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推进垃圾低碳智能化处理助力秦创原绿色发展”专题调研报道 让垃圾分类成为社会新风尚

2022-05-26 08:43:53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2021年初,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全面开启,这是我省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

  □ 首席记者 李荣

  2021年初,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全面开启,这是我省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带着对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区域绿色环保发展的关注,5月11日至13日,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围绕“推进垃圾低碳智能化处理助力秦创原绿色发展”议题,组织部分委员、特聘专家在西安、咸阳、宝鸡开展调研。

  精细的环卫配套沙盘模型、科技感十足的垃圾分类系统、废旧塑料制成的大黄蜂……在西安市西咸新区沣东新城资源循环利用生态运营中心,高科技与垃圾智能分类相结合,让调研组眼前一亮。

  陕西百年环保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博介绍,运营中心占地约12亩,日处理规模约60吨,是目前西安市、西咸新区范围内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两中心一站点”项目。

  运营中心服务范围覆盖沣东新城全区域,内场主要为大件垃圾拆解中心、可回收物分拣中心、有害垃圾暂存点、垃圾分类宣教基地四大功能区,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旧家具、废旧物品都可经过运营中心科学分选及处理,实现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记者在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场地看到,经过分拣的塑料瓶、纸壳等物品整齐堆放在空地上。“这些可再生利用物将被输送至后端工厂再次利用,实现由粗放化投放到精细化处理的升级和‘资源的重生’。”李博说。

  看着眼前的智能化分拣系统,省政协委员冯永强说,智能化处理就要体现在“智”上,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对大件生活垃圾做到合理分类,减少资源浪费。

  如何做到让生活垃圾变废为宝?在咸阳海创环境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调研组目睹垃圾变废为宝的过程。

  在垃圾抓控室,容量达3万余吨的垃圾储坑内堆满生活垃圾,透过一面钢化玻璃墙,10多米深的垃圾储坑一览无余。在操作员的控制下,机械爪准确抓取垃圾放进焚烧炉。“垃圾卸入垃圾坑后经过简单菌化、发酵,贮存5至7天后就能投入焚烧炉,无须分拣和破碎。”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说。

  “垃圾焚烧后产生的灰渣怎么处理?”面对委员询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说,垃圾焚烧后产生的灰渣占初始量的30%左右,且飞灰中含有少量二噁英和重金属,常规做法是填埋,但公司把灰渣作为水泥生产的原材料,彻底做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现了灰渣零排放。

  垃圾焚烧利用引发省政协委员陈利的思考。她说,政府要加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的无害化宣传,探索市场运作机制,合理布局垃圾焚烧发电厂规划建设,真正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省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刘永红认为,垃圾焚烧项目要向农业垃圾扩展,要加大技术攻关,让农膜垃圾变废为宝,进一步减少农膜粗放处理对大气和土地造成的污染。

  作为全国46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近年来咸阳市大力加强生活垃圾末端处理系统设施建设,坚持先行完善末端处理体系、倒推中端分类运输与源头分类投放的“逆向”思维,构建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咸阳模式”。

  垃圾分类关键环节是做好居民家庭的源头分类。为此,很多小区都在积极探索。

  5月13日,省政协副主席张广智带领调研组来到宝鸡市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西城花园小区,在小区入口处、楼体上、绿化带随处可见造型各异的垃圾分类宣传牌。在小区垃圾回收亭,整齐摆放着一排垃圾桶,每个垃圾桶上都加装了牵引绳,方便居民“掀盖”投放。

  西城花园小区共有10栋楼宇1056户,自2021年9月实施垃圾分类以来,小区物业高标准配备分类设施,科学开展分类工作,形成了“家里分清、点上投准、撤桶并点、定时投放、桶边督导、智能巡检、分类收运、分类处置”的“西城模式”,为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树立了标杆。如今,小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达85%以上。

  宝鸡市陈仓区城管执法局园林环卫股室张淑娴说,小区大门附近专门设置了再生资源回收屋,居民在倒垃圾的同时,可随手将分类出来的纸箱、废油桶、旧衣物等带到这里变卖。

  在详细了解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及清运情况后,张广智表示,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努力实现垃圾处置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加大力度、细化举措,不断健全完善长效机制,持之以恒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进一步提高市民的知晓率和参与率,让垃圾分类成为社会新风尚。

  生活垃圾分类,“分”出的是绿色新生活、文明新风尚。省政协常委高彩玲说,要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和完善政策制度、配套措施,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要从源头减少垃圾和过度包装,宣传引导教育从娃娃抓起,号召全民共同参与,使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编辑: 意杨

相关热词: 垃圾分类 秦创原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