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发展潜能 激发县域活力——省政协推动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综述

2023-06-19 09:02:39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同时强调,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 记者 赵婧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同时强调,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如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更高质量的区域协调发展?紧扣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三个年”活动和发展“四个经济”的部署要求,省政协以“政协之能”服务“发展之为”,为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调研、积极协商建言。

  发挥政协优势助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县城是连接城市与乡村的纽带,县域经济是区域发展的基石。近年来,我省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基础工程,作为缩小城乡、区域、收入差距的战略抓手,努力让群众生活更加殷实、更加幸福。

  ——经济总量持续增长。2022年,全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和县均生产总值分别为14087.27亿元、185.36亿元,是2012年的1.8倍、1.9倍。

  ——县域工业发展迅速。2022年,全省县域工业增加值为7938.00亿元,相比2017年增加了48.5%;工业增加值增量为1120.24亿元,占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增量的73.2%,工业“压舱石”作用突出。

  ——居民生活不断改善。2022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2431元、15704元,是2012年的2.1倍、2.4倍,城乡收入比由2012年的3.2:1缩减到2022年的2.7:1。

  尽管我省县域经济从纵向看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横向与全国发达省份及周边地区相比,仍存在经济规模较小、实力不强、发展不均衡等问题。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三个年”活动和发展“四个经济”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推动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按照省政协主席徐新荣1月28日在省政协党组(扩大)会议上的要求,省政协及时成立9个专题调研组,由徐新荣主席和李兴旺、杨冠军、刘宽忍、张晓光、孙科、范九伦、李忠民、高岭副主席分别带队,组织省政协办公厅、研究室、各专门委员会以及部分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对全省12个市、区(含杨凌示范区、韩城市)37个县区进行重点调研,通过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线上线下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市县有关部门、产业园区、民营企业家代表的意见建议,并分赴广东、福建、山东等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

  3月22日,省政协主席会议听取各调研组专题汇报,对全省县域经济发展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形成了《关于推动我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并报送省委、省政府,得到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刚和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务副省长王晓的批示,为我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突出产业引领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产业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如何做好“土特产”文章?如何突出产业优势?怎样推进全产业链发展?这些具体问题都是此次省政协开展专题调研的聚焦点。

  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安康地处秦巴山区,独特的地理区位和气候条件,造就了这里丰富的生物、矿产、水力资源。省政协医药卫生体育委员会调研组在调研时发现,尽管安康富硒食品、中药、生态旅游等产业优势明显,但由于产业分散不聚集、主导性不强、特色不鲜明,导致出现同质化现象突出、产品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力不足等问题。

  构建县域经济的特色优势产业,就必须要做大做强“土特产”品牌。省政协医药卫生体育委员会调研组建议,持续深挖县域特色产业,加大科研力度,制定统一标准,提高农产品质量,推进产业升级,深化品牌建设,打造“冠军单品”和“明星品牌”,擦亮“中国硒谷”金字招牌,以富硒食品赋能旅游产业,以旅游撬动康养快速发展,把“绿水青山”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效能。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建设产业园区是抓手之一。促进基于产业集群的县域产业园区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调研组在调研时发现,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区位的影响,一些县级政府部门主导建设、管理运营的园区招商引资、园区运营经验缺乏,导致一些建成的园区企业入驻利用率不高,园区内产业聚集效应发挥不够充分。

  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调研组建议,提高产业园区建设水平,在省级层面统筹县域产业园发展规划,找准园区产业发展定位,避免各地园区同质化发展、无序化竞争。实行“多县一业”、抱团发展模式,围绕规模大、链条长的优势产业布局工业园区,深化延链强链补链,加强辐射带动,形成集聚效应。

  在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元素”引起了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调研组的关注。近年来,寿光从“一粒种子”到“一桌好菜”,依托设施蔬菜产业发展优势,在种子选育、种苗推广、功能蔬菜、预制拓展、精深加工、品牌推广等领域全面发力,推动建成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千亿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让当地蔬菜实现了“立足潍坊、带动山东、辐射全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调研组建议我省以链长制为抓手,立足县域优势,实施错位发展,每个县集中培育壮大1至2个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通过订单生产、入股分红等方式,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让各类主体和农民分享收益。

  强化要素保障激活县域经济内生动力

  强化要素保障,是激活县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载体。如何发挥人才优势?如何用好土地等资源?如何推进城镇化建设?这些都是省政协调研组的关注重点。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地区出现“空心化”现象,导致县城出现用工难、技术人才短缺、经济活力不足等问题。在调研中,一组数据让省政协提案委员会、民族和宗教委员会调研组颇为忧心:宝鸡市目前常住人口为332.18万人,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减少39.48万人,除了主城区常住人口实现正增长,其余县区均有不同程度减少。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只有充分发挥人才在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才能助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为此,省政协提案委员会、民族和宗教委员会调研组建议,要以产业转型引导人口实现就地就业、就近城镇化,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县域就业岗位,健全区域对接、县乡对接、政企对接的就业服务机制,推动就业服务向乡村延伸。

  由于土地资源的不可替代性和有限性,土地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日趋凸显。在渭南调研期间,蒲城县向省政协教育科技委员会调研组反映,由于土地指标短缺和报批周期较长,新增规划指标面积受限、土地批准与批而未供处置量挂钩及补充耕地指标缺乏,影响了部分项目落地开工。针对这一问题,调研组建议,实行县域工业土地指标差异化政策,推行工业用地弹性供应政策,解决好工业发展薄弱的县区土地指标宽松,而工业发展基础好、势头强劲的县区土地指标紧缺的不均衡问题。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必须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而有效措施就是加快城镇化进程。省政协研究室、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调研组在商洛调研时发现,商洛市城镇化率仅为49.8%,分别低于全国、全省15.4个百分点、13.8个百分点。在座谈会上,部分企业反映水、电、气、物流等配套设施不健全,存在供应不到位、价格偏高、市场化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省政协研究室、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调研组建议,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县城与各镇村连接的县道、乡道和物流、信息网络上,加强山区县对外快速通道建设。完善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社会民生领域转移支付中,应充分考虑人口基数问题,加快缩小城乡、县(区)之间基础公共服务差距。

  强化服务保障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

  良好的发展环境是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保障。如何用好金融政策?如何做好招商引资?如何优化营商环境?省政协调研组围绕这些关键环节探寻破解之道。

  财政收支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均衡性。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调研组在调研时发现,近年来,受疫情、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中小微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一些县区财政支撑不足,县域财政收入有限,高度依赖转移支付。

  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调研组建议,出台灵活性金融政策,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出台退税降费、稳岗补贴、延期还贷、适度增大信用贷款额度等惠企政策,助推区域产业资金循环。持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广泛引导社会资本多渠道参与乡村建设,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招商引资存在厚‘彼’薄‘此’,更重视大项目、大企业和外来企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配套公共服务‘先外后内’‘重外轻内’”“企业‘墙内开花墙外香’”……在“闭门”座谈会上,企业家们向调研组反映招商引资中存在的问题。

  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是促进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增强、扩大经济总量、实现经济腾飞的有效途径。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调研组建议,建立项目引进评估机制,注重项目综合效益和完善招商引资贡献度评估,严格按照签约项目的资金到位率、履约率、开工率“三率”情况进行考核,推进招商引资从数量向质量转变,把握好产业梯度转移机遇。

  营商环境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盘。省政协经济委员会调研组在调研中发现,一些企业反映个别部门执行政策不切实际,缺乏清晰明了的归纳性清单,部分减负政策落实不够到位,优惠政策申请手续复杂,企业对纾困惠企政策“找不到、看不懂、落不实”。调研组建议,要亲商扶商培育良好营商环境,在管理上多做“减法”、服务上多做“加法”,设立检查窗口期,正确把握政策尺度。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削减行政审批事项,简化优化办事流程。要大力推广“网上政务”,强化“网上兑现”“免申即享”,推进惠企资金政策直达企业。

编辑: 吴佳蕊

相关热词: 县域经济 专题调研 综述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