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调研了全省大部分县(区),尤其在商洛为贫困户开培训座谈会的时候,看到很多都是鳏寡孤独的老人,我就在想,一定要为他们‘量身打造’就业培训计划,争取做好‘保姆式’服务。”省政协委员、新山海源人力资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元彬接受采访时坚定地说。
就业是民生之本,作为连接群众与企业的桥梁,“无忧服务模式+‘奔跑’型服务”是公司一以贯之的服务理念,而“带着感情去做事,为群众提供‘保姆式’服务”是李元彬始终坚持的工作态度,作为人力资源行业内的佼佼者,在参与扶贫工作过程中,他表示自己感触颇深,更是时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融进了实际行动中。
扶贫亮点
选择高收入产业,实现最大程度盈利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李元彬发挥自身优势,带领企业员工、发动身边朋友积极参与,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以及捐款捐物和各类培训齐头并进。
去年,在商洛市镇安县,李元彬出资100万元与省各界爱心济困协会、陕西盛华茶叶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建设了300亩爱心茶园,发挥当地特色优势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我们主要投资的是白茶,通过市场分析发现,它符合当地实际,能够实现最大程度盈利,要真正帮助困难群众脱贫,就一定要选择这种能给他们带来高收入的产业进行投资发展。”李元彬说。据了解,该项目采取“县域茶叶生产经营公司+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贫困茶农”的模式运行,通过“利润分红”的方式分配收益,当地36户低收入群众、31户贫困群众通过在茶园务工,顺利实现就业,贫困户年均增收1万元。
为保障投产后的茶园产业后续发展顺利开展,李元彬定期前往园区考察,了解项目推进情况,同时召开座谈会,针对贫困户就业后出现的困难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提供全方位服务和保障。
扶贫思考
帮扶工作要有针对性,不能一蹴而就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李元彬带领公司致力于开展人力资源特色公益活动,通过公益培训、公益招聘等方式,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帮助他们实现就业。
多年参与扶贫工作,李元彬认识到,要让帮扶工作帮到点上,就要有针对性。他说,众多贫困户之中,部分人员因年龄较大,且身体健康状况差,培训一开始太复杂就很容易使他们失去信心。培训工作不能一蹴而就,应该分阶段进行,先交给他们最基本的技能操作,包括语言上的培训,再由浅入深进一步培训学习。
据了解,自2018年以来,李元彬组织公司共投入500余万元,帮助全省2万余人实现就业,向省各界爱心济困协会捐赠61万余元、向省慈善协会捐赠31万元,用于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专项扶贫活动。他在自己的企业内部设立了“困难员工子女助学基金”,个人每年出资10万元,对企业困难员工,特别是在企业从业多年的家庭困难劳务派遣工子女提供资助。
“扶贫工作较为琐碎,需要我们多下功夫多思考,有足够的耐心和针对性,希望这些工作能继续得到相关政府部门尤其是基层单位的关注和支持,通过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把脱贫攻坚工作做到位。”李元彬说。
一直以来,李元彬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与职责。他说,作为一名企业家,不能只赚钱,要做“有责任,有担当”的良心企业;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履职不能只限于脱贫攻坚工作,而应关注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在立足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政协组织的各项工作,争取做到建好言献好策。
各界导报记者 孙高菊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