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凤翔实践新篇章

2023-07-25 09:00:16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今年以来,宝鸡市凤翔区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和“以文促旅、以旅兴商、商体联动”的工作思路,成立文旅商体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凤翔区2023年文旅商体融合发展工作计划》《凤翔区文旅商体融合发展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办法》,做到主动融、自觉融、创新融,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推进中释放文旅融合拉动经济增长、引导多元消费的“蝶变效应”,成为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凤翔城区

  在东湖景区欣赏大文豪苏轼留下的足迹;

  在六营村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的魅力;

  在雍州古镇的禅悦谷客栈感受静谧与浪漫……

  仲夏时节,凤翔各旅游景点的活动如火如荼,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六营泥塑文化墙

  景色宜人满目新,文旅融合风帆劲。今年以来,宝鸡市凤翔区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和“以文促旅、以旅兴商、商体联动”的工作思路,成立文旅商体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凤翔区2023年文旅商体融合发展工作计划》《凤翔区文旅商体融合发展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办法》,做到主动融、自觉融、创新融,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推进中释放文旅融合拉动经济增长、引导多元消费的“蝶变效应”,成为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小东湖”焕发“大活力”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志不忘也……”北宋文学家苏轼在凤翔东湖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喜雨亭记》。

  凤翔东湖,古称“饮凤池”,苏轼在任凤翔府签书判官时,挖掘疏浚,扩池而成,种莲植柳,建亭修桥,筑楼成阁,作游之所,因地处城东遂改名东湖。

  凤翔东湖景区宛在亭

  湖内亭、台、楼、阁、桥、堂、轩、榭等古建筑别具一格,精巧雅致、小桥流水、曲径通幽、莲池碧翠、水光潋滟,步移景异,一景一物,别具匠心。

  凤翔东湖景区自2020年开始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累计投资1230万元,先后实施邮政纪念服务、公厕改造扩建及无障碍设施、雾森景观工程、智慧景区信息化、景区亮化提升、标识系统及游客服务中心建设等六大项目。

  凤翔东湖景区管理处李菁表示:“提升改造后,景区服务功能全线升级,旅游环境全面优化,景区品质大幅度提升。目前,东湖景区每季度接待游客量达30万余人次,比往年游客还要多一倍呢。”

  文旅商体融合,既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挑战。

  如何让东湖焕发出新的“活力”,是凤翔区委、区政府当下要面临的问题。对凤翔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2022年,宝鸡市出台《文旅商体融合发展示范区、领军企业、群众家门口的消费体验点创建办法》。凤翔区对东湖景区建设持续发力,致力把东湖景区打造成为真正代表凤翔文旅商体融合发展成效的典型标杆。

  “作为本地人,我每天都要带着儿子和女儿来东湖玩。近几年,东湖景区的变化非常大,不仅环境变优美、卫生条件变好,公园里各种设施也完善了。”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在这里不仅可以避暑乘凉,欣赏东湖的美景,还可以带着孩子从小接受文化的熏陶,从诗词中感受千年之前苏轼与东湖的故事。

  古人曾有诗曰:“东湖暂让西湖美,西湖却知东湖先”。从湖底清淤到苏轼文化广场的修建,在东湖景区十大整治工程的实施下,东湖宛如亭亭玉立的女子般愈发美丽,也愈发吸引各地游客慕名而来。

  来自西安的游客王大爷和老伴漫步在石桥上,眺望着湖里盛开的荷花。“东湖的柳,姑娘的手,西凤的酒。”身旁的友人随声附和着。

  盛夏时节,东湖景区一望无垠的荷塘里,朵朵荷花盛开在荷叶间,亭亭玉立,嫩蕊凝珠,清香阵阵,沁人心脾;徜徉其间,恬静典雅,宛入仙境,东湖已成为提高凤翔知名度、美誉度的“窗口”和“名片”,成为宝鸡乃至陕西旅游景观中的精品。

  “小泥塑”掀起“研学热”

  沿着东湖景区向东3公里处的一个村落,村头立着的木质牌坊上赫然写着“泥塑村”三个字。这里就是具有“中国泥塑第一村”之美称的凤翔区城关镇六营村。

  小学生在六营村体验泥塑制作技艺

  六营泥塑始于先秦西周时期,流传民间三千年之久,是至今中国保留最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泥塑类手工制品。

  上世纪90年代,在胡深、胡新明等艺人的苦苦坚守下,六营泥塑在各大展赛上亮相,从而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和喜爱。2002年至2003年,泥塑马、泥塑羊相继登上国家生肖邮票,2006年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7年泥塑凤尾鸡成为央视春晚吉祥物,2023年泥塑“兔团团”成为央视兔年生肖形象文创产品,使凤翔泥塑名声大噪。

  将传统文化与旅游研学相融合,是近年来六营村为泥塑产业发展找到的新出路。

  “我们不仅接待了来自西安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宝鸡文理学院等大学的研学团,还为省市20多家中小学提供校外实践体验,年接待学生1万多人次。”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凤翔泥塑第五代传承人胡全让,对记者边说边指向正在体验泥塑制作的小学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学团在六营村开展暑期实践活动

  来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学团的大二学生告诉记者:“我们一大早就从西安赶过来,在这里听当地的手艺人介绍了泥塑和皮影的相关背景知识,并上手体验了泥塑制作的过程。只有亲身体验了,才能感受到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那种氛围。”

  “希望他们通过在这里学习了解,不仅可以把我的手艺传承下去,更希望能把这种捏泥塑的技艺发扬光大,让更多的学生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胡全让说着脸上露出了笑容。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是六营村目前的发展思路,按照‘非遗保护+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结合六营民俗村生态文化休闲产业的总体布局,实施‘一园、两环、七大功能区’的结构战略,打造全国生态文化旅游休闲一流村。”六营村党支部书记廖卫军对记者说道。

  推动文旅商体融合高质量发展,项目是第一支撑。

  近年来,凤翔区投资3000多万元完成了泥塑一条街、民俗广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六营村文化大礼堂等项目建设。在原村小学旧址,建成了泥塑非遗体验园。对原古戏楼进行了修缮,将整个村子打造成彰显西府风情的民俗景区,初步形成了非遗产业促进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带动非遗产业的文旅整合链条。

  凤翔六营泥塑村

  “我们六营村的泥塑产业发展,是从之前的‘单打独斗’,变成了现在的抱团发展,形成了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使特色主导产业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不仅解决了本村及周边村劳动力就业达500人,还可以让更多的优秀手艺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廖卫军欣慰地说道。

  “小民宿”撬动“大经济”

  站在六营泥塑村,远远眺望西边,依稀可以看到山脚下的雍州古镇。

  雍州古镇依山而建,台阶式布局错落有致,秦汉式风格赏心悦目,传统工艺、地方特产尽展西秦民俗之风貌。

  禅悦谷民宿

  总投资5.8亿元的雍州古镇文旅商体融合项目,自建设以来,已完成并投入运营大秦印象、雍州老街、秦王令、禅悦谷等项目,依托深厚的先秦文化而盛名,以及独特的地理地貌和优良的自然环境,深刻挖掘雍州优秀历史传统文化,聚焦发展文化、旅游、度假、康养产业。

  在以文化旅游、文化度假、文化康养功能为核心而打造的雍州古镇文旅商体融合项目中,禅悦谷民宿就是其典型代表。

  禅悦谷民宿项目是雍州古镇乃至凤翔区首个旅游民宿。整体建筑风格以独立仿古小院为主,融合山水、古建、竹林、枯砂等景观,配合廊、檐、池、亭等元素,一院一品一特色,一房一景一时光。

  文旅乘风起,引客入凤来。“自2020年开业以来,这里就吸引了来自西安及省外的游客,是周边游客节假日度假的首选地。”禅悦谷民宿总经理王建强如是说:“禅悦谷客栈还入选了‘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十佳民宿’。目前,我们整个景区每年接待游客150余万人次,年收入达300万元左右。同时,吸纳周边当地群众50余人就业,年均增收3万余元。”

  禅悦谷民宿

  禅悦谷民宿还把凤翔旅游资源和传统文化相结合,依托乡土风情,深挖特色,积极探索“旅游+农业”“旅游+就业”等一系列发展模式,让当地群众为民宿提供所需食材、当地特产、民俗活动及手工艺品等,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真正实现休闲康养度假、特色产业发展、本地人文风情体验等多业态融合发展。

  文旅融合奏新曲,且以诗情话远方。凤翔区文旅商体融合发展领导小组的工作人员表示,高质量推进文旅商体融合发展工作既是落实全市‘一四五十’发展战略的任务需要,也是夯实凤翔文旅商体产业发展基础、激活产业发展动能的积极实践,更是‘三个年’活动部署要求在凤翔的具体承载。”下一步,凤翔区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主基调,把文旅融合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途径,奏响“旅游+”大合唱,激活发展新动能,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凤翔实践新华章。

  (罗浩 田力)

编辑: 吴佳蕊

相关热词: 文旅融合 中国式现代化 凤翔区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