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女强制隔离戒毒所“警花花”普法宣传队的干警在禁毒普法宣讲课上与学生互动交流(资料照片)。 通讯员 陈磊摄
“能把禁毒和法治的种子撒入孩子们的心田,我很自豪。”11月15日,在陕西省女强制隔离戒毒所教育矫治科,看着西安市长安区第六中学颁发的法治辅导员聘用证书和印有“护航青春健康 共建无毒校园”的锦旗,科长燕妮脸上露出笑容。作为省女强制隔离戒毒所“警花花”普法宣传队的负责人,燕妮深知,证书和锦旗是荣誉,更是一份信任和责任。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增强青少年法治意识,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打造校园禁毒普法宣传品牌,省女强制隔离戒毒所“警花花”普法宣传队抽调有教育学、心理学专业背景及资质且普法经验丰富的干警,组建校园宣讲团队。如何将晦涩难懂的法律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让法治小课堂变得妙趣横生?每次宣讲活动前,“警花花”们都要召开一次策划会、制定一个活动方案、细化一套流程,渐渐地,她们针对不同群体特性总结出了“三多三少”宣讲法。
重互动 学生多说 警员少说
今年6月,“警花花”普法宣传队干警高晓娟在给某小学学生讲第一堂禁毒普法课时,就碰了一鼻子灰。课程只讲了10分钟,孩子们就开始东张西望,甚至窃窃私语。
为了让孩子们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高晓娟开始使出自己的“撒手锏”——快板。“小邮票,跳跳糖,换个包装又登场,所有食品细端详,千万不要上了当……”朗朗上口的词句和富有律动的表演,迅速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孩子们开始跟着节拍,在高晓娟的引导下一起大声复述起快板词,神情特别专注。
有了这次经验,在此后的宣讲中,干警们不仅创新形式,还设置了大量的互动环节。例如在“猜猜我是谁”的禁毒知识小游戏中,积极回答问题的孩子就可以得到一个“警花花”卡通文创纪念品奖励。之后的每次互动,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举高小手,而关于毒品的预防知识也在轻松欢乐的氛围中“装”进孩子们的脑海中。
多启发 多讲故事 少讲道理
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发育阶段,认知心理发展迅速,心智还未成熟,好奇心强,面对伪装性极强的新型毒品,很容易受蒙蔽。今年3月,考虑到中职生身心发展特点,陕西建设技师学院的老师主动联系“警花花”普法宣传队,希望她们到校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
接到任务后,作为主讲老师的干警郝玲着实费了一番心思。因为她知道,面对“挑剔”的中学生,必须准备充分。于是,在设计教案时,从课堂导入到故事引用、案例介绍,再到讨论总结,她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宣讲当天,干警还表演了情景短剧《甜蜜陷阱》,向学生展示“聪明药”“减肥药”“奶茶粉”等新型毒品是如何通过各种伪装一步步进入人们生活,并让一些人堕入深渊的。生动形象的表演,给现场的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他们快速掌握了识别防范新型毒品的技能,增强了对毒品的警惕性。
“平时就在上课,如果参加普法活动还是像上课,我肯定听不进去,但是你们这样的方式,我就很喜欢。”宣传教育活动结束后,一名学生特意跑过来对郝玲说。
系好青少年第一颗“法治扣子”,需要创新方式方法,增强法治宣传教育实效。如今,“警花花”们改变重灌输轻引导、重知识轻实践的传统方式,紧扣时事热点,结合不同学生群体心理特点,不断优化宣讲内容、丰富宣讲形式,以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的方法,帮助广大青少年在思考和实践中,将法律知识内化为法律意识、转化成日常行为。
保效果 多些“干货” 少走形式
近几年,“麻精药品”滥用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为帮助大学生了解“麻精药品”的双重属性,认识“麻精药品”滥用的危害,今年9月,“警花花”普法宣传队先后走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面向大学生开展“正青春 不‘毒’行”防范“麻精药品”滥用宣传活动。通过问答、讲解,引导大学生了解“麻精药品”特性及滥用“麻精药品”的各种危害,并教授相关辨别防范知识,帮助学生自觉远离毒品,引导大家做禁毒防毒的志愿者,共同筑牢禁毒防线。
“每一次针对大学生开展宣传,我们心里其实很忐忑。因为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很多道理也都懂,并且有自己的思考,因此,想让他们愿意了解并且掌握防毒拒毒知识,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提高,提供足够多的‘干货’。”“警花花”普法宣传队干警质文秀说。
禁毒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今年以来,“警花花”普法宣传队先后为中小学及高校在校师生开展禁毒普法宣传活动33场次,受教人员超2万名。同时,省女强制隔离戒毒所与多所学校共建法治教育基地,6名干警受聘担任学校法治辅导员,“警花花”普法宣传队的禁毒普法课也成为很多中小学“开学第一课”的首选。(记者 陶玉琼 通讯员 贺晓宇)
编辑: 穆小蕊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