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好“产业路” 铺就乡村振兴“幸福路”——延安市政协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对口协商座谈会侧记

2025-07-30 07:29:29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聚焦“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议题,延安市政协组织召开对口协商座谈会,为“养好农村路、服务千万家”建言献策...

  记者 白小芳

  “要想富,先修路;路要好,养护少不了。”农村公路作为连接城乡的“毛细血管”,其养护管理水平直接关系着群众出行便利和乡村振兴步伐。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近期,延安市政协副主席雷兴平带队前往吴起、宜川、甘泉等县调研,实地察看农村公路养护情况。7月24日,聚焦“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议题,市政协组织召开对口协商座谈会,为“养好农村路、服务千万家”建言献策。

  “以前村里的路坑坑洼洼,收苹果全靠人背肩扛;现在柏油路通到了田间地头,货车直接开到果园,一年增收好几万!”这是许多农村的真实变化,也是近年来延安市农村公路发展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延安市、县两级紧抓政策机遇,围绕“四好农村路”目标持续发力,推动农村公路实现质的飞跃。

  路网越织越密:近10年投入资金达81亿元,改造提升农村公路超1万公里,总里程达1.77万公里,四级及以上公路占比83.7%,建制村通硬化路、乡镇通三级路、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覆盖率均大幅提升,创建1个国家级、8个省级示范县,“布局合理、衔接顺畅”的路网格局已然成形。

  养护日趋规范:“三级路长+县乡监管员+村级护路员”的网格化体系全面铺开,列养率、经常性养护率均达100%,优良中等路率84.5%,技术状况优于全省平均水平,“有路必养、养必到位”成为常态。

  效益持续释放:“农村公路+产业”“农村公路+旅游”等模式落地见效,盘活了果园、窑洞、梯田等乡村资源,让“致富路”真正通到群众心坎上。

  这些成绩的背后,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短板”仍不容忽视。座谈会上,委员们结合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剖析根源切中要害,提出建议切中肯綮。

  范黎鹏委员表示,“黄土高原地形特殊,早期建设的农村公路普遍存在路面窄、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一遇暴雨易冲毁、冬季冻融易破损,每年灾后修复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抗灾能力亟待提升。”为此他建议,要优先对灾害频发路段进行升级改造,不断完善排水系统和防护工程。同时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及时排查风险隐患,从源头降低灾害损失。

  “部分县市区未将农村公路养护纳入考核体系,‘路长制’存在‘纸上落实’的现象;村道管护责任划分模糊,村级护路员多为公益性岗位,仅能承担简单的保洁任务,‘村道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刘惠萍委员直指责任落地难题。她建议,要进一步明确县、乡、村三级管护责任清单,将养护成效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硬指标”。同时提高村级护路员待遇保障,开展技能培训,让基层管护力量“能干事、干成事”。

  与刘惠萍委员不同,张志平委员则更关切专业力量短板:“县级养护队伍老龄化严重,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不足15%,养护设备陈旧落后,面对复杂路况常显‘力不从心’,‘没人管、不会管’的问题突出。”他建议,要通过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开展现有人员轮训、更新智能化养护设备等方式,建强农村公里养护管理专业化队伍。同时探索“县乡统筹+市场化服务”模式,破解基层养护能力薄弱困局。

  在听取委员们的发言后,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当场回应:“委员们提出的问题切中要害,建议务实管用,我们将逐条梳理、细化整改措施,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绝不走过场。”

  “农村公路是‘民心工程’,养护管理不能有丝毫松懈。”雷兴平指出,要把农村公路养护摆在乡村振兴的突出位置,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精准施策:压实县级主体责任,将农村公路养护纳入考核“硬指标”,让“路长制”从“有名”变“有实”;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排水、防护等设施,提升农村公路抗灾能力;建强养护专业队伍,引进技术人才、更新养护设备,破解“没人管、不会管”难题;深化“农村公路+”融合发展,让一条条农村路既连接田间地头,更通向富民强村的未来。

  会场内外,气氛热烈,共识已然凝聚:唯有下足“绣花”功夫养好农村路,才能让这一条条“民生路”“产业路”真正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幸福路”。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延安市政协 对口协商 座谈会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