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乐佳 通讯员 黄佳楠
1月10日晚,在咸阳市泾阳县中张镇新庄村,74岁的村民许金花坐在新铺设的水暖炕上,按下了加热设备的开关。十几分钟后,炕温就达到40℃。“水暖炕干净又方便,冬天可暖和了!”许金花说。
清洁取暖一头连着群众冷暖,一头连着蓝天白云。为统筹群众温暖过冬与空气质量提升,2023年以来,咸阳积极探索农村地区水暖炕改造工作,实现了“屋里暖、窗外蓝”。
土炕变身水暖炕
1月10日,记者跟随泾阳县大气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师武来到许金花家中。老人掀开被褥,露出已经铺设完成的水暖炕。
师武介绍,水暖炕参考暖气片的原理,在炕上铺设了细密的水管,通过一旁的主机进行水循环加热,实现取暖。
虽然暖和不少,但许金花心里有块“石头”——担心用水暖炕的电费成为家庭的负担。
师武说:“经测算,水暖炕的实际能耗很低,每晚平均耗电3千瓦时,电费1.5元。按照一个采暖季120天计算,所需费用为180元左右。”
师武告诉记者,水暖炕方便安全,不用担心漏电问题,并且符合群众睡炕的生活习惯,再加上成本低、清洁等特点,受到群众的普遍认可。
“水暖炕使用安全、操作简便,加上智能化的语音提示和人性化的设计,老年人也能轻松使用。”许金花的邻居王勃说。
“最初,村民对这个陌生事物持观望态度。村干部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耐心解答疑问。部分村民试用后很满意,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要求安装。”新庄村党支部书记卢红莉告诉记者。
如今,水暖炕取暖已成为不少群众的习惯,真正实现了“屋里暖、窗外蓝”。截至2024年底,泾阳县共3074户安装水暖炕,水暖炕在咸阳市南部县(市、区)逐步普及。
群众身暖心更暖
冬季取暖事关千家万户,铺设水暖炕是咸阳市探索清洁取暖新路径、保障群众温暖过冬的重要举措。
2023年10月,咸阳市秦都区马庄街道先行为辖区内50名80岁以上老人免费试点铺设水暖炕,得到群众认可。
2023年12月,咸阳市委、市政府及时总结秦都区马庄街道的试点经验,由市财政从扣缴县(市、区)大气污染防治资金中预拨2400万元,为全市25个重点镇中满足“70岁以上、常住户、使用土炕取暖、改造后承诺不复烧土炕”等4项条件的群众,实施水暖炕改造。截至2024年1月底,全市25个重点镇完成水暖炕改造4.5万个。
2024年6月,咸阳市再次扩大水暖炕改造实施范围,列支7016万元对南部7县(市、区)进行摸排,放宽改造条件,不分年龄为有需要的群众实施水暖炕改造。截至2024年底,咸阳市累计安排资金9416万元、完成水暖炕改造18.77万个。
为切实提升水暖炕改造质效,咸阳市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组织人员实地考察、多方比较,严把产品准入、安装、使用关,确保群众用得放心、舒心。
生态环境更优美
水暖炕改造在让群众的炕头热起来的同时,也有效改善了空气质量。
“水暖炕改造减少了农村生物质烧炕、散煤取暖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从源头上减少了秸秆、散煤的使用,改善了大气环境,提升了村容村貌。”师武说。
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3月,泾阳县实施水暖炕改造的2个重点镇PM2.5平均改善率较其他镇高出4.1个百分点,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
2024年初,咸阳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对25个重点镇水暖炕改造成效进行了整体评估,数据显示,在2023年至2024年采暖季,4.5万个水暖炕每日可减排污染物约7.5吨,咸阳市区冬季PM2.5平均浓度降低4.6微克/立方米。同时,根据监测结果,2024年1月至2月,咸阳市区焚烧污染情况的特征指标钾离子浓度值同比降低了39.5%,表明周边生物质燃烧传输影响明显下降。
经咸阳市“一市一策”专家团队测算,18.77万个水暖炕在2024年至2025年采暖季,每日可减排污染物约33.7吨,预计市区冬季PM2.5平均浓度可降低6.5微克/立方米。水暖炕改造项目与咸阳市已实施的空气源热泵清洁取暖项目组合使用后,可基本解决群众温暖清洁过冬问题。
“清洁取暖的初衷是以清洁能源替代散煤和生物质燃烧取暖,防治大气污染,使群众养成清洁用能的好习惯。”咸阳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赵永刚表示,“我们号召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清洁取暖,把清洁取暖设备用起来,自觉抵制散煤和生物质燃烧,让咸阳的天更蓝、水更绿、生态环境更优美。”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