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策群力 助推陕西高质量发展

2023-01-15 08:28:29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1月14日下午,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举行专题(联组)讨论,委员们分别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科技创新、打造文化强省、建设美丽陕西、提升治理效能等专题发言,为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建真言、献良策。...

  1月14日下午,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举行专题(联组)讨论,委员们分别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科技创新、打造文化强省、建设美丽陕西、提升治理效能等专题发言,为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建真言、献良策

让高质量发展遍地开花

  □ 记者 唐冰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以及疫情多轮冲击,陕西经济运行依然实现逐季回稳、稳中有进,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增长4.5%,并将2023年的GDP增长预期定为5.5%左右。

  这是一个需要“跳一跳”才能实现的目标。“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背后是更为清晰的高质量发展框架。

1月14日,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举行专题(联组)讨论,第一联组的委员和列席人员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踊跃建言。 记者 杜静波 摄

  1月14日下午,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举行联组讨论,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第一联组13位委员和列席人员从不同角度进行发言。从资本赋能科创到文旅融合发展,从打造高端“智造”名片到高标准农田建设,从提升民营企业家社会地位到加快交通网络建设……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各行各业的目标与指引,委员们也希望在发言中为“高质量”填充进最“政协”的智慧,让高质量发展在三秦大地遍地开花。

  基金生态链通过支持科技创新,推动大量优质创新型企业发展壮大并走上资本市场,是解决企业融资难、促进科技创新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省政协委员、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西安)国中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首席合伙人施安平委员建议,应尽快设立种子基金、天使基金、VC、PE、秦创原并购基金,不断丰富全生命周期的多种基金形式,支持创新企业持续做大做优做强,支持已上市企业借助并购基金提高质量和市值,不断完善“千亿”产业集群建设,培育更多陕西优势产业名片。

  聚焦“三农”工作提档升级、提质增效,省政协委员、延安龙果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玲,省政协委员、陕西地建土地勘测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院长党光普分别提出实施农业产业链“链长制”、逐步完善高标农田建设的全产业链条等具体建议。

  多重因素影响下,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发展预期偏弱,信心不足现象普遍存在。今年省两会期间,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被重点提及。

  “国企创新失败有国家兜底,民企创新失败就会倾家荡产。”省政协委员、陕西省技术经理人协会会长杨正国说,近些年,民企创新缺乏榜样和成功案例的激励,应加大对科技创新型民营企业家的宣传和表彰力度,不断提升科创型民营企业家的社会地位,进一步坚定大家“创新发展”的信念。

  2012年至今,我省依托制造大省与科教大省地位,通过科技赋能实现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2%。

  针对当前新兴高端制造领域顶层设计不足问题,省政协委员、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贺健康建议,在省级层面组建高端制造前沿战略领域的专家智库,在全省层面做好技术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的顶层设计,系统布局最优发展途径,并以科技小镇、创新港等发展有代表性的高端制造技术研发与产业发展集群,逐步打造陕西高端制造战略领域的“科技硅谷”。

  专业化整合、内外部资源融合,加快陕西中药制药企业集群化、品牌化发展;

  提升开放型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能力,以综合交通网络重点项目建设助推西安都市圈大市场一体化发展;

  将文化展示、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产品消费过程完美融合,实现从内容到过程的文化消费与旅游消费一体化;

  政府帮“大手”做强、企业拉“小手”成长。深化支持我省产业链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供应链企业投资,形成工业企业的强聚力;

  ……

  委员们发言时,参加会议的领导同志、省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专注倾听,不时在笔记本上做着记录。

  “发展新能源就像我今天发言一样,要抢抓机遇。”举手多次,终于“抢”到发言机会,省政协委员、芯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罗义开门见山,“陕西作为中国西部的汽车制造之都,对于车规级电子系统的供应能力还很薄弱。”他建议,及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从税收、补贴、土地资源、人才引进等各个维度同时推进,让省外的企业想来,来了就不想走;让本土的企业发展好,其他地方招不走。

  对于罗义委员在发言中提到的在校企联合研发机制中将市场需求前置的建议,列席会议的陕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院长唐于平表示赞同,“现在的矛盾是高校有科技成果,但不是企业所需要的。江苏已经把企业需求作为项目交给高校来做了,这样的合作是双方共赢的”。

  听取13位委员和列席人员发言后,省委书记赵一德逐一作出回应并表示:“委员们的意见很有思想、很有深度、很有价值,听了以后心潮澎湃,强烈感觉到各位省政协委员高远的站位、强烈的担当、广阔的视野、深厚的家国情怀。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政协委员的结构不断优化、质量不断提高,参政议政的水平越来越高,建议都讲到了我们的心坎上,大家诚意满满、干货满满、信心满满,我听了以后很受教育、很受启发、很感振奋。接下来,相关部门会把这些意见吸收采纳,完善好工作思路和举措,进一步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加扎实的步伐。”赵一德说。

拥抱创新 驱动未来 

  □ 记者 满淑涵

  “还没听够,收获很大!”认真听取委员们的发言后,代省长赵刚意犹未尽。

  1月14日下午,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举行联组讨论。代省长赵刚与来自民革、九三学社、科协、科学技术、教育、特邀界别的委员们座谈交流。

1月14日,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举行专题(联组)讨论,第二联组的委员们围绕“加快科技创新”主题建言。 记者 满淑涵 摄

  围绕“加快科技创新”主题,12位委员瞄准科技、人才、创新关键要素踊跃建言、集智聚力,蓄势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会议现场气氛热烈、干货满满。

  推进产业赋能

  当前,世界正处于新一轮产业革命增长期的前夜,新技术正在加速转变为产品或服务,新的产业集群正在形成。谁在新一轮技术浪潮中拥有更多创新的所有权,谁就能赢得下一个时代。

  在创新大潮中努力奔跑,陕西如何抢先争位?

  立足陕西能源资源禀赋,拥抱数字经济“新蓝海”,省政协委员、西安通飞航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辉建议,运用数字化手段,构建能源企业数字化转型所依据的工业互联网、5G、数字产业大脑、大数据存储与超算能力等基础设施,搭建能源行业转型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完善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行业规范,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把种业振兴行动切实抓出成效,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省政协委员、陕西杨凌伟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永林建议,充分发挥杨凌科技优势,组建国家级分子生物育种实验室,尽快建设面对干旱半干旱地区转基因、基因编辑等方面的分子生物育种平台,快速缩小我们与国际种业巨头的差距,实现弯道超车。

  “目前制约我省科技创新的主要桎梏依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慢’的问题,科技保险贷款投放力度不足,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推进困难。”省政协委员、省科协党组书记李豫琦建议,以“科技投行”为抓手,赋能陕西科技创新发展,把能源经济积累的“热钱”通过“科技投行”体系注入科技创新领域,进一步提高科技金融系统灵活度,大力支持陕西科创型企业高质量发展。

  夯实人才之基

  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战略资源。

  “青年人才是最具创新激情和创新能力的群体。”省政协委员、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技术与工程中心副主任张虎龙建议,优化人才评价体系和管理制度,建立青年科技人才研究智库,依托秦创原“科技服务大市场”,专设青年科技人才服务大市场,提供“保姆式”科技项目对接与转化服务。

  在招才引智方面,省政协委员、西安梁家滩国际学校校长刘莉建议,围绕重点产业链,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加强海外人才引用和培养。同时,强化有关金融等领域公共及商业服务平台建设,为海外人才做好“配套”、提供有力支持。

  省政协委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家工程中心主任马晓华也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要持续构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通力合作的创新联合体,贯通校企联合培养通道,实施“业务+学术”双导师制,推动更多人才成长为复合型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卓越工程师。

  “做深做实产教融合,对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陕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省政协委员、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惠朝阳建议,打好组织、制度、供给、宣传“四张牌”,加强产教融合统筹协调,提升职业院校服务能力。

  说到职业教育,省政协委员、西安领军教育培训学校有限公司总经理吕鹏程接过话筒。他建议,应大胆创新课程设置,侧重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着重开发学生创新能力,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让毕业生成为行业“对路”的人才。

  培优创新生态

  科技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集成多方面要素和资源,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才能让创新创造活力彻底释放。

  省政协委员、延长石油集团首席经济学家蒲小川在联组讨论中分析了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他指出,基于秦创原的实践和探索,我省科技创新需持续解决四个问题:一是产业链和价值链重构,需顺势而为、乘势而进、聚势而强;二是完善包含宏观战略、中观思维、微观措施在内的科创体系系统解决方案;三是需设立支柱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四是要运用投行思维和模式为高效科创体系解决转化人问题。

  就破解科技成果转化不足等问题,省政协委员、铜川大数据产业园运营中心主任刘振宇建议,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政策执行力度,鼓励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支持拥有技术成果的科研人员以技术入股或现金出资方式,持有企业股权或创办科技型企业。

  为进一步推进5G规模化发展,赋能千行百业数智化转型,省政协委员、省通信管理局局长高彩玲建议,推动5G+工业互联网赋能工业园区建设,加快龙头企业规模应用,形成通信运营商、应用服务商和科研院校产业链协同创新、多方参与的应用产业生态。

  省政协委员、西安建苑(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刘勇建议,要深入挖掘陕西科教富矿,以科教兴省,以创新立省,以人才强省,充分释放发展动能,把家门口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进入“快车道”。

打造文化强省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 记者 白瑶 刘凡銆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1月14日,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举行联组讨论,第三联组的委员们围绕“打造文化强省”主题踊跃提建议、谈思路、谋发展。

1月14日,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举行专题(联组)讨论,第三联组的委员们围绕“打造文化强省”主题建言献策。 记者 白瑶 摄

  挖掘文化资源底蕴促进文化全景呈现

  作为文化大省,陕西有着以黄河、黄帝陵、炎帝陵、秦始皇陵兵马俑等为代表的一批中华文化遗产,在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进程中责无旁贷。

  “我省在构筑中华文化共有精神家园方面潜力巨大。”省政协委员、西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常安认为,我省应积极对接国家战略,树立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常安建议,对接相关部门,落实中华文化遗产宣传、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工作,发挥文旅企业的能动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融入景区建设规划中,打造一批体现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品牌文化活动。

  我省被誉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省政协委员、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院长周萍建议,要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城乡建设、旅游开发、经济发展的关系,发挥文物工作对文化发展、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的拉动作用,围绕优势资源开发影视、动漫、演艺,让古老文物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陕西是文物大省,更是考古大省。省政协委员、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孙周勇说,工程建设中的考古工作是保护地下文化遗产的重要环节,目前采取的招投标做法,拉长了土地出让和工程建设周期,造成了经济建设和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

  孙周勇建议相关部门对这一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在全面推进考古工作前置的同时,足额保障考古经费,结合现状探讨改变考古勘探、发掘工作中“程序性”招标制度的可能性,制定符合实际状况的专业事项委托办法,在保障考古工作科学性和“纯洁性”的同时,缓解工程建设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

  培育多元文化人才助力文化传承发展

  人才是文化发展的第一要素。围绕我省文化人才短缺问题,省政协委员、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震直言,与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传统优势相比,我省文化人才后续力量急需加强。

  “培育引进一批高端文化事业人才、文化产业人才、文化科技人才、文化管理人才,是目前陕西文化强省建设的第一要务。”李震说,虽然我省已实施了“百青”“百优”人才支持计划,但引进人才的力度还远远不够。

  李震建议,“我们可否建立一条引进高层次文化人才的特殊通道,实现‘一人一策,特事特办’,建立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机制,面向国内外招揽高层次文化人才”。

  近年来,我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语言多种、文化多样,很多地方的通用语言或官方语言都属于小语种。

  省政协委员、西安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院长马福德建议,要继续支持开设国家战略性小语种申报,允许小语种专业进行区域国别学融合,在小语种专业招生时允许在专业后面加括号,标明对象国研究属性。

  西安外国语大学于去年成功备案区域与国别二级博士和硕士点,成为西部首个此领域的二级学科点。“由于招生指标有限,无法满足国家和社会迫切需求,希望有关部门增加区域与国别硕士和博士的招生指标。”马福德说。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陕西黄河流域是黄河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核心区域,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意义重大。

  “当前从事黄河文化研究、挖掘的高水平、高层次人才并不富足。”省政协委员、渭南市政协副主席毛平宇建议,设立陕西黄河文化研究智库,深入挖掘陕西黄河流域蕴含的文化特色、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依托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设立人才培训与实践基地,尽快推出一批标志性的黄河文化重大学术和应用成果。

  大力推动文化创新激发文化创造活力

  文化的繁荣兴盛需要源源不断的动力,大力推动文化创新,是建设文化强省的题中应有之义。

  “当前我省文化数字化推进过程仍有不足,产业创新生态体系还未构建。”省政协委员、陕西广电网络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立强说。

  王立强建议,在产业创新链条融合上发力突破,倾力打造数字文化创新生态体系,创新消费新场景,布局公共文化应用体系、文化大数据体系、智慧博物馆体系和公共文化云建设,建立“文化数字化高端智库”,健全数字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建设数字文化引领地、文化创意新高地、文旅融合示范地,带动数字文化高质量发展。

  推动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更需要创新方式。省政协委员、香港运高世纪有限公司董事长郭豪建议,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寻求传统文化现代式表达,提高传统文化对年轻一代的吸引力。

  郭豪表示,打造文化强省要重视和关注年轻一代需求,多鼓励和培育诸如大唐不夜城、易俗社历史文化街区等有更多参与性和体验性的经典,既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紧扣当下潮流品味,既能实现文化传播的社会效益,又能推进文化消费增长,引领创意型文化产业发展。

  针对如何提高我省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问题,省政协委员、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总经理史佳建议,应借助“一带一路”优势,推动“一带一路”国际传播产业化发展,建立“一带一路”国际传播产业园,吸引开展国际传播业务、国际交流活动的媒体、企业入驻,持续组织“外事+外宣”主题活动,邀请外国政要、外交官、外媒记者等来陕参观访问、推介交流和商务合作,举办“一带一路”国际传播论坛及“走出去”活动,实施“城市远洋”“企业出海”等外宣计划,实现文化国际传播、项目合作和产业发展。

加强生态建设 描绘美丽陕西新画卷

  □ 记者 李荣

  “实现大气污染治理和高质量发展‘双达标’”“坚决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加强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1月14日下午,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举行专题(联组)讨论,来自民建、农工党、无党派、农业、环境资源、特邀等6个界别的省政协委员,围绕“建设美丽陕西”专题进行讨论。

1月14日,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举行专题(联组)讨论,第四联组的委员们围绕“建设美丽陕西”主题踊跃建言。 记者 李荣 摄

  “根据省生态环境厅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1.4%,已成为我省大气污染治理不可忽视的瓶颈问题。”省政协委员、陕西至善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乔志博说,特殊的产业结构和布局导致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压力大,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技术支撑还有待加强。

  乔志博认为,必须坚持削减污染排放量和扩大环境容量“两手抓”,抓好生态环境建设,提高环境自我净化能力;充分发挥“一市一策”团队作用,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强对各类污染源的监测监管,提高污染源管控效能。

  多年来,安康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累计关停“两高”企业500余家、减少产值400多亿元,投入巨资进行污染治理,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省政协委员、安康市政协主席周建功说,据蒿坪河流域矿山污染治理项目初步测算,需承担整治类项目21个、投资12.6亿元,但安康市每年获得的生态补偿仅10多亿元,环境保护与治理成本、生态补偿差距巨大。他建议,加大重大政策及项目向重点生态功能区倾斜力度,协调落实水源保护政策、水价调节机制、生态补偿机制等相关政策措施,完善生态补偿合理机制;加大对重点污染治理项目资金支持力度,支持紫阳县、岚皋县、平利县、镇坪县争取巴山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建立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体系和评估机制,多层级推进森林碳汇交易试点,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陕西作为全国重大能源基地,“双碳”目标下,加强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对我省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省政协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斌建议,设立专项基金,加大对煤层气、生物质、地热能等非常规新能源的勘查及开发力度。建设多能融合示范项目,提高能源开发阶段能量相互转换效率,减少开发过程碳排放,形成多能源品种产出,构建全国大型综合能源供给体系。

  “减排不是减生产力,而是要在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省政协委员、华鼎工程咨询集团董事长王俊平表示,要在全省尤其是各重点企业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社会调研,要求各市县自下而上形成合理有效、切实可行的双碳规划。鼓励资质较好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平台,建立健全碳排放管理体系以及碳排放合规监管机制,严格要求企业做好碳排放管理与自查,实现绿色发展。

  为加强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提升保护工作水平,2022年11月,我省出台《陕西省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让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章可循。

  如何进一步加强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助推我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省政协委员、陕西省西安植物园运营中心副主任谢斌表示,建议制定相应法律法规,不断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推动生物多样性监测,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监测信息共享。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并增加投入,推动我省原生动植物红色名录,野生动物保护名录评级工作,建立科学的保护体系,助推建设美丽陕西。

  陕北黄土高原是我省生态建设的战略重点之一,是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区域。省政协委员、国家自然资源督察西安局副专员张同德建议,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管控,组织编制陕北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专项规划,坚决守牢耕地保护红线,严格耕地用途管制。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全面调查核实第二轮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情况,加快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地块上图入库。落实市县政府在规划管控、工程实施、部门协调等方面的实施责任,切实推进陕北黄土高原生态建设。

  省政协委员、陕西蔚蓝节能环境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伟在发言时表示,环保设施治理单位要发挥自身便利条件与专业优势,定期向民众开放,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促使企业更好地节能降耗。加强中小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积极倡导节约低碳的生活方式。

  省政协委员、陕西兰环环境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天举在谈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时说,要加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因地制宜选择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避免垃圾污染现象。加强第三方社会化服务,大力推行智慧环保概念和智慧化运行模式,提高污染治理设施设备管理效能、降低运营成本。

  “以减污降碳为抓手,加快推进关中区域高污染企业转型退出,‘腾笼换鸟’”“加大对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土地沙化等开展专项调查”“鼓励乡村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地域环境等打造特色乡土文化旅游品牌”……

  讨论会上,委员们从保护秦岭生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美丽乡村等不同角度,畅所欲言、建言献策,为推动我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主意想办法,充分体现了政协委员胸怀“国之大者”、心系陕西发展的使命担当。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保障群众安居乐业

  □ 记者 赵婧 实习记者 冯倩楠

  增强社会治理总体效能,为新发展阶段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对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具有重要意义。

  1月14日下午,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举行联组讨论,第五联组的委员们围绕“提升治理效能”主题,从城乡基层治理、医疗保障治理、司法保障治理等方面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

1月14日,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举行专题(联组)讨论,第五联组的委员们围绕“提升治理效能”主题建言献策。 记者 赵婧 摄

  城乡矛盾纠纷 多元化解促和谐

  据全省各级消保委(消协)受理消费者投诉情况统计,2022年第三季度,全省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物业特服投诉128件,位列生活、社会服务类投诉第3位。

  “部分小区物业存在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差、处理问题不及时,物业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不明确、利用小区公用设施及场地牟取利益,停车管理矛盾突出、小区环境卫生工作不到位。”谈起物业和居民闹矛盾的原因,省政协委员、延安欢顺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欢说。

  小区“协同共治”是刘欢认为最有效的管理方式,“居民、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社区志愿者都参与进来,与物业一起实现发展共建、成果共享,服务内容、收费标准、费用去向公开,同时,相关行政部门也要加大对前述内容的监管,对小区业主大会及业主委员会的召集和成立予以指导。”

  “与城市不同,乡村矛盾纠纷多存在于村民之间。将网格化管理、村干部包保制度及乡村人民调解员制度用于化解乡村矛盾,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格局。”省政协委员、西安市临潼区副区长霍炳男就乡村矛盾纠纷调解提出建议。

  霍炳男认为,各村委会也可积极试点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鼓励引导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为村民提供乡村公共法律咨询服务。有条件的地区,还可开展“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乡村矛盾纠纷动态监测,通过及时信息互通、快速联动处置,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后疫情时代 筑牢医疗“防护墙”

  进入后疫情时代,如何提升新冠病毒感染后的基层治理效能是委员们关注的热点。

  “在国家诊疗方案中,进口药利托那韦片和国产小分子药物阿兹夫定,均是被推荐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应把7类高危人群作为社区村镇重点宣教并建档监测管理对象,优先保障社区65岁以上老人,尤其是新冠病毒感染阳性且危重的人群,在感染5天内发放药品并进行重点追踪。”省政协委员、陕西爱普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江海建议。

  省政协委员、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王伟建议,应注重疫情后的心理关怀问题。要通过创建专家咨询服务体系、开通心理援助渠道,提供创业就业、家庭关系等咨询服务,同时,畅通便民服务信息共享渠道,帮助困难家庭申请延迟还贷、就业援助等,提升群众获得感。

  “因门诊保障不够充分,疫情后人均门诊次数升高0.58次,农村患者门诊次均费用和自付费用分别增加了22.25、14.73元。”省政协委员、岐山县副县长周峰用一组数据,说明了目前医保门诊报销费用比例对农村患者的影响。

  周峰认为,参考外省医保门诊费用报销比例,我省可初步将医保门诊费用报销比例设定在50%,通过将病情轻、常见病、慢性病患者从住院部分流到门诊治疗,降低总体医保费用、医疗资源和病人自付支出。

  省卫健委相关负责同志对周峰委员提出的建议表示赞同,“对于新冠病毒感染的医保报销问题,省疫情防控领导小组非常重视,一周前,便已将其纳入报销范围。希望通过这次调整减轻患者负担,让老百姓有药可以治病、有医保可以报销。”

  坚持司法为民 维护公平正义

  “我是长期在西安高新区从事政法、法治、信访等服务工作的基层工作者。”省政协委员、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党群工作部公职律师刘国兴说。

  加强民生司法保障是助推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刘国兴认为,提高行政效率、执法效果和公信力,重点要解决好群众亟需,职责交叉、条块不顺、需要合力推进的事项,让群众安心放心,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为进一步提升我省镇街社会治理效能,刘国兴建议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做实基层治理网格化、便民服务就近化、综合执法属地化、监督指挥信息化等“一核四化”服务。

  “今天,在小组讨论“两高”报告时,我听到一些‘不满意’的声音,说这两年法院工作效率降低了。近年来,由于法院受理的案件数量激增,尽管我们每天都加班加点、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但面对大家的不理解,我们也感到很委屈。”基层司法工作者的“心酸”,让省政协委员、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长阿尼沙在发言中几度哽咽。

  阿尼沙建议,我省应继续探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加强人民法院队伍建设,扩充员额法官数量,关心、关爱基层法官的身心健康。

  “阿尼沙讲到了我省基层法院‘案多人少’的问题,也讲到了我们基层法官队伍的现实问题。”省委政法委副秘书长丁恒听后感慨道。

  “委屈面前见担当,更见作风和党性,请大家放心,我们不会让勤奋工作、认真负责的人受委屈。”丁恒向阿尼沙承诺,我省将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建立健全法官员额动态调整机制,切实维护执法权威,保障民警、检察官、法官的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

编辑: 穆小蕊

相关热词: 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 专题(联组)讨论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