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潼区交口街道推进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藏粮于技” 沃土绘“丰景”

2025-03-22 08:21:45  来源:西安日报  


[摘要] 春分刚过,站在绿油油的田垄上,西安市临潼区交口街道高铁村村民已经开始憧憬麦浪滚滚的景象。去年高铁村村民史秀利收到了3600元小麦托管分红,今年她更有盼头了。一场因种植理念、管理模式和分配方式发生的“粮田巨变”,正悄然改变着传统的农耕面貌。...

  为防治病虫害,工人师傅正在喷洒生物农药。

  记者 张佳 文/图

  春分刚过,站在绿油油的田垄上,西安市临潼区交口街道高铁村村民已经开始憧憬麦浪滚滚的景象。去年高铁村村民史秀利收到了3600元小麦托管分红,今年她更有盼头了。一场因种植理念、管理模式和分配方式发生的“粮田巨变”,正悄然改变着传统的农耕面貌。

  “责任网”织密护良田

  “田长制不是挂名头,是长牙齿的硬约束!”临潼区交口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主任赵国荣说。为守好耕地红线,街道将4.5万余亩耕地划分“责任区”、明确“责任田”,交由150名“街—村—员”三级田长化身的“土地卫士”管护,已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域覆盖的监管体系。

  以落实田长制为抓手,街道完善巡田制度,将耕地保护落实到地块、落实到具体人,全面推行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真正使“田长制”变成“田长治”。

  为充分发挥网格员作用,街道广泛组织发动群众,将违法违规举报嵌入全科网格之中,积极构建“全民监督、网格受理、政府处置”的线索举报体系。依托每周两次全覆盖巡查,已构建起“天上看卫星、地上有人管”的立体防护网。

  在石川河畔,“村级田长”每天清晨都要绕着责任区转悠。以前发现的几处违建苗圃,现在已全部拆除复耕了。这种“一地一策”的精细化管理,让耕地卫片执法图斑数同比下降30%,整治撂荒地42处,复耕201亩,硬生生从“碎片田”中抠出191.7亩良田。

  “智慧田”增产又增效

  走进高铁村托管示范田,工人师傅正在喷洒生物农药,农技人员在田间检查土壤墒情。

  高铁村党支部书记李林说:“这1700亩托管田,从种到收全部由合作社委托的农业生产服务主体负责。他们通过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深化科技投入提单产、扩亩产。”在灌溉渠畔,新修的U型渠排水顺畅;田里的智能阀门,可随时控制排水量。

  据了解,2024年交口街道投入1100万元,实施农田“水利神经网”建设,让3200亩涝渍田变身高产田。新建、修复灌溉井39眼,新修、改造提升灌溉渠24.4公里,修建U型灌溉渠道23.1公里,铺设地埋管道9753米,架设电力线路3675米……随着灌溉覆盖率从95%提升至97%,当年玉米平均亩产达到630公斤以上、小麦平均亩产480公斤以上,粮食年产量增加321吨。

  持续探索大田环境监测系统在粮食种植中的应用,示范田通过传感器、视频监测和人工采集苗情、病虫情、墒情、灾情信息,可实时跟控“耕、种、管、收”环节,用科技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让“会”种地变成了“慧”种地。

  “共享链”激活乡村新动能

  “土地托管就像把娃交给了专业保姆,既省心又放心!”史秀利说,土地托管后,因为集中采购每亩种植成本降200元,产量增150斤,去年光小麦就多赚了2000多元。

  依托“土地托管”模式,2024年交口街道先后整治“撂荒地”“非粮化”42处,复耕复种93.2亩,增加耕地91亩。集中力量抓粮食生产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全年召开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保护工作专题会议10余次。通过党政班子领导包片、街村党员干部包图斑的模式,对违法占地、非农化非粮化、撂荒地等分区域、分类别进行包抓,引导群众自觉配合整改。针对整改难度较大、实施条件较差的图斑,党员干部走在前,加速推进整改,将党组织优势转化成耕地保护攻坚动能。

  在引入中化集团等龙头企业后,高铁村通过土地流转和大田托管等方式,积极实施规模化经营,帮助村集体增收40万元,实现了企业、集体、农户“三赢”的局面。目前,交口街道计划在其他村推广“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四维联动的“高铁经验”,通过创造多方共赢的新生态,让更多村集体经济强起来。

  沃土上的振兴答卷

  据介绍,目前,交口街道已与多家专业院校和科研机构达成合作意向,并将采用共建试验田、共育新品种等形式,推广以粮食为主的新产品、新消费,用创意为农业发展聚势蓄能。这些创新的背后,是支撑乡村振兴的血脉。

  “我们要让每一寸耕地都长出‘金穗子’!”临潼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刘军鹏说,目前临潼区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土地托管面积25万亩次,粮食规模化经营面积3万余亩,有利于农业生产技术集约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专业化,农业生产“大托管”和规模化生产已取得初步成效。

  为提高群众种粮积极性,临潼区出台了《关于支持农业发展政策十条》,全力支持粮食生产主体,培育百亩以上粮食种植主体和家庭农场。通过科技赋能、机械作业、集约经营,推动农业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

  如今,交口街道的探索正在让昔日的“碎田块”变为“丰粮仓”,为新时代“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写下了鲜活的注脚。

编辑: 张洁

相关热词: 临潼区 小麦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