游客在西安事变纪念馆参观。(记者李明实习生付子涵 摄)
8月1日上午,位于西安市建国路69号的西安事变纪念馆前,游客正在排队进入,暑热蒸腾,却无法阻挡游客参观的热情。
来自云南的林女士带着7岁的女儿正排队准备入馆,她们的目标是“历史的转折——西安事变史实陈列”展。据介绍,该展览入选了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研究确定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特别推介名单。
纪念馆业务研究部部长时婷介绍,“历史的转折——西安事变史实陈列”是馆里的基本陈列,2020年改造提升后,于2022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86周年之际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展览位于张学良将军公馆院内北排平房的东、西两个展室,总面积约500平方米。主体展览共有六个单元:第一单元“民族危机 救亡兴起”,展现西安事变的历史大背景;第二单元“统一战线 三位一体”,展现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形成和张学良、杨虎城抗日思想的转变;第三单元“发动兵谏 逼蒋抗日”,展现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经过;第四单元“和平解决 扭转时局”,展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曲折不易;第五单元“国共合作 共赴国难”,展现国共两党在民族危亡的历史时刻摒弃前嫌、共赴国难的民族大义;第六单元“永远的纪念”,展现人民群众对张、杨两位将军以及广大参与者的敬仰与怀念。展览展出图片400余幅,文物及展品67件(组),通过对大量历史照片、文献、资料、文物等的梳理、挖掘,结合场景、灯光、多媒体等展示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西安事变”发生的前因后果以及重大历史意义,使人们更好地了解西安事变在中国历史上的转折作用和中国共产党在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时,毅然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和该策略的发展、实践及建立的历史过程;了解“千古功臣”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发动西安事变的原因、经过和结果,使展览成为弘扬红色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坚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坚定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重要场地。
历史图片、展品就在眼前,听着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述,参观者们好像回到了那个年代。来自上海的刘先生带着5岁的孩子豆包,“这是我早就想看的展览,天再热也不怕,因为这讲述了课本里改变国家历史的重要转折点——‘西安事变’,能看到这些文物、照片,历史课本就活了,孩子虽然小,但也能听懂一些,就是要让孩子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牢记历史。”刘先生说。
为了让更多的游客能够了解这段历史的意义,感受先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展览应用720度全景采集与加工处理叠加AI生成技术,整合采集西安事变旧址群建筑、展厅全景,综合应用珍贵文物三维模型、高清图片、专题影像等数字化信息,建立了“云观展”数字展厅,配合数字人导览讲解,实现了全方位在线观展。
据了解,自开展以来,该馆已累计接待参观者198万人次。时婷表示,未来,馆里会不断加强研究阐释,深挖馆藏资源,进一步完善展陈体系,举办多元展览,开展社教活动,打造全媒体宣传矩阵,为革命文物展示利用以及博物馆展陈体系推陈出新作出更大的贡献。(记者张潇)
编辑: 意杨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