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千年古枣园群:老品牌走出新路子

2022-07-21 18:21:49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  从佳县县城出发,驱车在悠长的沿黄公路。时至盛夏,黄河两岸郁郁葱葱,一棵棵枣树,枝条繁盛,或舒展或盘曲,姿态各异,一阵淡淡的枣香味扑面而来,仿佛在迎接一场盛大的丰收。...

  从佳县县城出发,驱车在悠长的沿黄公路。时至盛夏,黄河两岸郁郁葱葱,一棵棵枣树,枝条繁盛,或舒展或盘曲,姿态各异,一阵淡淡的枣香味扑面而来,仿佛在迎接一场盛大的丰收。

  以黄河沿岸泥河沟千年枣园为核心的佳县古枣树群,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千年古枣群落,2013年被列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第一批名单,2014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也是陕西唯一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农业系统,遗产地涵盖佳县沿黄8镇1街道。

  守护古枣园群 留住乡村根脉

  佳县古称葭州,位于黄河中游晋陕峡谷西岸,大约有3000多年枣树栽培史,枣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中国红枣名乡”。佳县枣树多生长在黄河岸边贫瘠的坡地上,经过千百年的选育培植,枣树成了当地优质的适生树种,其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防风固沙等生态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据史料记载,被誉为“天下红枣第一村”的佳县泥河沟村从公元400年左右就开始栽植枣树。古枣园生长着30余棵千年以上的古枣树,树龄最长的一棵已有1300多年,被专家誉为“活化石”。其树高8.3米,干周3.41米,冠幅13.4米,被称为“枣树王”。泥河沟村的千年枣树群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古老的枣树林,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种植枣树的鲜活证据。

  近年来,佳县先后投资5亿元进行古枣园系统1.5万亩宜林山体治理,完善了古枣园系统防洪挡墙,建设了沿黄公路升级改造、古枣园防护围墙等多项保护性工程,为古枣树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古枣园系统生态保护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发展林下经济 助力致富增收

  佳县古枣园系统蕴藏了精湛的农耕技艺,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形成了人与枣树种群互利共存的典型生态系统,枣林里种植农作物或者在枣树下养鸡等模式。枣粮立体栽培技术被现代科技证明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栽培技术。

  2022年,充分利用枣林下土地资源通过枣粮(红薯、芝麻、花生等)间作、林果搭配,沿黄枣树滩地示范发展林下经济1000亩,发展林下种植立体复合型生产经营,优化产业发展结构,使农林牧副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创新枣品牌 培育红枣新业态

  近年来,佳县因地制宜制定实施规划,在沿黄5公里内推广嫁接“佳油1号”红枣新品种4100亩。在上高寨、刘家山建成酸枣基地3000亩。在朱家坬等5个乡镇建成2万亩精品示范枣园,其中沿黄滩地3800亩、山地枣园16200亩,并采取合理补贴的方式引入社会经营主体承包经营,进一步做大做强“佳县油枣”品牌。

  陕果集团在峪口任家畔村东昇桥停车场建设枣芽茶加工厂;计划在榆佳经开区建设占地203亩的红枣深加工园区,园区布局有枣芽茶、枣花蜜、青元脆枣、酵素紫晶枣、软心鲜枣、枣粉等6条生产线,并配备万吨气调库、研发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等辅助平台。

  王宁山村佳州红酒业合作社围绕红枣深加工打造了原生态循环产业链,开发出红枣系列的白酒、果酒、醋饮、浓缩汁等10多个产品,不断增加红枣附加值,走出了一条红枣产业带动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当前,佳县红枣产业面临基地庞大、加工能力弱、销售渠道窄等问题,大多数加工企业还停留在初级加工阶段。下一步,佳县将以强化基地建设为抓手,通过产业融合升级,实现红枣深加工,力争将佳县红枣打造成新时代健康食品的引领者。

  深挖枣文化 助推康养旅游

  千百年来,耐旱的枣树被佳县人视为“保命树”“铁杆庄稼”。在泥河沟村,逢年过节,吃枣糕、枣焖饭,枣文化特质渗透到了当地传统生产、知识、节庆、人生礼仪等重大社会、个人的文化行为中,是一地之宝,更是全世界的遗产、全人类的瑰宝。

  佳县已将木头峪、坑镇、峪口等沿黄8乡镇的5万亩枣林纳入生态管护范围,充分发挥枣林在水土保持、净化空气等方面的生态效益。“目前,佳县枣林面积已达82万亩,其中盛果面积达53万亩,有机红枣基地30万亩。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量明显减少,整体生态环境得到改观,巨大的经济效益也日益凸显。”

  每年佳县还举办较大规模的枣花节、采摘节及丰收节等活动,宣传古枣园系统农业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让更多的人认识和领略千年古枣所蕴含的文化沉淀。深入推动乡村度假、沿黄休闲观光、森林康养产业,促进三产协同发展。

  佳县古枣园系统将成为农业生态发展的示范地、黄河文化的展示窗,农业文化遗产深层次的价值也将会更加突出,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影响将更加深远。(记者 高三宝 通讯员 魏杰鸰)

编辑: 张洁

相关热词: 佳县 古枣园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