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定边县科学夏管促增收

2024-06-27 14:32:29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去年我家的600亩玉米纯收入达60余万元。”盛夏时节,站在广袤的玉米田里,种粮大户高海宽喜不自禁。...

  “去年我家的600亩玉米纯收入达60余万元。”盛夏时节,站在广袤的玉米田里,种粮大户高海宽喜不自禁。

高海宽向展示手机上监测到的信息

  “有了各种种田科技的撑腰,我丰收底气也就足。”高海宽的身后,一米多高的玉米苗生机勃发、随风摇曳。就在去年,高海宽种植的“陕单650”玉米品种入选2023年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高海宽乐呵呵地揭开他这一系列的成果背后“秘籍”。

田间气象站为农作物“站岗”

  “我这田里面是在地下安装4个传感器,它的所有接收的信息都传到田间气象站上,然后再传到后台,通过后台反馈到我手机上,我在手机上每天就能看到信息。”高海宽说道。

  高海宽口中的“它”,正是去年安装的田间气象站,这就让像高海宽一样的“土专家”们从作物前期播种到后期管护、采收等环节真正实现精准化作业,仅一块小小的屏幕就变成了一幅“田管图”,让数据从田地里“跑出来”。

  “这套设备,就是监测到空气的湿度、空气的温度,每天光照时间,包括风速、降雨等方方面面的气象。就是更能把玉米生产的精准性、科学性和标准化做得更好,各项数字我都能有参考,这样对玉米产量的保证各方面肯定有所帮助,产量肯定能提高。”高海宽详细地介绍起了他的“好搭档”。

万亩玉米长势喜人 

  以前种田靠经验,现在种田看数据。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处处安装在田间的数字信息采集设备,收集土壤环境、田间气候、图像检测等影响作物生长的基本环境参数,农户们就可对农作物适时进行田间管理,“渴”了给水,“饿”了科学补肥,让“天气”更接“地气”,为农作物“站岗”。

  作为全省耕地面积第一大县,近年来,定边县积极探索智慧农业发展模式,大力推广科技化种植手段和田间管理模式,让农业生产从“靠天吃饭”到“看天管理”,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不断实现农业稳产增收、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记者 许鹏 通讯员 卢云云 白泓渊)

编辑: 张洁

相关热词: 科学夏管 定边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