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萍
西安楼观生态文化旅游景区推出了亲子奇妙游线路;咸阳袁家村准备了划旱龙舟比赛;韩城党家村举办了投壶竞技活动……端午节来临,各地以特色活动吸引客流,激发消费新活力。
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有的商家升级香囊,除了装入艾草、苍术等中药材,还植入智能温控芯片,使香囊兼具驱蚊与健康监测功能。这种“文化+科技”的融合,让消费市场“热”起来。值得关注的是,有的地方打造“艾草认养、手工制作、文化研学”链条,可以带动周边村子发展庭院经济。这种尝试,打破了“节日消费=短期促销”的固有认知,形成了“文化赋能、产业增值、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消费场景重构,展现传统与现代的共振效应。有的商家摒弃简单的服饰租赁,推出沉浸式汉服体验。游客通过“投壶算账”“飞花令解谜”等环节赚取“开元通宝”,解锁唐风美食及手作体验。这种文化互动带来的不仅是客流量的增长,参与深度体验的消费者复购率也在大幅提升。更关键的是,当消费者为“穿越式体验”付费时,他们购买的不仅是商品,还是对本土文化的价值认同。
政策引导精准发力,为消费振兴注入持续动能。某地发放消费券时,采取“绿色消费+民俗传承”的创新模式。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可兑换“艾草种植体验券”,既能促进新能源汽车销售,又能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艾草。这种“政策工具+文化场景”的叠加效应,既避免了消费券的边际效益递减,又通过场景创新增强了市场活力。
感受传统文化的浸润,领略古老非遗的魅力。当消费券不再是对消费者的简单补贴,而是成为文化传承的媒介;当商品不再是被消费的客体,而是承载集体记忆的载体,市场才能真正实现量的增长和质的跃升,培育出抵御周期波动的消费韧性,让传统节日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永恒节拍。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