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边防官兵拔牙、补牙、洁牙、进行口腔健康科普,向基层军医和卫生士官传授口腔诊疗技术,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后续科研积累第一手资料……
初夏时节,雪域高原仍寒风凛冽、冰雪未融。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抽调资深专家、护士、技术保障人员组成医疗队,从古城西安奔赴南疆、西藏阿里等地开展口腔健康巡诊服务。
39天,3万余公里,16地32个单位。这些“冰山上的来客”顶风冒雪,一路过冰河、翻达坂,克服高原反应,辗转西部边陲多地,把最优质的口腔诊疗服务送到祖国边防一线,把清澈的爱献给边防官兵。
边关雪冷血却热
帕米尔高原,万山之祖,酷寒之地。红其拉甫边防连就驻扎在这里,守卫着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国门——红其拉甫口岸。驻地平均海拔4700多米,含氧量不足平原的一半,是名副其实的“生命禁区”。
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医疗队一到驻地,立即展开工作:分诊、洁牙、拍片、补牙、拔牙,一刻不停,为基层官兵最大程度解决口腔问题。
“高原地广人稀,很多单位远离医院,官兵外出看病不方便,加之口腔卫生知识缺乏,许多人都存在智齿冠周炎、龋齿、牙周病、口腔黏膜病、牙齿外伤等口腔问题。口腔疾病没有特效药,只能通过洁牙、补牙、拔牙等牙科手段来治疗。”口腔外科教授周宏志说。
“官兵守卫疆土不言苦,我们也不怕苦。”医疗队队员纷纷表示,要确保不漏一人,满足官兵就医需求。
在空气稀薄的雪域高原,走同样的路需要更多体力,做同样的工作需要更多时间,再加上头晕、心悸、气短、恶心等高原反应,医疗队队员面临巨大的考验。
“像一个治疗椅位的组装,在平原地区只需要5分钟,而在高原地区就得半个小时。口腔治疗是精细操作,在平原地区做一个治疗动作只需要3—5秒,而在高原地区就需要十几秒。我们一边吸氧,一边工作,一天下来要治100多名战士,是在医院工作量的3倍以上。”牙周病科副教授马志伟说。
影像医学科医生周翠主要负责影像拍摄、判读和诊断报告书写。连日来,除了吃饭、睡觉,她一直坚守在狭小的影像车里,帮助专家了解伤病员口腔状况,提高诊疗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许多年轻战士还是十八九岁的孩子,看到他们因长期缺氧而发绀的嘴唇、强烈的紫外线导致的双颊粗糙和高原红、因长期高原生活而显露与实际年龄不相符的沧桑,我们十分敬佩。为他们做好卫勤保障,累并快乐着。”周翠说。
从内地到边疆、从平原到高原,医疗队一路巡诊、一路接受洗礼。
在和田地区,空军某旅战士小张,左上前牙牙龈反复肿胀4年多,由于条件受限,不能及时就医,已发展成根尖囊肿。口腔预防科主任轩昆接诊后进行了全面检查,在综合医疗技术力量及硬件条件基础上,为小张制订了根管治疗同期根尖囊肿刮治治疗方案。
治疗开始后,特诊科医生姜永一次性完成根管治疗,轩昆完成翻瓣及囊肿刮治,随后姜永进行根尖切除及倒预备、倒充填,最后完成植骨及缝合。整个过程医、护、技密切配合,顺利完成了医疗队巡诊以来在高原地区的首例根尖囊肿治疗。
“根尖囊肿在平原地区医院得分3次治疗,手术难度较大。但是在高原营区,时间有限,为了尽量帮助战士解除病痛,我们多学科配合,超常规操作,打了一个‘漂亮仗’。”轩昆说。
“医疗队的专家技术真好!”“牙疼了3年多,终于治好了。”带着边防战士的声声感谢,医疗队队员继续万里巡诊之路。
留下一支“不走”的医疗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每年下部队巡诊的次数和时间有限,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依托医院的优质教育资源,向官兵进行口腔知识科普宣教,开展基层卫生士官技术帮带,留下一支‘不走’的医疗队,做好一线官兵口腔健康的守门人。”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院长陈发明说。
就这样,在海拔5380米的神仙湾哨所,在美丽的狮泉河畔,利用巡诊服务的休息时间,医疗队队员为基层军医和官兵开设了多堂口腔培训课和科普讲座,演示口腔治疗操作,教正确刷牙方法,传授口腔健康知识等内容,并与基层军医和官兵互留联系方式,方便后续口腔问题咨询和指导。
拔牙时发力点怎么找,器械怎么握持,复杂疑难病例如何处置……队员手把手教,基层军医用心学。日常刷牙怎样才算到位,牙外伤怎么处理,患了唇炎如何选择药膏……多次执行巡诊任务的口腔预防科护士长韩冰将多年经验和心得一一道出。
诊疗加上培训,医疗队队员一天工作时间经常在10个小时以上。“高海拔虽然稀释了空气中的氧气,却不能稀释我的工作热情。”洁牙员陈青说。
在神仙湾哨所时,一位班长一直在现场做辅助工作,却始终不肯洁牙,要把宝贵机会留给战友。在陈青再三要求下,班长最后一个躺上治疗椅。看着他牙龈充血、牙周炎症状严重,陈青一边治疗一边为他讲解口腔保健知识。
“洁牙完毕后,班长敬了个军礼,说:‘谢谢您,洁完牙舒服多了。不是我们不愿意刷牙,而是有时候水不够用。’”陈青双眼湿润了,“看着战友真诚淳朴的眼神,一天的疲惫也烟消云散。”
陈发明介绍,近年来,医疗队先后开办口腔健康科普知识讲座200余场,发放《军人口腔保健手册》《军人口腔健康100问》30余万份;医院举办口腔诊疗技术专业培训班17期,培训基层部队军医千余名,极大改善了基层部队口腔医生紧缺的现状。
“下一步,医院将加大干部代职力度,规范培训流程,畅通线上问诊渠道,帮助基层军医快速成长。”陈发明说。
清澈的爱 为了战友
除了诊疗、培训,巡诊期间,医疗队队员还广泛开展调研,了解官兵口腔健康实际需求,获取应激应战及特殊训练条件下口腔流行病的第一手资料,为后续口腔医学研究提供重要支撑。
“我们既是军医,也是科技工作者,应该发挥专业特长,为基层的战友研发一些有针对性的口腔疾病治疗产品。”带着这样的目标,白天巡诊结束后,晚上睡在十几个人的大通铺上,医疗队队员还在进行技术讨论。
以夜磨牙为例,这是基层官兵中的常见疾病,高原官兵尤为多发。专家判断,这可能与精神压力大、驻训环境恶劣等因素有关。
“咬合板是治疗夜磨牙的主要手段,睡觉时佩戴,既可阻断自身牙齿的异常磨损,还可以放松颌面部肌肉和颞下颌关节。”颞下颌关节病科主任于世宾说。目前,于世宾团队正在加快科研进度,推动远程数字化咬合板落地基层一线。
包括咬合板在内,近年来,医疗队根据高原特发性疾病一线调研结果,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高原护唇膏、便携漱口“神器”口崩片、高原医用液体治疗仪、口服高氧液……这些产品均已用于一线,受到官兵好评和认可。
“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对人民军医而言,守护官兵健康,就是守护部队战斗力。作为全军唯一的口腔专科医院,我们希望充分发挥口腔医疗技术优势和卫勤保障职能,把医疗服务送到基层一线,用实际行动为基层官兵口腔健康保驾护航。”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政委牛文光说。
据了解,除了此次赴西部边陲基层部队巡诊服务,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今年还计划派出四批医疗队,分别奔赴祖国各地,预计总行程6万余公里。今年是医院第17年开展一线巡诊服务。“高原行”“海疆行”“震区行”……这些年来,从演训一线到边防前线,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医疗队的身影。
牛文光介绍,为使官兵得到最优质的口腔医疗保障,医院先后研发了野战口腔流动诊疗车、数字化口腔影像工艺车、野战口腔诊疗方舱和保障方舱。巡诊期间,医疗队坚持发放调查问卷,为几十万名官兵建立了健康档案,打造了军人口腔数据管理平台,可在线为基层官兵提供咨询、科普、就诊引导等服务。医院还根据基层官兵口腔健康情况开展了“颌面战创伤救治与修复重建”“智能化战创伤模拟人”等20余项军事医学课题研究,有效提升了我军口腔卫勤保障能力和官兵口腔健康水平。
“战友守卫祖国,我们守护战友。”这是医疗队队员共同的心声和目标。万里巡诊之路,仍在继续。(记者 霍强)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