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孙喜民:
扛牢牵头部门职责 推动煤炭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统筹协调,系统谋划推动煤炭全产业链发展。一是科学做好顶层设计。尽快编制《煤炭全产业链发展规划》,明确上、中、下游产业链群的发展定位、目标、任务、措施等,以规划指导、引领全产业链发展。二是有效用好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煤炭产业链工作专班运行,充分发挥专家团队智库作用,开展相关技术攻关、推广应用以及咨询决策等;支持链主企业在做优做强主业的同时与配套企业协同发展,指导市县细化园区承载、要素保障、项目落地等实际举措。三是紧盯目标抓好落实。紧紧围绕强链延链补链,持续增强煤炭供应保障能力,提高安全绿色开采水平,巩固我省煤炭产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同时积极推动煤炭向下游产业、终端产业拓展延伸,促进相关产业集群发展,尽快形成产值万亿级的煤炭全产业链。
二、坚持示范引领,促进现代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一是保障重大煤化工项目建设。全力保障陕煤榆林化学、国能煤炭综合利用两个千亿级项目尽快开工、加快建设,推动实现煤化工产业投资、产能、产值三个“翻倍”。二是深入开展产业升级示范。依托榆林国家级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以榆神等能化园区为核心,扩大高端聚烯烃生产规模和范围,积极谋划布局煤制芳烃重大项目,补齐基础化工原料短板。三是推进煤制油气战略基地建设。加快制定榆林煤制油气基地布局和资源要素预留保障落实方案,持续做优煤制油产业链,积极扩大下游高端油品规模。
三、加快延伸拓展,打通能源化工与先进制造链接通道。一是推动签约项目落地落实。聚焦两次赴长三角签约的34个高质量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持续深化对接,促进项目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二是全力促进产业链群式发展。进一步推进高端专用化学品、精细化工及新材料等产品制造,带动塑料制品、金属材料等下游产业发展。三是加强产业耦合和区域联动。立足陕北能源化工优势,为关中制造业发展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供给和优质丰富的材料来源,以区域间的优势产业耦合联动、互补发展,带动区域协调融合发展。四是引导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鼓励支持陕北民间资本参与产业链下游项目,将产业发展与促进县域经济、民营经济有机结合,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长何钟:
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推动煤炭安全清洁高效利用
一、扛牢保供责任,确保煤炭稳产增产。一是促进煤炭产量稳中有增。指导督促生产和试运转煤矿合理安排生产、检修,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全力增加煤炭产量。推动在建项目加快建设进度,为产量增长作出贡献。二是加快新建项目核准建设。在上半年红墩界煤矿获核准的基础上,力争已上报的丈八、古城一号煤矿项目年内获核准批复。三是持续做好产能储备提升。加强与国家相关部委汇报衔接,力争年内榆神四期、子长矿区总规获批。认真开展产能储备,争取一批新建和在建煤矿项目纳入国家产能储备名单。
二、促进资源转化,加快产业链延伸拓展。一是加快煤炭向电力转化。推动黄陵店头二期等省内骨干电源和陕湖、陕皖等外送通道配套煤电项目建设,以煤电一体化或煤电联营模式,在陕北规划布局储备一批支撑性煤电项目,持续提升电力保障能力,扩大煤炭就地利用规模。二是延伸化工产业链条。持续提高大宗基础化工产品就地转化率,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三是推进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建设。以“一区三基地”建设为承载,推动能源陕西实验室、省能源经济研究院等平台建设,聚焦现代煤化工、精细化工、多能融合等领域,加快新技术研发攻关、中试示范、成果转化等,积极培育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
三、坚持绿色低碳,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一是加强煤矿瓦斯抽采利用。强化煤与瓦斯共采,积极推广应用瓦斯发电、乏风蓄热氧化(RTO)、民用供给等利用方式。二是提高煤炭洗选加工水平。开展全省煤炭洗选加工情况摸底调查,推广应用降能节水、智能洗选、洁净煤等煤炭洗选新技术,降低能耗水耗,优化产品结构,精准推动煤炭洗选加工提质升级,从源头提高煤炭产品质量。三是深入研究探索保水采煤。以生态环境部确定的郭家滩煤矿保水采煤试验示范区为重点,结合我省其它已采取离层注浆、固体充填等保水采煤相关措施的煤矿情况,及时总结推广相关经验。
四、夯实安全基础,提升煤炭行业本质安全水平。一是严格落实相关要求。严格初步(开采)设计、联合试运转方案审查,无灾害治理措施的设计不予批复,灾害治理措施未落实到位、安全设施未按设计建成不予联合试运转备案。二是推进智能化建设。加强煤矿智能化整体谋划和协同推进,提高全省煤矿数智化水平,巩固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康宁:
优化园区布局 培育发展终端产业集群
一、优化园区布局,发展特色园区。一是开展园区分级分档管理。实施差异化政策支持,到2025年力争实现国家高新区各市全覆盖,布局建设省级高新区超过25家,高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0%。二是实施专项提升行动。高质量编制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明确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推动各类基础设施优先在园区布局、各种资源要素向园区叠加;加强区域协同,引导园区差异化定位和协同化发展,推动形成全省园区产业整体布局。三是加强保障措施。充分利用各类政策和资金,培育引进高层次、专业化人才队伍;对列入省级重点项目清单的园区项目,协调配足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二、夯实产业基础,发展基础原料。发展煤化工基础产业集群,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保障高品质基础化工原材料的省内供给。加快推进榆神工业区陕煤1500万吨/年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示范项目、国能神华榆林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项目、榆横工业区中煤煤炭深加工基地项目等建设。
三、坚持园区承载,发展终端产业。一是加快发展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围绕高端聚合物、可降解材料、特种树脂、高性能纤维、功能膜材料、电子化学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发展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二是培育高端橡胶制品产业集群。支持延长石油集团进一步突破合成橡胶产业化技术,在西安、咸阳等地加快发展高性能轮胎、航空航天橡胶密封制品等。三是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围绕聚酯、高性能纤维等,在西安、咸阳、榆林等地支持服装、家纺产业集群发展,培塑一批国际国内知名的陕西纺织服装品牌。四是打造世界知名的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以化工新材料生产应用为切入点,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关键零部件生产、汽车内饰生产、轻量化汽车制造等领域形成配套,打造西安、宝鸡等地新能源乘用车、多元动力商用车“高地”,支持西安、榆林等地建成智能网联汽车领先示范区。五是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积极开发新型显示、智能终端、电子元器件等产品,壮大西安、咸阳等地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六是多点培育生活用品产业集群。促进烯烃、乙二醇、可降解材料等本地加工转化,多点打造小而强的支撑产业,形成更多生活用品产品集群。
榆林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向喜:
坚持“三化”发展 打造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
一、在能源安全新战略上作示范。加快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建设,坚决扛牢能源保供政治使命,推进煤矿智能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开展“保水采煤”等试验示范,加快榆神、榆横等矿区煤炭项目前期工作,推动煤炭接续资源开发,稳定煤炭产能。加快发展煤基特种燃料等,建立产能和技术储备,着力打造国家煤制油气战略腹地。
二、在煤化工“三化”上作示范。一是推动科技创新促进高端化发展。加快榆横综合中试及示范基地建设,启动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二期,抓好能源陕西实验室、陕西省能源经济研究院建设和秦创原主中心运营管理,打造全国能化技术创新策源地和多能融合集成创新示范基地。二是推进“四链”融合促进多元化发展。构建“4+8+N”项目支撑体系,开工建设陕煤二期、国能二期等千亿级项目和榆能高端新材料等百亿级项目、榆能环氧树脂一期等精细化工项目,打造现代能源产业集群。三是运用现代技术促进低碳化发展。坚持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推动煤化工与绿电、绿氢、绿氧等耦合。四是精心打造榆横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示范园。
三、在产业链延伸上作示范。一是打造精细化工产业集群。依托基础化工产品优势,引导市内民营企业转型投资精细化工产业,招引市外行业龙头企业参与煤化工延链补链,打造特色鲜明、链条完整的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力争“十五五”末,全市精细化工产品产能达到700万吨,产值达到1800亿元。二是推动兰炭产业转型升级。依托兰炭尾气炼镁和煤电铝联营的低成本优势,打造铝镁新材料基地;依托煤焦油加氢,发展芳烃等高附加值化工原料、化工新材料产品;推动百万吨级以上粉煤热解技术开发与生产,生产碳纤维、高纯碳、高性能树脂等高端碳材料。
四、在要素支撑保障上作示范。一是以榆神工业区、榆横工业区、靖边经开区、神木高新区等为重点开展的园区提档升级示范行动,为企业生产和项目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城镇开发边界重点向榆神、榆横等优势明显的园区倾斜,推行“标准地”改革。三是结合企业产能、用水定额、年均用水量,下达年度用水指标,富余指标向其他企业交易。四是实施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统筹存量减排和新增需求。五是统筹推进5个增量配电改革试点,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彬州市委书记王宏志:
立足煤炭资源 发展精细化工 加快打造关中能源化工重要供应基地
一、聚焦园区平台,提升能化产业发展能级。一是推动园区提档升级。编制《园区提档升级示范行动方案》,启动新一轮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实现产业发展、公用设施、物流传输、环保安全、管理服务“一体化”。二是承接退城企业入驻。依托省级化工园区、省级经开区,承接东部、大西安等“退城入园”企业。三是创新服务管理模式。借鉴“智改数转”模式,推动智慧化管理平台扩容提质,优化园区安全环保管家机制,完善政府推动、企业运营、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管理机制。
二、围绕优势链条,推动精细化工高端发展。一是做强乙二醇下游链。依托年产30万吨乙二醇装置及公辅设施,引入绿电制绿氢绿氧、CO2+甲烷干重整制合成气等技术,规划发展高附加值乙酸乙酯、乙醛酸、聚甲醛、聚乙醇酸等化工产品,就近供应基础化工原料。二是壮大高分子材料链。依托乙二醇产品,主动对接陕煤集团、中煤陕西公司等“链主”企业,引进芳烃产品,吸引落户高分子PET、PBT、PTT等聚酯化工材料项目,形成百亿级高分子材料集群。三是发展电子化学品链。围绕新一代电子信息元器件制造产业配套,布局功能性树脂、新型显示等生产线,打造以智仑超纯环氧树脂等为代表的电子化学品产业链。
三、坚持协同创新,建设科研成果集聚引领区。一是搭建科创孵化平台。高标准建设“301”科创特区,筹建陕西精细化工技术研究院,开展行业技术集中攻关,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二是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依托中化方舟、氢能中试两个“园中园”,采取代建标准化厂房、配套优惠政策等措施,吸引高科技项目拎包入驻。三是开展科技招商工作。围绕精细化工和终端产业上下游配套,精准招引一批产业适配度高、科创属性强、发展潜力好的项目,推动形成链式配套、梯度布局的产业体系。
四、实施富民行动,助推县域经济转型发展。一是着力推动县域经济增长。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清洁低碳能化首位产业,配套发展装备制造、建材等优势产业,形成产业配套的能源化工产业集群。二是不断强化民营经济支撑。将民营企业纳入精细化工和终端产业链供应链管理,支持发展配套产品和下游延伸产业。三是积极构建就业创业平台。依托能化园区孵化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常态化开展技能培训提升,壮大高端化工人才队伍。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赵福堂:
发挥链主企业作用 推动煤炭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
一、突出引领作用,持续提升煤炭产业领先竞争力。一是在煤炭保供上做引领。超前谋划取得中鸡一号、二号、活鸡兔西三块资源矿业权,高标准建设智能化矿井,推动红柳林、柠条塔等超大型矿井产能提升,持续稳固全省煤炭产业主体地位,增强煤炭保供能力。二是在绿色低碳上做引领。提高彬黄地区煤层气(瓦斯)、矿井水和煤矸石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打造复杂地质条件下煤矿安全生产新标杆。三是在安全管理上做引领。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快实施设备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全面完善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制机制,强化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四是在数智转型上做引领。深入推进智能化建设,持续推进煤矿智能化升级改造和企业数字化创新变革,系统提升煤矿智能化建设水平,加快形成企业系统智能化、智能系统化建设格局。
二、突出示范作用,加快提升化工产业高端化水平。一是在产业高端化上做示范。立足陕煤煤化工产业和产品基础,面向全省化工产业发展方向,规划发展基础化工板块、化工新材料板块和精细化工板块。发挥渭化公司合成氨、尿素、甲醇产业及神木煤化工煤制油、芳烃产业优势,形成更多高端化、清洁化、定制化产品,促进产业园区“腾笼换鸟”。二是在产品价值提升上做示范。充分发挥链主作用,借助铁路物流、煤炭运销网络,优化调整省内电煤和化工用煤配置,加大优质化工、冶金、建材用煤等高附加值、高经济效益产品的输出,配合矿井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全省煤炭产业核心竞争力。
三、突出带动作用,拉动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一是资源优势带动。立足关中老矿区地方经济现状,充分发挥老矿区土地、厂房、资源等优势,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吸引当地民营企业合作开发,促进老矿区及企业转型,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二是项目平台带动。利用新布局的化工产业项目平台,创新项目合作模式,扬长补短,嫁接民营企业经营活、成本低、投资少的优势,助推项目建设和管理水平提升。三是建立创新联盟。面向陕煤战略转型升级和生产经营的现实需要,构建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系统推进体系,围绕高端能源化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领域,联合西安科技大学、西安工程大学等高校组成产业创新联盟,组织化开展集成创新,不断培育新质生产力。
本版图片由记者 马伟东 摄
编辑: 张洁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