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们,您已经到达古城西安了,您旅途辛苦了。”西安火车站南广场前响起20世纪80年代广播,退休多年的广播员张燕燕的这段到站广播,陪伴无数旅客走过漫漫旅途,成为西安火车站发展历程中一道独特风景线和温暖印记。
2024年12月27日,西安火车站迎来了她的90岁生日。这座承载着无数旅客记忆与城市发展脉络的火车站,在90 年的风雨历程中,历经沧桑巨变,从最初的建成经历了3次扩能改造,成为了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其发展历程也是一部铁路奋斗史与城市发展史的生动写照。
回溯到1934年12月27日,陇海铁路潼西段全线铺通至西安。1936年西安火车站站房建成,以其独特的唐代建筑风格的站房,在当时格外引人注目。
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人口流动激增。西安火车站承担起更加繁忙的旅客、货物运输任务,旅客发送量逐年走高,年发送旅客从1952年的148.81万人次增长至1978年的580.61万人次。1984年西安火车站启动第二次扩能改造,1985年12 月 15 日,西安火车站新候车大楼竣工启用,成为西安新地标。
“不用熬夜排队了!这是我最直接的感受。”务工人员房建宁说,“以前从老家要提前一天到西安,连夜排队买票,现在当天到就可以。”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南下务工流开始出现,为了购买车票,售票窗口前经常是排着长长的队伍。 1988年,第一代硬纸板火车票诞生,车票还是靠售票员从木箱子里一张张抽出。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行电子售票,“纸质票”被“软纸票”取代,淡粉色的车票上印有条形码。1996年,西安火车站成为全国首批微机售票试点火车站,让西安火车站售票业务从“做手工”到“敲键盘”,售票速度从几分钟压缩到几十秒。从2010年起,互联网购票功能进入大众视野,旅客可以通过12306网站进行车票购买;2011年下半年,部分地区车站已经可以刷身份证进站乘车,这也代表火车票开始进入“无纸化”时代;2020年全国普速铁路推广实施电子客票,西安火车站也实现了“无纸化”。
“小时候回巩义老家,我记得要七八个小时,郑西高铁开通后两小时我就能到家了。”赵女士想起在西安火车站坐的郑西高铁列车依然记忆犹新。
2010年,西安火车站迎来西安至郑州高速铁路,国产“和谐号”高速动车组从西安火车站出发,使西安到郑州的时间由原来6小时缩至2小时内。2023年,西安火车站首次接入进京G字头高速铁路动车组,西安与北京等地的时空距离被急速拉近。
2021年12月31日,西安火车站改扩建工程竣工。扩建后的西安火车站由原来6台11线增加到9台18线,设计年旅客发送量4800万人次,成为拥有高架候车室、南北双广场、双站房、双地铁接驳,多通道、立体化、零换乘的综合交通枢纽。
(记者 张毅伟)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