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创新 勠力创新 加速创新——我省科技界企业界人士畅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2022-11-08 09:07:37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 记者 满淑涵 白瑶 实习记者 冯倩楠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连日来,我省科技界企业界人士围绕“科技创新”谈感受、话思路、谋未来。大家表示,将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持续创新、自立自强、共同奋斗,进一步提高“第一生产力”,赋活“第一资源”,激发“第一动力”,撸起袖子加油干,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在世界上真正立足并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必须占据高科技领域阵地,掌握前沿创新核心技术。”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蒋庄德对“第一生产力”“第一资源”“第一动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表示,作为科技工作者,要深刻认识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赋予的时代使命,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在人才队伍建设中,要注重个人价值与团队发展贯通融合,心怀感恩、不忘传承,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踏踏实实做好科学研究。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要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型大学、国家级创新机构以及创新型企业建立创新体系,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同时,要以调整结构、转换机制为重点,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发展,不断增强陕西科技创新能力。

  从事生态修复研究多年,陕西师范大学校长助理、教授周正朝在土壤分离、泥沙输移以及植被对土壤侵蚀的阻控机理与效应研究中取得了突出的创新性成果,2020年获第十三届陕西青年科技奖。他表示,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聚焦主责主业,坚持守正创新,努力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专业本领的创新人才,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需求,深入研究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模式,产出一批能够服务和支撑黄土高原生态修复的基础性应用性成果,以实际行动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国家授时中心作为我国唯一的专门、全面从事时间频率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科研机构,承担着国家标准时间产生与发播任务,在时间频率和卫星导航领域开展着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工作。“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首席科学家张首刚表示,要始终牢记科研国家队的使命和责任,继续立足陕西,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研制建设更加先进的国家授时系统,保障国家安全,支撑经济社会运行,有效满足高质量发展需求,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为从事设施农业研究的科技工作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教授、陕西省设施农业工程中心副主任孙先鹏特别关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内容。近年来,为了解决温室大棚种植技术低、劳动强度大、综合收益不理想等问题,孙先鹏团队研发了“棚掌柜”智慧系统,用智能数字化技术对温室大棚进行升级改造,提高了大棚管理运行的信息化、自动化程度,降低了农户劳动强度,目前已在北方13省推广智慧大棚3万亩。他表示,将继续立足岗位、勇担使命,聚焦农业生产实际,围绕农民“急难愁盼”问题,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以更多高水平科技成果服务现代农业发展。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主任张志飞经常带领学生开展野外实地踏勘活动,把课堂搬进大自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今年3月,张志飞团队的研究成果——“化石证据揭示苔藓动物门起源于寒武纪早期”入选了“2021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他说:“国际古生物研究中,西方学者科研起步往往都比我们早,但并不代表我们差;许多科研范例表明,我们起步虽然晚,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历史认识,提高科学认知。起步晚,不一定总是处于劣势,后期研究往往具有更多的发言权。”

  张志飞表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一流创新平台,集聚一流创新团队,厚植一流创新文化,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主动引导青年学生秉承“地学报国”精神,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在孜孜奋斗中绽放青春的光和热。

  “今年9月份,上海印发了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其中对脑机接口技术给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不难预见,未来脑机接口技术将大有可为。”中国科学院研究员、西北大学脑科学中心副主任王栋长期探索脑机接口技术在医疗、娱乐、教育等诸多领域的应用前景。他表示,要树立科技自信,继续深耕脑机接口领域,勇于开拓创新,敢于啃“硬骨头”,让科技发展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美好生活。

  “嫦娥”奔月、“祝融”探火、“天宫”筑梦、“北斗”通联世界、“风云”观风测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一系列非凡成就。这些令人骄傲的航天成就背后,是航天关键核心技术不断突破,航天工业核心能力不断夯实,航天上下游产业规模日益庞大。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西安分院副院长李立表示,作为一名航天科技工作者,要心怀“国之大者”,自觉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融入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实践,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有效载荷研究道路上深耕笃行,勇攀航天科技高峰。

  在铜川市耀州区董家河工业园区,由陕西天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铜川天策碳纤维材料加工生产线项目正在加紧推进。据了解,该项目可从能源工业废料中提取中间相沥青,再通过纺丝、碳化等相关工艺,制备出像头发丝一样细的高性能沥青基碳纤维,市场价值超过原本价值1000倍,这一技术来自公司自主研发。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这让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前景广阔、大有可为。”陕西天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和荣表示,将紧扣国家战略需求,瞄准科技前沿,加强基础研究和前瞻布局,持续提升创新能力,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创新和未来发展的制高点,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近年来,陕西着力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加强专精特新企业扶持力度,目前已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2家,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20家。自2021年至今,在陕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共获得国家奖励资金14155万元、省级奖励资金20610万元。

  “‘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被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让我和同事们备受鼓舞。”省工信厅中小企业服务处处长张勇说,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含量高、设备工艺先进、管理体系完善、市场竞争力强,目前我省正在根据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制定省级实施方案,根据工信部印发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制定适合省情的实施细则。

  他表示,下一步,将整合资源、激发活力,为企业提供一对一、N对N专业化服务,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更好地推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编辑: 孙璐莹

相关热词: 科技界 企业界人士 党的二十大精神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