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 | 金雅妹中国第一位女留学生

2020-10-25 08:11:47  来源:各界导报  


[摘要]她拥有多项中国“第一”的头衔: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留学生、第一位女大学毕业生、第一位女西医、第一位医院女院长、第一所公立护士学校的创办人、中国护理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她就是金雅妹。...

  她拥有多项中国“第一”的头衔: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留学生、第一位女大学毕业生、第一位女西医、第一位医院女院长、第一所公立护士学校的创办人、中国护理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她就是金雅妹。

  多舛的年代

  金雅妹(1864—1934),小名“金阿妹”,去天津后改名“金韵梅”,浙江鄞县韩岭乡(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钱湖镇韩岭村)人。如今在韩岭村后街小沙井东边,仍然有一处百年老屋“金氏绍房”,据称这就是金雅妹出生的地方。

  1864年5月9日,因为拥有了一个女儿,宁波基督教长老会牧师金定元夫妇满心欢喜,为她取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名字——金阿妹(宁波方言取名加“阿”字,常以表示亲切和喜爱的昵称)。随着一天天长大,金雅妹愈发乖巧可爱、聪明伶俐。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安逸而平静的生活在1866年突变,当时村子里流行斑疹伤寒,金定元夫妇不幸染病身亡。转瞬之间,年仅两岁半的金雅妹成了无父无母的孤儿。金定元与美国基督教长老会来宁波的传教医师麦嘉缔交情甚笃,因此麦嘉缔和夫人把金雅妹视为己出,毫不犹豫地把她留在身边一起生活。

  鸦片战争后宁波正式开埠,因其有与海外通商的传统,又有地近上海的优势,被外国人看好,故宁波的教会势力发展较快。传教士麦嘉缔1820年生于美国费城,曾先后就读于哥伦比亚和宾夕法尼亚大学。成为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士兼医师后,1843年他被奉派来华,翌年6月抵宁波,一面传教一面行医。据称,他精通中文,甚至会讲地道的宁波方言。麦嘉缔曾协助在宁波创办男童寄宿学校“崇信义塾”(后迁至杭州发展为之江大学)和另一所女塾。之后,他出任美国驻宁波首任领事、驻上海副领事、邮政局主政,以及应清廷之聘,任中国驻日使馆参赞等职。到1864年金雅妹出生时,麦嘉缔已在华传教20余年。

  当别的中国女孩正缠着小脚,疼得无法下地时,金雅妹用天足跟随麦嘉缔夫妇辗转于美国、宁波、上海、日本,去完成她的学业。1869年,5岁的金雅妹随麦嘉缔夫妇到美国,并接受幼儿启蒙教育。不久,金雅妹又随他们返回中国。1872年,麦嘉缔离开宁波去日本,此行是担任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法律兼博物学教授,而8岁的金雅妹亦一起同行。1880年麦嘉缔在日本东京美国长老会工作。1872—1880年,金雅妹正处于学龄期,辗转中在日本的教会学校读书,接受了初等和中等教育,并熟练掌握日文和英文,就此度过了她的少年时代。这样,尽管年纪尚小,事实上金雅妹已成为中国第一位女留日学生。她赴日留学的时间,比1904年东渡日本的秋瑾要早30余年。

  就读美国医科大学

  1881年,金雅妹顺利读完了中学。麦嘉缔见她天资聪颖,学习勤勉,便决定送她去美国的大学深造,这一年金雅妹刚17岁。

  金雅妹抵美国后,考入了纽约大医院附属女子医科大学,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留美女学生,也是当时该校惟一的中国学生。应该说,学医是麦嘉缔夫妇的期望,也是金雅妹的选择,以致在多年之后,在被问及当初为何选择学医时,她总是陷入深情的回忆。在金雅妹懂事不久,麦嘉缔夫妇就把其身世编成故事讲给她听,特别是她亲生父母染病去世的经过,每次都让小雅妹听得泪流满面。因此当金雅妹报考纽约女子医科大学和将来毕业后要去中国传播医学福音时,麦嘉缔夫妇在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给予了她最大的支持。

  入学后,金雅妹不仅认真学习书本知识,而且十分注重实验和各种医疗器械的使用,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大学期间,金雅妹尤其对当时刚兴起的显微摄影医学技术颇有研究,曾在《纽约医学杂志》上发表过《显微镜照相机能的研究》等学术论文,提出自己在医学方面的独到见解和医疗化验技术上的新探索等,引起同行专家的关注。

  度过了4个春秋,1885年5月金雅妹以班上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在这所著名医科大学毕业,成为最早毕业于美国大学的中国女留学生。但毋庸置疑,在学业优异光环下,不能遮盖当时中国女孩远在异国他乡读书时的艰辛,金雅妹曾回忆求学经历:“那时,美国兴起了反对黄祸热潮。我永远记得,走在街头时,工人们会骂我;一起就学的女学生们,对我没有起码的尊重……”

  《纽约时报》曾报道了1885年5月29日那晚纽约女子医科大学举行的毕业典礼情况。在典礼仪式上,医科大学校长为毕业生颁发了证书,并举行了医师执业宣誓。金雅妹为该大学第17届毕业生,同届11人除金雅妹外均为美国学生。由于金雅妹来自中国,又曾在日本长期生活,按照该报的说法,纽约的中国领事和日本领事也出席了这场毕业典礼。

  毕业后,金雅妹先后在费城、纽约、华盛顿、佛罗里达等地的一些医院实习,于1888年获医生头衔。由于她理论知识扎实,实验技术精良,临床医术精湛,所以先后担任过纽约大医院及纽约蒙非弄华人普济院的住院医师。尽管金雅妹在美国已有了稳定的工作和优越的生活,但幼时父母因医疗技术落后而亡故的惨痛经历,一直让她难以忘怀,她希望有一天可以用自己的医学知识解除同胞们的病痛。

  学成后曾到处漂泊

  1888年底,24岁的金雅妹毅然回国,在荷兰基督教复兴会妇女会的资助下,进入福建厦门一家教会医院工作,成了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海归”。在教会医院,金雅妹努力发挥自己的医学知识优势,为病人治疗。但是,工作的繁重和水土不服还是让她不时感到不适,第二年即1889年,她因突患疟疾离开福建,举目无亲的金雅妹选择到日本神户治疗休养——神户是金雅妹早年生活过的地方。

  病愈后,金雅妹在神户从事为基督教会行医传教方面的工作。比如,她帮助教会行医,负责妇女儿童的医疗工作;为当地助产婆建立教室,用近代医疗手段培训她们;还开设了妇女儿童诊疗所,在该所许多时候她是独自承担:又当医生,又当护士,还兼职助手和勤杂工。当时神户不断发现流行性传染病,为诊治这些病人,金雅妹付出了许多心血,并对该地遏制流行性传染病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她在神户行医5年,工作非常出色,深受当地人们的欢迎。

  1894年,金雅妹年届30岁,在日本与达·席尔瓦邂逅。来自澳门的达·席尔瓦是西班牙籍的葡萄牙人,当时是为美国服务的海关人员,同时也是一个语言学家、音乐家。两人经一段时间相识相知后,随之结了婚。不久夫妻俩离开神户去了美国,两年后生下一个男孩。然而,因价值观和性格等方面的迥异,这个婚姻并没有带给金雅妹些许慰藉,反而增添了不幸。1904年,在金雅妹40岁时,两人终告离异。此时,金雅妹的事业正值曙光出现的关键时期,她没有时间照顾8岁的儿子,只好忍痛让他跟随麦嘉缔夫妇生活。

  除了日本神户,金雅妹还先后在中国华南以及夏威夷等地行医。由于健康原因,后来又返回美国,一度居住在南加利福尼亚。约在1905年,在经过了短暂的欧洲旅行后,已届不惑的金雅妹又回到中国,在成都、广州、上海等地开设私人诊所,由于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故深受患者欢迎,前去求诊者络绎不绝。经她悉心诊治,不少病人康复如初或转危为安。数据表明,19世纪末整个中国的女医士总计有21位,金雅妹则是中国籍的第一位女医师。

  任职女医学堂校长

  1907年,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袁世凯,聘金雅妹为中国近代第一所公立妇婴医院——北洋女医局的院长。女医局于1902年7月15日开诊,地址在原东门外水阁大街24号,即天津人俗称的“水阁医院”前身。金雅妹任职之后,以儒家文化底蕴给自己取雅号为金韵梅。

  在医局工作中,金雅妹深感医院护理人员的数量不足和相关护理知识的缺乏。在1908年8月,金雅妹说服袁世凯,创建北洋公立女医局附设北洋女医学堂,她出任堂长(校长)兼总教习,学校向社会招生培养医疗护理人员。这是天津第一所女子护士学校,也是中国第一所公立女子护士学校。从这一点来讲,金雅妹是中国护理教育的开拓者。据《纽约时报》报道,金雅妹在筹办北洋女医学堂期间,时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曾写信给袁世凯,为金雅妹提供过帮助。

  金雅妹主持北洋女医学堂期间,引进西方先进护理技术和理念指导教学,提倡妇女解放,参与社会服务。由于学堂原有教习水平有限,不能给学生较为有效的指导,金雅妹毅然决定,特聘通晓中文的英国女医生卫淑贞为女医局医官和实习教习,特聘中国第一位护理专业女留学生钟茂芳任看护教习。金雅妹还亲自授课,将在国外学到的医学知识和她行医20多年所取得的丰富临床经验及诊断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员们。

  北洋女医学堂

  与当时女学堂招收士绅家庭的女孩不同,北洋女医学堂的学生以贫寒人家女孩为主,初招30名,分产科、看护两科,以两年为修业年限。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产科、育婴及通用药理、卫生、饮食学及国文等。教学方式上仿行西法,学生除学习课堂讲授的知识外,还要在女医局进行实习活动,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比如规定,每名学生毕业前至少有50次的院内自管接生及25次的院外自管接生。

  这样,女医局和女医学堂都取得很好的效果,仅在1911年前10个月中,女医局施治病人达1.6万余名。女医学堂开办两年后,首批学员何渊洁、崔淑玲等11人毕业,次年又有胡儒贞、孙淑贞等5人毕业,这是近代中国自行培育出的第一批护理人才,使先进的妇婴护理技术率先得到广泛应用,其影响深远。在任该校校长的8年中,金雅妹其弟子为数众多,称得上是桃李满天下。

  1916年袁世凯去世后,多年来对北洋女医学堂予以经费支持的天津海关停止拨款,金雅妹遇到了办学经费无着的尴尬情况。此时,热心公益的天津近代教育家严范孙、李琴湘等人接办学堂,该校由公办转为官商合办,学校改名为天津女医局附设护士助产学校。在此情况下,金雅妹辞去女医局院长、学堂校长的职务,由天津移居北京。

  热情参与社会活动

  1904年10月,第13届世界和平大会在美国波士顿举行,大会主席介绍了来自中国的金雅妹。金雅妹在演说中称,“两千年来,中国人始终是和平的守护者,和平是中国人的天性。”这是金雅妹第一次出现在纽约公众面前,就向人们展示了其讲演魅力。自此以后,由于精通中、英、日、法等语言,又在美国受教多年,对美国社会各阶层有很深了解,再加上她观点独特、语言机智,十分受听众的欢迎,似乎成了那个时期在美的“中国大使”。《纽约时报》称:“金雅妹医生这位优雅娇小的中国女性,以其为自己人民辩护的演说,一直使美国听众倾倒。”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以对德国宣战为借口出兵山东。1915年金雅妹在旅美期间,曾在旧金山发表演讲揭露日本对华侵略政策,并因此受到日方警告,被要求保持中立,但金雅妹并没有退却。当年11月27日,金雅妹在纽约发表了题为《中国与战争》的演说。金雅妹在日本生活了14年,对日本有深刻的了解,她指出,日本的意图是占领拥有肥沃土地与众多人口的中国,以便成为一个更强大的国家,可以与西方列强相抗衡。金雅妹对日本侵华阴谋的警惕和揭露,表明她为祖国辩护的爱国立场。

  在辞去女医局院长、学堂校长的职务并移居北京后,金雅妹将主要精力都放在参与北京知识界的社会活动,致力于培养医护人才、传播医疗卫生知识的工作,关注下层民众的生活疾苦,并积极开展慈善活动。她依托自己在当地教会及慈善机构的人脉,竭尽所能地为劳苦大众化解燃眉之急。

  据称,金雅妹对北平孤儿院十分关心,经常前往考察,更是带领医护人员去做义工。当知道该孤儿院经费所剩无几时,她就积极行动为孤儿院募集善款。善款的来源之一,是燕京大学开办的一所纺织厂,金雅妹兼任该工厂的管理工作。她还从各乡村搜集来“异常美丽的剪纸”,亲自拿起绣花针,对照着这些剪纸,做出精致的绣品,试图以此来募集经费。

  在20世纪末20年代,中国教育领域里出现了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这就是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运动,它的倡导者和推行者是一批抱着“教育救国”理想的归国留学生。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所办的“清河实验中心”,就是平民教育和合作社性质的扶贫组织,金雅妹对此非常感兴趣,并积极参与该组织的活动,帮助其开展保健防病等。更有意义的是,她还捐助北平国立第一助产学校建立清河实习基地。

  金雅妹知识渊博、兴趣广泛,热心公益,曾积极参加当时一些学术活动和社会活动,她的意见和合作精神受到各方面的重视。1933年9月21日,她应北平扶轮社(为联合国的联系团体)之邀,作了题为“新旧中国妇女”的演讲,号召中国女同胞为自身的解放而奋斗。遗憾的是,这是她最后一次的公开讲演了。

  赢得人们的赞许

  在天津时,金雅妹一人兼管学堂、医局、广仁堂三处“单位”,但在事业发展光鲜的背后,伴随着她的始终是“难以言喻的寂寞”。到了北京后,没有亲人的金雅妹虽乐于结交朋友,但在社交活动之余,仍然感受到深深的寂寞。友人回忆道:“如果没有客人前来,她总坐在客厅的壁炉前,裹在自己的皮大衣里——北平的夜往往非常的冷——她在那里讲述自己的故事。”

  1910年9月,当事业处于顶峰之时,金雅妹曾请求赴美探亲,因为儿子正在美国读书。请假获准后,金雅妹遂于1911年1月抵美。由此看出,金雅妹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可惜,她的儿子在1918年死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国的索姆战场,只有22岁,这成为金雅妹后半生持久的怀念和内心无从愈合的伤口。只是旁人看来,在经历了失败婚姻和丧子之痛后,金雅妹并未就此消沉,而是将精力全部投入医学事业,但她承受了“一个女人能够遇到的几乎所有灾难”。

  因乐于结交朋友,金雅妹将在北平寓所的一部分出租,让谈得来的年轻人住下来,哪怕暂时没钱付房租。1933年,她曾“收留”了一名外国房客、到中国做学术考察的捷克斯洛伐克小伙子普实克,后来他成为著名汉学家,并在回忆录《中国——我的姐妹》中记叙了在北平的日子。在他的笔下,晚年金雅妹是一位可爱的老太太:“她喜欢在身边聚集一些青年人,而且我可以邀请我所想邀请的人来品尝她那久负盛名的晚餐,尤其是她的菊花汤。”普实克深情地回忆道:“在她的宅子里,我找到了真正的家……”

  常年工作的繁忙和生活中的种种不幸,加之岁月的蹉跎,使金雅妹的身体逐渐显现出病态。根据协和医院病历记录,至1934年她曾先后7次入院治疗。这年2月,金雅妹在跟一个女界社团成员共进晚餐时受凉;后在坐一辆人力车去医院时,再次受寒,从而转为肺炎,病情加剧,再一次住进了协和医院。

  1934年3月4日,金雅妹与世长辞,享年70岁。在协和医院礼堂,人们为她举行了隆重的悼念活动,所有认识她的人都为失去一位优秀的女性而倍感痛惜。1934年《中华医学杂志》刊载了一篇与金雅妹一起工作过的美国医生马克斯韦尔的悼念文章,赞誉她是“技术精通的显微镜照像专家,国际医学界的一位著名专家,伟大而独特的女性”“更为重要的是,她为这个国家的孩子和工人的利益做了很多工作,直到她生命的尽头”。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留学生、第一位女大学毕业生、第一位女西医、第一位医院女院长的金雅妹,过去国人相知者甚少。但值得欣慰的是,历经百年沧桑,如今金雅妹赢得人们的赞许和尊敬。真是“芳魂虽远去,青史应记留”。

  来源:各界杂志2020年第10期

  作者:裘伟廷

编辑: 意杨

相关热词: 金雅妹 女留学生 女学堂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