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时节 感知立春

2022-02-04 08:32:48  来源:陕西日报  


[摘要]起源于黄河流域、早在秦汉年间就已确立的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2016年11月,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被称为“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歌》

  起源于黄河流域、早在秦汉年间就已确立的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2016年11月,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被称为“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自古以来就是指导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时至今日,二十四节气依然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和很强的实用性。

  2月4日是虎年的首个节气——“立春”。立春之时有哪些习俗,二十四节气又有怎样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今天,让我们走进中国古代时间文化体系——二十四节气,一起感知立春。

  二十四节气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并随着农业文明的进步不断完善。公元前104年,《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二十四节气建立在对太阳周年运动的科学观测基础上,太阳每年运行360度,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被划分为一个“节气”,一年被分为24个节气,每月2个。

  二十四节气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分别是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每月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分别是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几千年来,二十四节气对中国人的影响已广泛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其对农业生产时间的指导作用。常言道“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二十四节气因为对气候变化、降水多寡等情况的准确反映,成为人们开展农事活动的基本依据。这些农时知识又被总结为简洁明了的农谚代代相传,比如华北地区广泛流传的小麦种植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围绕农业生产活动,不同节气衍生出许多生产仪式和节庆习俗,并被人们赋予了更多象征意义和内涵,如清明祭祖、谷雨播种、芒种送花神等。在这些民俗活动中,逐渐形成了特有的传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工艺品等,衍生出许多谚语、歌谣、传说。

  此外,几乎每个节气都有特殊的饮食习俗和养生习惯,比如人们常说的“冬至饺子、夏至面”和立春补肝、立秋滋阴等。对中国人来说,二十四节气不仅是一种时间制度,更是一套具有丰富内涵的生活与民俗系统。

  “虽然现代农业生产生活科学化、机械化程度日益提高,但‘春种、夏耘、秋收、冬藏’始终贯穿在一年四季的农业耕作中。更重要的是,二十四节气所体现的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养生观,以及形成的一系列节令民俗,至今仍然指导中国人四季养生饮食和节日生活习俗。”西北大学中国节庆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阎建滨说,“今天,我们更应该重视二十四节气的文化价值,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我们当以这一古老智慧滋养当代人的生活,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立春 蕴藏着无限可能的开端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冬去春来,万象更新,标志着新的一年开始。农历新年之所以叫春节,也是因为出现在立春前后。在我国南方地区,立春时节会明显感觉到早春的气息扑面而来。而北方地区依然是万物闭藏的寒冷冬天,立春更像是春天的序曲、新生的象征。

  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传统节日。秦汉以前,各地风俗时历不同,一些地方将重大的岁首庆典活动放在立春日开展。秦汉以后,各地历法统一,立春“岁节”的民俗被改在农历正月初一进行。此后,立春成了单纯的节气,但立春之日“迎春”的习俗却保留了几千年。古时候,每到立春,天子都会率领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并以“打春牛”的仪式宣布春耕开始。

  “‘打春牛’鞭打的并非真牛。农耕文明全靠牛的耕作,所以鞭打的是土牛,打碎为吉。这一风俗在陕西一些地方至今仍有保存。”阎建滨介绍,陕西各地关于立春有着不同的习俗。在澄城一带,有妇女“吊春穗”的传统习俗。立春这一天,妇女们用各种颜色的布条编织成“麦穗”的形状,吊在小孩子、青年人身上,或马、牛、驴身上,祈愿来年五谷丰登。在铜川一带,妇女会制作一个可爱的公鸡缝在小孩子的帽子上,叫“戴春鸡”,祈愿“春天吉祥”。在汉中、安康一带,有“春倌说春”的习俗。每年立春这一天,春倌开始走村串户,肩背褡裢,一手执春牛,一手拿蒙古棒(打狗棍),每到一户,自编吉祥语即兴说唱,唱完后再送给这户人家一张春帖(或新历),户主会给春倌“封礼”——粮食或钱。

  与许多重要节日一样,立春也有属于自己的饮食习俗“咬春”和专属食物——春盘、春饼、春卷等。唐代就有了吃“春盘”的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春盘。”唐代的春盘也叫“五辛盘”,盘中有五种带有辛辣味的蔬菜。春饼是烫面薄饼,里面夹各种应季的新鲜蔬菜。此外,许多地方还讲究吃萝卜,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以博个好彩头。“迎春”“打春牛”“咬春”等习俗中包含的都是人们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祝福。

  此外,关于立春的农谚也很多。人们常说的“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等,都体现着老百姓对春天、对农业的重视。这种勤劳奋进、不怠春光的精神,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对大自然规律的深刻认知。

  作为农耕文明的产物,二十四节气参与建构了中国人的时间生活,对中国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审美都产生了巨大影响,造就了许多古老的传统节日,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也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智慧的伟大结晶,至今依旧拥有很强的实用性和丰富的价值。

编辑: 张洁

相关热词: 立春 文化遗产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