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闻网讯(记者 赵婧)“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各地村集体经济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也成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2025年是省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罗军持续关注陕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第三年。
而在此前两年,作为一名农科高校的学者与政协委员,罗军始终围绕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开展深入调研,并积极建言献策,其建议更是多次受到省级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持续开展集体经济‘削薄培强’行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分类推进帮扶产业提升质效”……在今年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一系列推动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为我省乡村全面振兴锚定了发展方向。
无独有偶,罗军也关注到了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的问题,“通过对我省20余县30余村实地走访和调研发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收益5万元以下‘薄弱村’占比5%,50万元以上村仅为10%。”罗军分析指出,“问题的症结在于,村集体经济长期以来过度依赖资源租赁收入和财政扶持资金的投资分红,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导产业支撑。同时,集体产业大多停留在初级农产品生产阶段,精深加工链条较短,品牌影响力有限,进而导致其市场竞争力整体偏弱。”
此外,罗军还在调研中发现,目前,我省村集体经济还存在内部“政经不分”、县域人才短缺、技术要素匮乏等问题。“调研显示,我省村党支部书记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理事长‘一肩挑’的比例高达95.5%,同时,村级党组织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政经’权责不清、职能重叠,也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罗军告诉记者。
罗军还重点关注到农村人才短缺对村集体经济的影响,“目前,人才流失问题突出,同时,由于村‘两委’干部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导致其无法胜任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的专业化运营、市场竞争、品牌建设及市场信息捕捉等工作,进而影响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活力和创新能力。”罗军说。
为进一步助力我省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今年省两会上,罗军联名提交了《关于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建议探索建立县级集体经济组织运营服务管理平台、乡(镇或街道)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联社、村级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三级运营管理机制,统筹推进县乡内部土地、资金、生态、文化等资源要素的流通与配置,提升县域经济发展协同效能。
“村集体发展成效如何,关键在于人的作用。”罗军建议按“政经分离”原则市场化运营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同时,加快培育各类农业人才,以人才赋能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形成县域经济新质生产力。
“应当鼓励外聘职业经理人担任理事长,将有经营能力的企业家、创业村民和返乡大学生纳入管理团队,全面负责合作社的日常经营活动。或者采用长期聘用和柔性引进相结合方式,引进一批‘秘书型’、‘经理型’等代理运营人才。”罗军建议,鼓励各地与高校联办“科技小院”“教授工作站”和“综合试验站”等,培养掌握人工智能、智慧农业、良种良法等硬技术和现代经营管理方法手段的人才,解决“有技术,下不去”“有需求,缺技术”等问题。
作为教育部直属、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近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批批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际视野和“三农”情怀的高素质农业人才,“未来,我们将继续发挥学科与人才优势,为我省县域经济发展贡献西农力量。”罗军表示。
编辑: 穆小蕊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