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
“尔滨”出圈 冰雪旅游成顶流
回望刚刚过去的冰雪季,哈尔滨稳居国内冰雪旅游C位,不仅接住了“泼天的富贵”,还赢得了“泼天美誉”,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尔滨”。其冰雪奇景、文化魅力,以及真诚重信的“城市人设”,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要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把发展冰雪经济作为新增长点,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尔滨”火爆出圈,成为“现象级顶流”,为冰雪经济蓬勃发展写下生动注脚,为新时代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打了个好样儿。
春节假期,“小金豆”打卡哈尔滨网红大雪人。 黑龙江日报记者 张澍摄
作为最闪耀的明星IP,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开园61天,登上热搜榜“榜一”46次,接待游客271万人次。521米超长冰滑梯、43米高主塔“冰雪之冠”、雪花摩天轮、梦想大舞台、万人雪地蹦迪、哈冰秀演出都堪称文旅IP“王炸”。此外,超级IP还有3个月曝光量超100亿次的“淘学企鹅”、“承包了玩雪快乐”的太阳岛雪博会、被疯狂打卡的索菲亚教堂旅拍、充满异域风情的伏尔加庄园等。
黑龙江省科技经济顾问委员会旅游组专家、哈尔滨商业大学教授孙琦认为:“超级IP营造冰雪旅游的沉浸式体验氛围和欢乐场景,打造了有灵魂、有创意、有温度、有活力的城市旅游IP形象。”
“让游客不可自拔地爱上‘尔滨’,是对我们冰雪季旅游的最高评价、最大褒奖。”哈尔滨市文旅局局长王洪新自豪地表示,作为连续7年位列中国冰雪旅游十佳城市榜首城市,冰雪名城哈尔滨实至名归。如今,有创意、有温度、有活力的“尔滨”城市IP更加深入人心,深受喜爱。
除了打造超级冰雪游IP,“尔滨”上大分的高招还有——
把整座城市建设成一个充满冬季魅力的冰雪大景区。哈尔滨音乐公园大雪人、中央大街冰雕雪塑、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冰玫瑰墙、第九届亚冬会吉祥物雪雕……哈尔滨将70多条街道和众多广场串联成城市冰雪景区,让冰雪艺术融入整个城市景观,使得第二十五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成功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哈尔滨冰雪艺术馆也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室内冰灯雪雕艺术展览馆。
激活经营主体创新创造热情,不断“弄巧整活”。索菲亚教堂旅拍机构推出“飞马踏冰”美拍,马迭尔文旅集团升起人造月亮,各大饭店推出冻梨摆盘,极地馆放出“淘学企鹅”,旅行社设计奶茶杯套明信片,文创企业推出AR冰箱贴……这些创新不仅让“小金豆”们一次次险些惊掉下巴,还让本地人直呼“尔滨,你让我感到陌生”。
放大城市个性,彰显文化底蕴。百年老街中央大街化身冰雪文旅长廊,每天人气爆棚;红专街早市、道里菜市场等充满生活烟火气的地方,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各洗浴中心大厅里,每天都摆满旅行箱,“小金豆”们争先恐后尝试东北洗浴“大全套”。
掏心掏肺掏家底,全城团宠“小金豆”。哈尔滨连续发布6封全网热议、直戳人心的公开信,掀起全民自发暖心护游热潮,“尔滨老铁”频上热搜。树立游客思维,“滨”至如归式服务刷屏网络,“游客要什么,我们就上什么”,最大限度满足游客需求,细节措施暖人心。
如同冬天里的一把火,“尔滨”搅热了全国文旅消费市场,生动展现了龙江振兴发展的新局面新气象,为忠实践行“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提供了生动范例。(黑龙江日报记者 张海鹰 丁燕 毛晓星)
鲁
淄博烧烤美食流量变为城市文旅大IP
2023年,在网端和舆论场,“好客山东”特色城市IP不断引起瞩目。其中最火的,莫过于淄博烧烤。大学生组团打卡、网络大V轮番推介、外国友人赞叹、央视“名嘴”点赞……一波波流量持续不断,将话题引向深入,也为淄博贴上了“网红城市”的标签。
四方食事,不过一缕人间烟火。淄博是鲁菜发源地,淄博烧烤作为特色地域美食,融合了鲁菜质地优良、调味讲究、注重仪式等特点,深受当地人喜爱。随着淄博烧烤出圈,天南海北的食客慕名而来,有的人凌晨就来排队等候。排不上队的游客说:“虽然没有吃上,但能够感受这种氛围,‘进淄赶烤’也值了。”
淄博烧烤。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供图
淄博烧烤出圈后,当地政府坚持不做一锤子买卖,没有止步于仅发展餐饮业态,而是持续放大烧烤的溢出效应,推动“烧烤+”升级为“文旅+”,全链条提升“吃住行游购娱”供给力,上线“智慧淄博烧烤服务”小程序、推出一批“淄博烧烤+”特色文旅主题产品和优惠、开行烧烤专列……努力把“一时现象”打造成“一市品牌”。
在流量的加持下,八大局市场、钟书阁书店、唐库文创园、陶琉博物馆、蒲松龄故居、黄河安澜湾等打卡地,从小众走向大众,形成了各具特色、均衡分布的差异化热点。大量游客因为烧烤走进淄博,而后又迅速发散到不同场景,一个多姿多彩的全景淄博被更多人看见并体会到这座“梅花状”组群城市的独特魅力。
宾至山东如归家,客到齐鲁似还乡。一座具备善意温暖特性和服务品质的城市,其良好形象不仅是解锁流量的“金钥匙”,也是城市品牌的魅力所在。面对大量游客的突然涌入,淄博能够接得住、接得稳,早已不单单是依靠“舌尖上的滋味”,而是凭借快速反应和人情味。
2023年“五一”前夕,面对居高不下的流量,淄博市相继发布《致全市人民的一封信》和《致广大游客朋友的一封信》,真诚感谢游客和市民的理解包容,坦诚陈述城市的困难和不足,推出“您码上说·我马上办”民意平台,一面疏导游客错峰出行,一面“安利”大家打卡兄弟城市,进一步提升“家人”归属感和“客人”满意度,有效避免“流量反噬”。
美景美食不止淄博,好客山东应有尽有。近年来,山东全域打造“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金字招牌,聚合16市优势资源,差异化打造特色文旅IP,从淄博烧烤出圈到济南超然楼爆火,从“鲁班锁”亮相联合国到曹县汉服“春节战袍”旺销,从黄河大集到乡村文化旅游节,“好吃、好玩、好人缘”的山东形象日益深入人心,充分展现出文旅IP的蓬勃活力和巨大潜力。(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刘英 唐晓宁)
桂
“小砂糖橘”新晋超级IP推动广西文旅出圈
橘色上衣、蓝色裤子、黄色的小帽子……元旦前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11名3岁至6岁学龄前儿童前往东北游学,因着装统一、形象软萌可爱,加上来自盛产砂糖橘的广西,被网民昵称“小砂糖橘”,成为2024年开年最受瞩目的顶流。
全国网民对“小砂糖橘”的关注和宠爱,引发了一场以广西与东北“双向奔赴”为主线、全国全民共参与、线上线下齐互动的现象级事件,成为推动广西文旅“破壁出圈”的新机遇。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西林县是“中国砂糖橘之乡”。近日,果农在市场内加紧分拣外运砂糖橘。 广西日报供图(覃蔚峰摄)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第一时间回应广大网友喊话,各市县文化和旅游部门迅速发力,联动发布推文、短视频,感谢东北“老铁”照顾“小砂糖橘”,邀请全国游客到广西旅游。1月4日,崇左市文化和旅游局率先发布消息称,1月8日至2月8日,包含中越德天跨国瀑布景区、明仕景区在内的45家A级旅游景区免费向黑龙江、吉林、辽宁游客开放,东北三省游客只需凭借身份证即可享受景区首道门票免费,引发热烈反响。随后,百色、贺州、河池、北海等设区市也发布政策,为东北游客提供优惠措施。
为了回报东北人民对小朋友的热情款待,南宁市相关行业协会捐赠价值165万元、总重189吨的沃柑、砂糖橘,直运哈尔滨免费发放;百色市西林县、桂林市荔浦市第一时间采摘砂糖橘,装车发往哈尔滨、漠河等地免费发放;玉林市精心挑选容县沙田柚、陆川猪肉制品发往哈尔滨。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制定“冬/春游广西”工作方案,出台景区门票、住宿、文娱消费3项优惠措施,组织全区200多家景区出台优惠措施,欢迎全国游客来桂旅游。发布10条研学旅行精品线路、10条冬令营精品线路,并与广西农业农村厅联合推出6大水果主题旅游精品线路,让大家畅游广西,一路“有好果子吃”。
桂林、柳州、河池等设区市精心推出面向研学游学团队的采砂糖橘、砍甘蔗、唱山歌、打油茶等体验活动。各设区市提供系列周到服务,提升游客体验感——北海市推出市内旅游景区直通车免费乘坐服务,河池市改造推出适合北方游客口味的咸豆腐脑,中越德天跨国瀑布景区向游客免费提供砂糖橘和越南咖啡……
这个春节也是东兴市开通高铁后的第一个春节,从首府南宁到边境东兴,坐动车仅需1个多小时。在东兴市站,不少旅客提着红色塑料袋,成为一道风景线。辽宁游客王先生打开袋子,兴奋地向记者展示自己的“战利品”:“我从东兴口岸出境参加了越南一日游。这是越南工艺品和药酒、零食,很有特色。”南北文旅频繁的交流互动碰撞出更多新的火花。
种种暖意互动,彰显南北物产的差异化特色,提高了地域和特产的知晓度。主流媒体积极参与,带动各类自媒体和社交平台裂变式传播,让一场原本普通的孩童游学,成为一次全国瞩目的传播活动,推动广西文旅成功出圈。在广西与全国各地之间优势互补、市场联动之下,文旅这块“蛋糕”越做越大。(广西日报记者 许丹婷)
渝
“不夜重庆”IP解锁都市旅游新“夜”态
重庆夜景,又双叒叕出圈了!
春节假期,随着歌曲《我爱你中国》响起,2024重庆“两江四岸”夜景灯饰联动展演多媒体灯光秀盛大举行。
3000余架无人机缓缓升起,在夜空编织出一幅幅绚丽的图案,与两江四岸的城市灯光、楼宇媒体屏等映衬呼应,大视角、宽视域呈现了重庆的璀璨夜景。
重庆夜间旅游人气火爆。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尹诗语摄
“天下夜景尽在渝州,满城的灯光洒落江心,让你分辨不清何处是水、何处是岸。错落有致的渝中半岛像一块五彩的宝石,镶嵌在长江和嘉陵江之间……太震撼了!”来自上海的游客张兴强激动地说。
在台湾一档旅游节目中,主持人体验式打卡了重庆夜景后,更是直呼“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都不及重庆的灯火辉煌”。
重庆市文化旅游委数据显示:在灯光秀的“推流”下,春节假期,重庆纳入监测统计的130家旅游景区接待游客1068.5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增长104.3%;纳入统计的过夜游客接待量达238.29万人次,同比增长66.9%。携程、飞猪、同程等多个平台大数据均显示,重庆是“全国十强热门旅游目的地”之一。
“8D立体”魔幻、独特气候、山水景观、人文特质……在重庆众多文旅产品中,夜景无疑是一张王牌。打造城市IP,向王牌要“含金量”是一招好棋。
近年来,重庆持续打造“不夜重庆”城市IP,不断引入重磅活动,吸引景区、商圈、商业综合体、街区等积极参与,覆盖美食、养生、赏景、演出、游玩、购物等多个领域,推动文旅商体深度融合,给游客营造出极具差异化的体验。
2023全国暑期消费季暨“不夜重庆生活节”,开展了超200场全域夜间消费活动,吸引1.5亿人次参与,整合多个消费平台,涵盖21余万家线上线下商家,全网相关话题总量超12亿。
此外,重庆还围绕“街区、后街、天台、江岸、步道、洞穴”等独有消费场景,发展“趣味性、特色性、新颖性”的文娱业态及沉浸式消费业态,为“夜经济”发展提供多元特色消费空间,时尚街区、潮流夜市、文创集市、后备箱集市、星星集市、文旅演艺等新形态蓬勃涌现,正成为重庆“夜经济”发展的活力因子。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3年中国夜间经济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夜间经济城市总体发展态势良好,重庆荣登中国城市夜经济影响力榜首。
重庆市文化旅游委数据显示:2023年,重庆接待过夜游客突破1亿人次,同比增长88.1%;9家市属院团开展演出约1700场,同比增加81.4%,吸引观众85万余人次。
“今年,我市持续打好夜景王牌,加快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世界山水都市、壮美长江三峡等,精心打造彰显国际范、中国味、巴渝韵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红色旅游高地、内河游轮集群、温泉之都等精品。同时,深化开放共享的文旅国际合作,提升重庆城市的国际形象,打造国际水准的文旅市场体系,加快建设国际知名的文旅消费高地。”重庆市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韩毅)
黔
黔东南“村超”“村BA”文旅IP欢动全国
群山之下,人声鼎沸,高潮迭起……这是贵州享誉全国的“山地狂欢”。
2月22日,随着“村超”新赛季预选赛车江一村与八开村的比赛落幕,2024年“村超”20强出炉。作为赛事一大特色,穿插其间的民族文化展演同样丰富多彩、看点十足。
2月13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村超”球场,村民敲盆呐喊为球队加油。 贵州日报供图(潘邵平摄)
激情满满的体育赛事、热闹喧嚣的民族大联欢、发自内心的快乐体验,让2023年“村超”以超过580亿次的浏览量火遍全网、火出国门。2月3日,来自南宁的游客莫婷婷带着相机坐在观众席上。她并不懂足球,却被现场的热烈氛围所感染。南方农历小年的“村超村晚”之夜,绽放了莫婷婷记忆中最美的烟花。爱足球的观众,在这天夜里找到了对足球纯粹的热爱。
以大众运动为触点,打开民族风情长卷,现代与传统的完美融合点亮了大山深处的小城镇。数据显示,2023年,榕江县累计接待游客765.8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3.98亿元。“村超”牵手英超,草根足球成为对外沟通以及文化商贸、民间交流的纽带。同样在黔东南,更早出圈的“村BA”将台江县文旅发展送入快车道。2023年,台江县旅游总人数同比增长74.87%,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94.66%。“村BA”不仅催生出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还吸引来一拨拨NBA球星。台江文旅2023年网络曝光量达到近500亿次。
复杂多变的喀斯特地貌,在贵州孕育出万花筒一般的山地文化——这里的侗族大歌千人合唱,排山倒海,却如清泉般闪光;这里的苗绣一针一线构建宇宙,纹样中充满了对生命起源的想象。可以说,“村超”“村BA”的火爆出圈,向世界打开了多彩贵州的山地大门。大众热爱的足球、篮球从一开始便与这片土地上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紧密相连,满载乡土味的民族狂欢是小镇居民对于美好幸福生活的诚意表达。
在台江县台盘村,延续80多年的“吃新节”篮球比赛给乡场带来满满人气与经济流通。80多岁的村民陆大江希望政府、群众齐心协力,将“村BA”一代代传承下去,让全国各地的游客都能来台盘看看。
“想都不敢想,我长大的小县城变成一个大家都向往的地方。”“村超”现场解说员杨兵同样因为见证家乡赛事的崛起,满是自豪。作为全国首批县域足球典型县之一,榕江县与足球的渊源可追溯至20世纪40年代。今年初,该县启动谋划“一带一路”“村超”世界杯足球文化小镇,将足球文化和“村超”元素融入城市建设,将榕江建设成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喜欢的“村超”胜地。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近年来,贵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公园省”定位,在“旅游产业化”战略中谋划举措,在“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使命中创造效应,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深入实施旅游产业化“四大行动”,加快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涌现出“村超”“村BA”这样的超级文旅IP,多彩惊艳的“贵州现象”在全国备受关注。2023年,贵州接待旅游人次、旅游总收入、游客人均花费分别达到2019年的113%、119%和105%,走在全国前列。
南开大学现代旅游业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石培华认为,贵州文旅一系列新的打开方式,扣准了时代的情感精神诉求,反映了文旅消费的本质,顺应了旅游方式的新变革,充满民族味道,更具人文气、乡土气、烟火气,满足了大众的幸福需求。其展示的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奋进力量,是幸福中国、健康中国和美丽中国的模样。(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曹雯)
陕
创新文化表达 打造王牌IP
龙年春节,西安再登春节旅游“顶流”目的地榜单。
央视春晚西安分会场“燃爆”了,为西安春节旅游市场再添一把火。
大唐不夜城,万人同吟《将进酒》,激情澎湃;汉服丽人穿行步行街,衣袂飘飘,恍若穿越时空而来。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一步一景,NPC互动、演艺不停歇。古都西安以不断创新的文旅新场景、新IP,牢牢抓住了旅游者的眼球,“西引力”持续走强,成为全国热门旅游目的地。
2月13日,游客在西安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打卡拍照。 陕西日报记者 王熙摄
近年来,大唐不夜城深挖唐文化资源,推陈出新,打造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化IP和多元业态。
大唐不夜城用主题雕塑、建筑外观设计和光影装置,营造出独特的唐风氛围。在这里,“诗意长安”灯组通过唐诗的展示,焕新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仿唐建筑的立面灯光、美轮美奂的夜景华灯,点亮了大唐不夜城,也点亮了长安。
IP打造一直是大唐不夜城运营的重点。从“不倒翁小姐姐”到“李白”和“悬浮武士”,再到爆梗不断的“盛唐密盒”,大唐不夜城通过差异化打造,给游客增加独特的记忆点,将各大IP打通,形成独有的“大唐宇宙”,让游客在舞榭歌台与唐风演艺中感受盛唐文化。
借助“夜游+IP”模式,大唐不夜城为盛唐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游客提供了更加愉悦的旅游体验。大唐不夜城还不断丰富和完善街区智慧化建设,对街区的运营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和提升,打造“5G+”智慧街区,为进一步的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丽人街上的鱼龙鸿舞入梦来,千盏花灯让街区浪漫多彩。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在2.4万平方米商业空间里,注入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IP和唐朝市井生活文化内容,融入特色演艺、沉浸游戏、小吃餐饮、主题文创、换装街拍等多元文旅业态,让游客所见所闻、所玩所乐尽是唐风唐韵。火爆的人气是长安十二时辰文旅IP成功的最好证明。如今,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已然成为引领城市“微景区”的文旅新风尚,展现文商旅融合发展的文化新地标。
为了带给游客更好的沉浸感,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将IP运营与消费业态进行融合,采用“文化IP+影视IP+全维度文化沉浸项目”的组合开放模式,让游客沉浸式感知唐文化。游客可以在柜坊兑换代币“开元通宝”,在美妆馆换一身唐装,在街区品尝唐代市井小吃、购买心仪的工艺品,在大唐名士带领下领略长安风土人情……以游览动线将不同的消费模式和街区场景、服务结合起来,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多元化、场景化、沉浸式的消费体验。
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还打造大型传统文化IP“唐朝的节日”,围绕传统节日节气等传统文化、唐文化主题策划组织百余场精彩的“唐节”活动,以传统国潮国风文化IP感召热爱传统文化的年轻人参与其中。
自2022年4月28日建成“开市”投入运营以来,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全国游客的热捧。去年8月,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演艺和服务体系焕新升级,推出3.0版本。开业至今,这里日平均接待游客超过7000人次,累计接待游客超350万人次,成为全国现象级文旅IP。
紧跟潮流,不断拓宽发展路径,西安积极打造“高颜值”“文艺范”“沉浸式”主客共享的文旅项目,在“重体验”“高融合”“强科技”3张文旅新场景王牌的加持下,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擦亮“千年古都·常来长安”文旅品牌,成为全年无淡季的“长红”城市。(记者 李卫)
编辑: 意杨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