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树文:西迁往事中的别样情怀

2020-07-20 11:54:56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56年过去了,回顾那段时光,依然热血沸腾。”7月15日,今年80岁的佟树文指着20年来搜集的西迁资料动情地说。...

佟树文介绍《西迁五十年》纪念册

  □魏丹丹 文/图

  “56年过去了,回顾那段时光,依然热血沸腾。”7月15日,今年80岁的佟树文指着20年来搜集的西迁资料动情地说。

  佟树文是西安普天通信设备厂一名退休职工。从北京迁到西安那年,他才24岁。

  回忆西迁往事

  1964年,为发展我国内地的邮电通信事业,加强通信建设技术力量,原邮电部决定将北京邮电器材厂微波生产车间迁移至西安,组建我国专业化微波生产基地。佟树文说:“北京厂把最优秀的职工、最好的通讯制造设备、最精密的仪表迁到了西安。”

  “我是第一批西迁队队员。”佟树文说,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先后有499名职工告别北京和亲人,分四批西迁到西安邮电器材厂(即现在的西安普天通信设备厂)。

  到西安的第二天,佟树文就走进车间,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在西安奉献青春,安家立业。“我刚到西安时,普天厂周围还是一片荒地,现在已是高楼林立。西安普天通信设备厂也被誉为‘中国微波第一家’,当年的西迁队队员也都到了耄耋之年。”回首往事,佟树文感慨万千。

  多方搜集资料

  2001年,退休后的佟树文萌生了整理西迁资料的想法,得到了老伴刘业玲的支持。刘业玲也是第一批西迁队队员。就这样她成了老伴整理资料的“专用秘书”。

  “很多资料已经遗失,有一些队员或调走或离世,整理任务十分艰难。”佟树文跑遍了西安普天通信设备厂的三个家属院,四处询问老同事,为此打了上千通电话,才把499名西迁队队员的名单搜集齐,其中有154名队员已经调往北京、河北、天津等地。

  “我老伴字写得好,她帮我把队员名单分批抄写在花名册上,是我的得力助手。”佟树文说,他们夫妻俩都不会使用电脑,很多资料的收集整理都需要靠手写来完成。

  图片是收集资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佟树文向北京通讯设备厂、西安通讯设备厂以及西迁老同事们征集图片资料,他的两个女儿为此专门买了一部数码相机,手把手教他如何拍照。学会使用相机之后,佟树文挨家挨户为西迁老同事拍照留念。“为了搜集资料,我真是想尽了办法,还曾五六次往返于西安和北京。”

  精心制作纪念册

  “制作纪念册这件事,我从2012年就开始了。”佟树文介绍,他的整理编辑工作得到了闻光林、张树蕴、陈能章等几位西迁老同事的大力支持,大家共同出谋划策,成立了纪念册编辑组,进行分工协作。

  “搜集、整理资料真是吃了不少苦,花了不少心血。”为了不漏掉一个人,纪念册编辑组做了大量的走访工作。佟树文说,光后期的设计稿就修改了不下十次。

  2014年是北京厂西迁至西安五十周年,佟树文和他的同事们加紧制作完成了《西迁五十年》纪念册。

  这本纪念册全部为彩色打印,分为祝贺篇、回忆篇、影像篇、员工篇、成就篇等七部分,一张张照片、一幕幕回忆,字里行间书写着西迁人无怨无悔的五十年历程。“看着这本纪念册,能勾起很多美好的回忆,其中有喜有悲、有艰辛有奋斗,更有成就与眷恋。”佟树文说。

  “打竹板,听我说,五十年光阴如穿梭,西迁的壮举记心窝”“相隔万水千山,到大西北来支援,建设美好新家园”……虽然《西迁五十年》纪念册已经完成,但是佟树文西迁资料的整理工作并没有停止,他还把西迁故事写成了快板词,说给社区的年轻人听。

  “两年前我的老伴去世,没有‘专用秘书’帮我整理资料了,但就算是我一个人,也要坚持把西迁资料整理好。”佟树文说,他还计划要编辑制作《西迁六十年》纪念册。

编辑: 穆小蕊

相关热词: 佟树文 西迁人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