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棚大礼堂”里的“西迁人”

2019-10-20 17:06:53  来源:陕西日报  


[摘要]“支援大西北,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572d6437fad35d445baed6373ce247c4.jpeg

  10月15日,在陕西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现场,参观者在“草棚大礼堂”图片前驻足观看。本报记者 李旭佳摄

  “支援大西北,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63年前,在上海徐家汇火车站,几千名持有印着‘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乘车证的交通大学师生响应国家号召,义无反顾地登上了‘交大支援大西北专列’来到了古城西安。”10月15日,在陕西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现场,讲解员为参观者解说西安交通大学“草棚大礼堂”背后的故事。

  照片中,一名老师正在“草棚大礼堂”的讲台上给学生们作报告,礼堂的顶棚很高,四周用草帘遮挡着,阳光透过缝隙照进来,礼堂内通透明亮。

  已是耄耋之年的西安交通大学退休教授卢烈英对记者说:“1956年我初到西安,校园外是一大片麦田,校园内是一大片建筑工地,到处都在挖沟槽,教学条件很艰苦。当时受基建条件的限制,学校没有适合组织活动的礼堂。1957年,学校从江西运回了大量的毛竹,并从上海请来工人,搭建了一座可以容纳4000多人的大礼堂。”

  “经过测算,建设大礼堂需要2万多根直径6厘米至8厘米、长度6米至7米的竹子和木材。陕西当时没有符合条件的建材,我们便去江西采购,先将这些建材从山里运出来,再经铁路运到西安。有一部分竹子还是从工地建设单位借的。”曾在西安交大从事后勤工作的王守基回忆,为了这批用于搭建礼堂的毛竹,他在江西忙活了好几个月。

  “大礼堂四面透风、冬冷夏热,但这都阻挡不住我们的热情。遇上礼堂里放映电影,不仅学校师生,周围的群众也会闻讯而来。一条长板凳上可以坐七八个人,挤一挤可以坐十来个人呢!”卢烈英笑着对记者说。不论酷暑还是寒冬,“草棚大礼堂”成了举行开学典礼、迎新晚会、音乐会以及听报告、放电影的固定场所。

  每个经历过西迁的人对“草棚大礼堂”都记忆犹新。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西安交大师生并没有退缩,反而充满了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63年来,西迁的交大师生们矢志不渝、扎根西北,在困境中艰苦创业,用实际行动铸就了以“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为核心内涵的“西迁精神”。

  如今,在西咸新区,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拔地而起,这是陕西省与西安交通大学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平台,也是交大“西迁精神”新的载体。岁月变迁中,“西迁人”用理想和信念铸就的“西迁精神”一代一代地传承着……记者 李旭佳

编辑: 孙璐莹

相关热词: 草棚大礼堂 西迁人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