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商务部完成了2024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工作,公布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年度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榆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国229家国家级开发区中位列83位,陕西省第2位,西部第13位,成功跻身全国百强经济开发区,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
综合排名是商务部对各开发区开放水平、科技创新、绿色发展、行政效能、区域带动等方面情况量化评价的结果,可以视为一项全国性的全面“体检”,含金量极高。本次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榆林经开区排名大幅度提升,呈现出总量扩大、质量提升、创新驱动、开发带动进一步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
这一年,榆林经济技术开发区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坚持把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聚焦中心任务,全力以赴拼经济、抓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的更高台阶。
经济总量稳中有进。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6.28亿元,工业总产值1102.81亿元,工业增加值556.3亿元,工业销售产值995.18亿元。签约项目29个,总投资额320.62亿元,直接利用外资323万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47.18亿元,占全市进出口贸易总额的63%。
项目建设日新月异。榆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持续深化项目攻坚,全方位推动,全周期发力,全要素保障,确保项目建设快速有序推进。23个市级重点项目中,开复工率100%。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项目、陕煤集团1500万吨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示范项目2个千亿级项目顺利开工,国能20万吨PGA、榆能100万吨/年高端化学品新材料等多个项目陆续开工建设,陕煤宇高50万吨/年DMC工程一期10万吨进入试生产阶段,“2+4+N”的现代煤化工产业体系正在加速形成。
招商引资再创佳绩。榆林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动出击、积极洽谈,精心推介,持之以恒开启招商引资新模式,全年新策划包装20个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签约合同项目13个,引资额154.39亿元,达成协议项目16个,引资额166.23亿元。省外项目到位资金45.84亿元,省内项目到位资金25.25亿元,外商直接投资323万美元,落地2个30亿元项目。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榆林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重点项目提供从立项至开工的全链条帮办代办服务,着力提升“五个一体化”建设保障能力。积极对接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货物专列,加快推进综合保税物流园建设,搭建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引进培育89家外贸相关企业,其中45家已开展业务,初步形成榆林最大的外贸聚集区。全力做好水、电、气、热岛等生产要素保障,完成道路工程4.08公里,亮化工程13.04公里,绿化17.91万平方米。持续开展安全环保治本攻坚三年行动,高标准完善智慧园区建设,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实效,综合服务中心、危化品停车场、榆神“元宇宙”智慧云厅等配套服务项目加快推进。
改革创新成果丰硕。榆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全年技术合同交易额10.59亿元,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3家,组建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3个。创新创业产业园一期和二期(一阶段)已全部建成,成功引进22个科技型项目。中试孵化基地引进多个科研项目,产业转型升级迈出坚实步伐。
2025年,榆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聚焦主责主业、强化实干担当、奋力争先创优,全力打造榆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尚进 傅婷)
编辑: 张洁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