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岭山脉的崇山峻岭之间,有一条闻名遐迩的铁路线——宝成铁路。它蜿蜒盘旋,如同一条巨龙穿梭在群山之间,连接着我国的西北与西南。
而在这条铁路线上,有一个被称为“云端小站”的观音山车站,这里有一群特殊的守护者——宝鸡供电段秦岭供电车间观音山接触网工区的职工们,他们被形象地称为“调琴师”。
王二龙,一个29岁的年轻人,脸上总是挂着开朗的笑容,眼神中透露出坚毅和专注。
自打8年前他加入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公司宝鸡供电段秦岭供电车间观音山接触网工区,王二龙就把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献给了这片群山和这条铁路。
这是他经历的第七个春运,除了那个因为家里忙着张罗相亲而缺席的春节,他从未离开过自己的岗位。
而王二龙所在的观音山接触网工区,管辖着杨家湾至青石崖区段全国坡道最大的33‰的铁路线路。这里的供电线路位于险峻的秦岭山脉之中,坡道大、弯道多、隧道密、气压高,是铁路供电维护的重中之重。
每年春运,是铁路人最为忙碌的时候。王二龙和他的13名工友,就像一群守护在云端之上的“调琴师”,他们精心调试着每一根接触网,确保列车能够安全、平稳地行驶。
2025年的春运来得特别早,寒风中的观音山车站已经披上了厚厚的银装。1月18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还没有穿透云层,王二龙和他的工友们就已经开始了忙碌的一天。他们身着厚重的工作服,头戴安全帽,手持各种工具。
“我们现在检调的是接触网吊弦装置。”王二龙一边操作着手中的扭矩扳手,一边向记者介绍道,“这是接触网上重要的供电设备之一,它可以保证温差较大环境下的接触线弛度,改善列车的取流质量。所以,我们会随时检查它的工作状态,确保它处于最佳状态。”
咔嚓嚓……扭矩扳手扭动螺栓的声音,在寂静的大山里格外清脆。王二龙全神贯注地操作着,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的双手沾满了油污和铁锈,但他的眼神中却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坚定和自豪。
由于宝成线修建年代久远,很多隧道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老化。冬季,隧道顶部极容易出现新的漏水点,给供电设备的运行带来隐患。王二龙和他的工友们不仅要检查接触网的状态,还要及时发现并整治隧道漏水点等安全隐患。
“司机黄德生,轨道车向广元方向前进15米,进入35号隧道。”王二龙通过对讲机指挥着轨道车的移动。他和工友们乘坐着轨道车,穿梭在黑暗而幽深的隧道中。他们手持探照灯,仔细检查着隧道顶部和侧壁的设备状态,一旦发现漏水点或其他隐患,就立即进行整治。
在隧道里,空气变得格外沉闷和压抑。但王二龙和他的工友们却毫不在意,他们全神贯注地工作着,仿佛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他们的身影在探照灯的照射下,显得格外高大和伟岸。
除了隧道,接触网线路也是王二龙他们重点关注的对象。接触网线索都悬挂于距离地面7米以上,王二龙和他的工友们需要爬上高高的梯子,进行检修和调整。他们就像“调琴师”一样,小心翼翼地调试着每一根“琴弦”,确保它们能够发出最美妙的旋律。
在作业现场,王二龙总是冲在最前面。他熟练地操作着各种工具,连接接地线、整理连接杆、传递作业用具……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从容和自信。他的工友们也都紧随其后,各司其职,共同协作,确保作业的安全和高效。
“王工长,这个吊弦线夹有点松动。”一名工友向王二龙报告道。王二龙立刻停下手中的工作,走过来仔细查看。“嗯,确实有点松动。”他点了点头说道,“来,我们一起把它拧紧。”说着,他便拿起扭矩扳手,和工友一起合力拧紧了吊弦线夹。
像这样的小问题,在作业过程中时有发生。但王二龙和他的工友们总是能够迅速发现并解决它们,确保供电线路的安全和稳定。
春运期间,观音山车站的客流量激增。一列列满载着旅客的列车呼啸而过,它们在这条古老的铁路线上驰骋着,驶向远方。而王二龙和他的工友们则默默地守护着这条铁路和这些列车。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为旅客们的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夜幕降临,观音山车站灯火通明。王二龙和他的工友们终于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他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简单地洗漱了一下就躺在床上休息了。虽然身体很累很困,但他们的心中却充满了满足和自豪。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一名铁路人,是一名守护在云端之上的“调琴师”。他们的职责就是确保铁路供电线路的安全和稳定,为旅客们的出行提供最好的保障。
就这样,王二龙和他的工友们日复一日地工作着。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谱写着一首首动人的春运之歌。他们就像那些高高悬挂的接触网线索一样,虽然默默无闻,但却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铁路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记者 何琦 通讯员 张赢弘)
编辑: 穆小蕊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