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发展献计 为民生建言

2025-01-22 08:59:50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怀揣民情民意,履职尽责担当。省两会上,郭小卫、王振峰、罗义委员分别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高技能职业人才培养、写好履职答卷畅谈心声。...

  □ 记者 赵婧 张涵博 闫智

  怀揣民情民意,履职尽责担当。省两会上,郭小卫、王振峰、罗义委员分别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高技能职业人才培养、写好履职答卷畅谈心声。

  发展清单——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郭小卫委员:以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驱动下的新型生产力形态,具有高效、智能、绿色等优势。”在省政协委员、陕西远大电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小卫看来,新质生产力源于科技创新,而科技成果转化则是推动其发展的关键力量。

  近年来,我省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鼓励培育新质生产力企业,但部分企业仍面临科技成果转化难的问题。郭小卫认为,陕西作为科教大省,是我国重要的创新高地,应进一步探寻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有效路径。

  郭小卫建议,省级相关部门要定期举办科技成果展示会,搭建科研机构与企业间的交流平台,促进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要加强校企合作,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携手开展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打通实验室与企业合作的“最后一公里”。

  此外,郭小卫还建议要完善政策保障体系,为科技成果转化营造更为有利的环境与条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充分激发科研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必将能为我省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筑牢坚实根基,更能为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民生清单——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鼓励科研人员与生产一线对接,积极推广“校招共用”模式,加强“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建设,全面推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

  王振峰委员:加快培养高技能职业人才

  随着制造业迈向数字化、智能化,“无人车间”“黑灯工厂”逐渐增多,企业在生产效率提升的同时,也减少了传统制造业对工人的用工需求。立足自身所处领域和行业,省政协委员、西安城市交通技师学院院长王振峰认为,“机器换人”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职业院校必须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加快培养高技能、高素质职业人才。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健全就业招生联动机制,调整优化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这给我们指明了办学方向。”王振峰说,“报告里的表述把‘就业’放在了‘招生’前,不再是‘招生就业’。学生来职业院校接受教育,最终目的还是进入劳动力市场,这就要求我们要从适应产业技术升级的角度调整教学内容。”

  针对制造业岗位从劳动密集型到知识密集型的变化趋势,王振峰建议,加强人才供需双方精准对接,职业院校通过“订单式”培养等方式,始终保持与产业实际需求同频共振,并以技能大赛为抓手,坚持学赛共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把技能竞赛的内容和成果转化到教学课程体系中。与此同时,学生应以掌握技能为荣,认识到提升专业技能的紧迫性,始终保持对前沿技术的高效学习状态。

  履职清单——

  2024年,省政协聚焦产业提质,就全省34条重点产业链建设提出81件提案,其中许多建议转化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和工作举措。

  罗义委员:以高质量履职促进高质量发展

  “过去一年,在专委会的组织带领下,针对低空经济、光子产业、‘双中心建设’、新能源汽车、光伏产业等领域,我参与了近十次省内外调研活动,并先后参加了多次专题协商座谈会。”省两会期间,省政协委员、芯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罗义向记者分享了自己的履职成果。

  “在调研中,我与其他委员深入企业,走进工厂车间,与企业领导、科研人员、一线工人进行交流。”罗义通过调研,及时思考总结,撰写多份调研心得,为省政协形成调研报告提供智力支持。

  “政协委员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我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也倍感自豪。”罗义说,自己去年提交的《弘扬传统文化 创建“汉唐服饰文化节” 打造西安文旅城市名片》的提案,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认同。“作为一个陕西人,能通过政协平台,为西安‘打call’,为陕西经济文化发展出谋划策,我也深感荣幸。”

  罗义表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自己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继续积极参加省政协组织的各项履职活动,踊跃建言献策,反映民声民意,努力做到“勤思考、多建言、促落实”,争做一名优秀政协委员。

编辑: 吴佳蕊

相关热词: 陕西省两会 新质生产力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