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兴隆巷的时光记忆

2021-08-23 09:04:26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兴隆巷钩沉百年,经历了历史洗礼,这里的故事说也说不尽……”入秋后的兴隆巷树影婆娑、蝉声阵阵,73岁的郭廼光喜欢坐在树荫下,与街坊邻居畅聊旧日往事...

郭廼光在兴隆巷一家民宿写书法

  □ 实习记者 刘凡銆 文/图

  “兴隆巷钩沉百年,经历了历史洗礼,这里的故事说也说不尽……”入秋后的兴隆巷树影婆娑、蝉声阵阵,73岁的郭廼光喜欢坐在树荫下,与街坊邻居畅聊旧日往事,分享自己创作的老巷手绘,岁月变迁在谈笑间、描画中醇香深厚。

  郭廼光一家过去住在西安市碑林区五福巷,她5岁时因家里房屋翻修,全家搬进兴隆巷。作为在这条老巷子里住了68年的“老住户”,郭廼光对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有深厚的感情。这些年来,通过口述和写作,郭廼光将兴隆巷的故事娓娓道来,在古稀之年不断丰盈着自己的精神世界。

  收集文史资料、追溯往事、撰写文章……郭廼光目前已完成回忆类文章共计50余篇,其中《兴隆巷的记忆》《柏树林的记忆》《三学街的记忆》等文章,发表在“西安旧事”公众号上,得到了许多读者的回应和共鸣,越来越多的人对兴隆巷的历史变迁和动人故事燃起兴趣,甚至专程找到郭廼光,听她细说兴隆巷。但凡有人登门,她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述、分享、交流。她说,希望更多读者朋友把兴隆巷的故事带出兴隆巷,“不要让它们跟着时光一起流逝”。

  郭廼光出身于书香门第,在父亲的熏陶教导下,酷爱阅读文史书籍。1980年,郭廼光在西安市二十四中当化学老师,后被分配到化学实验室工作。工作之余,她喜欢遨游书海,探寻陕西历史文化,有时自己也执笔作文,阐述观点、分享体会。

  2011年,郭廼光的处女作《西安方言俗语汇释》出版。此前的20年时间里,她走访西安大街小巷收集方言俗语,在不断求证收获中更加专注于创作。

  “我们这个时代该记录哪些人、哪些事?”创作中,郭廼光常常陷入深思。她认为,应该为兴隆巷的纯朴居民和感人故事留下一份温暖记忆。

  郭廼光说,儿时的记忆里,兴隆巷古朴、幽静、雅致,街坊邻居互帮互助,茶余饭后共话家常,街头巷尾总是一派喜乐祥和的景象。“夏日清晨总能听见门外卖冰糕的吆喝声,还有商贩蹬三轮车穿行而过的轱辘声。傍晚时分,我就和小伙伴们倚坐在木栏杆上嬉戏。”郭廼光的母亲曾担任柏树林兴隆巷街道居委会副主任,经常跟着母亲走街串巷的她,对巷子里的每个人、每件事都记忆犹新,许多邻里故事被她记录在《兴隆巷的记忆》这篇文章中。

  1956年,西安接连下了40多天大雨,为了维护兴隆巷安全秩序,辖区警察一遍遍巡查,帮住户疏通下水,挨家挨户送去蔬菜,反复叮咛大家不要出门,双脚因长时间浸泡在雨水中而发白发肿。在相互鼓励支持之下,大家一起渡过了难关。

  “远亲不如近邻,我们老街坊彼此之间无比信任。”与郭廼光家同住一院的杜宝铃患有严重的肺结核,院子里的住户都非常照顾这位身体孱弱的邻居。1956年的一个冬夜,杜宝铃忽然咳血不止,邻居们听见呼救声纷纷赶来,院子里身体强健的男子赶紧背起她往医院送,大家轮流守候陪她看病。

  郭廼光担心兴隆巷有朝一日会消失。2004年,她听闻兴隆巷拆迁的消息,写了长达八千字的文章交到兴隆巷拆迁办,呼吁保留老巷。

  “这里有难忘的邻里真情、难忘的旧日时光。”郭廼光说,她想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让更多人了解这条老巷的故事,爱上这座古城的文化底色。

编辑: 穆小蕊

相关热词: 兴隆巷 时光记忆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