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清平堡遗址考古明确长城修建时的主观定位

2023-02-23 09:28: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摘要]记者22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陕西清平堡遗址发现民居与商铺等遗迹,并出土大量彩绘泥塑神像等。专家表示,这些遗迹反映了当时北方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融合的情况。...

陕西清平堡遗址考古明确长城修建时的主观定位

  图为清平堡彩绘泥塑。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中新网西安2月22日电 (杨英琦 张一辰)记者22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陕西清平堡遗址发现民居与商铺等遗迹,并出土大量彩绘泥塑神像等。专家表示,这些遗迹反映了当时北方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融合的情况。

  清平堡遗址位于陕西省靖边县,为明代延绥镇长城三十六营堡之一,同时也是明蒙之间互市的场所之一。2020年4月,当地村民在此处取沙土修路时,发现了泥塑造像、建筑材料等遗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工作。

图为清平堡普通院落鸟瞰图。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图为清平堡普通院落鸟瞰图。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清平堡考古是对中国长城遗址进行的首次大规模科学考古发掘。近三年来,考古专家在清平堡遗址发掘出中心楼、显应宫、民居、商铺、寺庙等遗迹,出土了大量建筑构件、生活用瓷碎片、彩绘泥塑神像等。

  在中心楼南侧街道两侧,清理出小型建筑10余间,这批建筑分布密集,多为“一宇两内”的结构。住房内有砖砌火炕,院落中有碾房或磨房的遗迹,为当时驻堡军民居住的普通民居。专家表示,这些遗迹反映了在清平堡中北方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融合的情况。

  显应宫建筑结构保存完整,由砖砌的照壁、院墙、戏台、东西两庑、正殿、寝宫等组成,整体呈轴对称分布,并体现出浓厚的中原文化因素。其中,东西两庑出土的泥塑神像可分为两大类,分别是明朝风格的形象和蒙古风格的形象,反映出当时在清平堡内,两族人民交流融合、平等共处的情况。

  考古专家表示,清平堡在修建之初的自我定位具有军事和商贸二重属性,在使用过程中,营堡内及周边发生的更多是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通过清平堡遗址的考古工作,明确了长城修建时的主观定位,进一步认识到民族的融合发展与文明的交流融合始终是历史的大势。(完)

编辑: 意杨

相关热词: 清平堡遗址 考古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