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上残奥竞技台,每个运动员都是胜利者——走进陕西省残疾人乒乓球队

2025-07-03 07:45:59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对于残疾人运动员来说,站上竞技比赛台,不仅仅是为了赢得比赛,更是一次自我价值的体现和对生活态度的宣示...

  记者 李彦伶

  对于残疾人运动员来说,站上竞技比赛台,不仅仅是为了赢得比赛,更是一次自我价值的体现和对生活态度的宣示。相较于正常人而言,残疾人运动员付出的要更多。近日,记者走近这一特殊群体,一起聆听他们背后的感人故事。

  6月19日,当记者走进位于西安市雁塔区的奥运乒乓球俱乐部时,陕西省残疾人乒乓球队的队员们正在助理教练崔阳带领下紧张备训,迎接即将到来的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

  左手轻握球拍,上身前倾,乒乓球残奥冠军彭伟楠眼神犀利,精准有力地接发每一个球。一场对练长达3分多钟,令人不禁感叹精彩。

  今年23岁的彭伟楠,10个月大时不小心从床上掉下摔到后脑,当时没人发现,直到他3岁多才能勉强跛着走路,大人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经检查发现,是摔伤导致脑子里的血块压迫神经造成肌肉萎缩。

  后来,父母带着他四处求医,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身体却没有明显变化。

  彭伟楠命运的改变是在他8岁那年。当时在社区工作的奶奶参加了陕西省残联组织的一场活动,听到许多残疾体育少年讲述自己的成长励志故事,回到家后和彭伟楠妈妈商量:“能不能也让孩子试着学习打乒乓球?”

  2011年,在西安市残疾人联合会帮助下,彭伟楠来到陕西省残疾人乒乓球队开始系统训练,并于2016年入选国家残疾人乒乓球队。

  2021年,19岁的彭伟楠出战东京残奥会,斩获乒乓球男子单打铜牌,和队友合作夺得团体金牌。自此,彭伟楠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目标。

  彭伟楠说:“无论多困难,都要坚定信念,拼好每一个球,不断突破自己,未来才能取得更好成绩!”

  对于残疾人运动员来说,艰辛的付出非常人可比。崔阳说:“作为一名残疾人运动员,训练过程中他们比健全人要多付出很多倍,哭过笑过,但从来没有一个人放弃过!”

  和彭伟楠一样,1992年出生的翟翔自幼患有先天性脊柱裂,导致下肢瘫痪。因热爱体育运动,翟翔从小坚持乒乓球训练。

  2009年,翟翔加入陕西省残疾人乒乓球队,进行轮椅乒乓球训练;2013年入选国家残疾人乒乓球队,同时也迎来他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

  2016年,里约残奥会上,翟翔夺得男子乒乓球团体TT3级冠军;2021年,东京残奥会乒乓球男子团体MT3级决赛中,他与队友冯攀峰组成的中国队以2∶1击败德国队,夺得金牌。

  “乒乓球让我的人生得到改变。”翟翔说,他很珍惜每次的比赛机会,通过自身努力,他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赛道。

  今年8岁的郭小杰左手残疾,因热爱乒乓球,训练起来一点不输其他队友。郭小杰说,他的梦想是当一名奥运冠军,但也会因想念妈妈而落泪,即便如此,他还是擦干眼泪,拿起拍子和队友一起训练。

  作为陕西省残疾人乒乓球队9名运动员中唯一的女运动员,今年21岁的田欣怡2023年从飞碟项目转到乒乓球项目。尽管学习训练内容有变,但她对理想的追求从未改变。

  “作为一名运动员,如果能站在残奥会的舞台上,对我来说就是赢了。”田欣怡用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又投入到紧张的训练中。

  相较于超常的训练,让省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乒乓球队领队陈志豪感到欣慰的是,近年来,通过参加各类比赛,队员们有了更多走出去的机会。“他们知道了世界很大、很精彩,对未来有了更多期待。”

  从一名运动员成长为助理教练,崔阳目睹了队员们的进步与成长,也切身感受到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带来的变化。“通过举办残运会等赛事,切身感受到整个社会助残氛围发生了显著变化。即便走在大街上,人们的关心和爱护也是随处可见,全社会助残意识得到大幅提升。”

  “奥运精神让更多残疾人运动员走出自怨自哀的阴影,不仅实现自强自立,还找到自我价值。”陈志豪深有感触地说,“和队员们相处四个年头,最大的感受就是体育的本质是强身健体、磨炼性格、超越自我,而非完美,残疾人运动员用自己的努力去成就更好的自己,就是对奥运精神的生动诠释。”

  (文中未成年人均系化名)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残疾人 运动员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