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数量稳步增长到360家 年均参观人数增长至7200余万 陕西全面推动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4-11-29 08:57:53  来源:西安日报  


[摘要]近些年来,我省博物馆事业取得高质量发展。记者从11月28日省政府举行的“深化‘三个年’活动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3年底至今,博物馆数量由221家稳步增长到360家,年均参观人数从3300余万人次增长到7200余万人次。...

  游客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参观游览。(资料图片)

  一手抓数量,一手抓质量;一手抓基础,一手抓示范;一手抓硬件提升,一手抓机制创新……近些年来,我省博物馆事业取得高质量发展。记者从11月28日省政府举行的“深化‘三个年’活动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3年底至今,博物馆数量由221家稳步增长到360家,年均参观人数从3300余万人次增长到7200余万人次。

  坚持统筹布局

  完善博物馆体系建设之“根”

  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对标国家规划和部署要求,强化顶层设计,出台《陕西“十四五”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健全“政府主导、行业主管、社会参与、全民共享”机制,联合相关部门,先后出台关于博物馆改革创新、文化文物单位创意产业、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非国有博物馆管理等指导措施,不断推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西安市建设博物馆之城,出台支持行业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措施办法。延安市以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建设革命博物馆之城。宝鸡市出台博物馆之城建设的指导意见,突出历史文化和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同时,按照“统筹布局、科学规划、重点突出、分步实施”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博物馆建设。目前,全省以国有博物馆为主体、非国有博物馆为支撑、社区博物馆为补充的博物馆体系基本构建,大馆引领带动、区域协同、均衡谋篇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一是做大做强省级博物馆,发挥其示范标杆作用。秦始皇陵铜车马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先后对外开放,西安碑林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将于明年3月全部完工。二是做精做优市级博物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铜川、延安等市级综合博物馆,陕西黄河文化、石峁遗址、统万城遗址、绥德革命纪念馆等特色专题博物馆先后对外开放,秦岭博物馆、西部机场博物馆即将对外开放。三是做实做细基层博物馆和社区博物馆。麟游、西乡、定边等县级博物馆建设步伐加快。茯茶文化博物馆等行业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对外开放,66家社区博物馆的建成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坚持强基固本

  筑牢博物馆事业发展之“本”

  以提档升级为重点,打造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四梁八柱”,不断提升博物馆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

  先后新建和改造汉中博物馆、法门寺博物馆等200多个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文物库房、导览系统、服务设施等。以科技保护为支撑,不断加强博物馆藏品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先后出台藏品管理、文物数字化、库房建设、馆藏文物鉴定、文物科技保护等规范、标准、文件30多项。上线陕西省可移动文物管理平台,持续推进全省珍贵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建立市级可移动文物资源数据中心,实现馆藏文物动态化管理、科学化鉴定、数字化应用。近五年来,共修复文物2.8万件(组),鉴定文物10.06万件(组)。同时,充分利用5家国家级文物保护重点科研基地和33个国内文物科学实验室,借助与省科技厅、省社科联开展课题研究,破解技术难关,为文物藏品保护提供智力支撑。

  探索健全考古出土文物移交机制,推动考古出土文物移交常态化。近五年来,支持并积极推动省、市考古发掘资质单位向陕西历史博物馆、汉景帝阳陵博物院等省属博物馆,西安博物院、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凤翔区博物馆等市县级博物馆,以及新开放和即将开放的统万城遗址博物馆、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延安博物馆、商洛博物馆等移交考古发掘文物,加快考古成果和文物活化利用步伐,努力释放文物承载的文化力量,让考古成果真正惠及民众,让大众感受辉煌灿烂古代文明。

  坚持融合创新

  疏通文化服务供给之“脉”

  精准对接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不断激发博物馆内生动力,推动博物馆发展从“缺不缺、够不够”向“好不好、精不精”转变,为公众提供高品质、差异化的博物馆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为更好提升境内外观众的参观体验感,搭建境外游客融合服务平台,支持39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通过境外通道线上预约购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城墙等10余家文博单位门票。同步建设省内重点博物馆综合票务预约系统,实现省内主要博物馆参观的线上分流、引流、限流和客流互推,目前已完成系统开发,正在测试阶段。

  策划实施了以“彩陶中华”“玉韫九州”“伟大历程”等实证中华文明起源、展示中国历史发展脉络、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见证中国社会发展变迁的原创展览。年均举办各类展览600多个,其中30个展览在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评选中获奖,30个展览入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推介。扎实推进博物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年均举办各类优秀文化“六进入”活动上万场次。助力“双减”,健全馆校合作长效机制,与省教育厅联合,开展“双师课堂”,在南门小学、大雁塔小学、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挂牌“陕西省中小学文博素养培育基地”,切实推动博物馆与大中小学课程教育、社会实践活动、体验式教学等有机结合,把文博场馆变为“学习课堂”,把文物展品变为“学习教材”。

  坚持开放共享

  绽放文物活化利用之“花”

  抓融合求实效,深入实施“博物馆+”策略,整合文物资源,与多行业跨界合作,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生活。

  用好10家国家和省级文创产业试点文博单位,每年开发市场欢迎、大众喜爱的文创产品400余款,市场认可度逐渐攀升。

  陕西历史博物馆加强与餐饮、黄金饰品、生活用品等品牌联名,赋能经济发展、助推产业升级。通过实施“云展览”“互联网+文物教育”等30多个项目,逐步实现文物数字资源共享,用更“接地气”的方式让文物“活”起来,使数亿观众线上享受博物馆文化服务,不断推进博物馆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推出4位数字虚拟人作为“陕西文物智慧推荐官”,打造周秦汉唐数字仿真课程、绘本、游戏等。与腾讯、百度、西影等企业合作,实施“陕西文物数字文创大赛”、《千年文物》纪录片、VR数字互动体验等,用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传播。

编辑: 吴佳蕊

相关热词: 博物馆 文化 文物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