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界盛赞西安创新成果 全球媒体高度关注“清江生物群”科学大发现

2019-04-24 22:59:32  来源:西安新闻网  


[摘要]《科学》杂志发表了西北大学早期生命与环境创新研究团队张兴亮、傅东静等人的最新研究成果《华南早寒武世布尔吉斯页岩型化石库——清江生物群》。...

  一个月前,《科学》(Science)杂志发表了西北大学早期生命与环境创新研究团队张兴亮、傅东静等人的最新研究成果《华南早寒武世布尔吉斯页岩型化石库——清江生物群》,首次在国际上公布了该团队在中国宜昌长阳地区清江与丹江河交汇处发现距今5.18亿年的寒武纪特异埋藏软躯体化石库,并命名为“清江生物群”。一个月来,这个进化古生物学界的又一突破性发现,在国内外学界和主流媒体上热度不减。

  学界大咖盛赞 全球媒体热烈关注

  新华全媒体头条、新华每日电讯整版报道、人民日报长篇报道、光明日报报道、中央电视台报道,Science News对该成果进行重点推介,Nature、BBC、CNN……都对该成果给予了热切关注。

  多位全球著名古生物学家,对此研究发现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加拿大安大略博物馆生物学家、布尔吉斯页岩化石生物群研究团队负责人Jean-Bernard Caron表示,清江生物群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古生物学发现。“让我看到了寻找更多寒武纪化石产地的希望。清江生物群后期有望发现更多的生物类型,将大大增加我们对于寒武纪时期的生命的理解。”

  国际著名古生物学家、瑞士洛桑大学教授AllisonC. Daley则表示,清江生物群是过去100年来最令人震惊的古生物学发现!“作为一名古生物学家,我从未想过我能够见证这样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化石产地的发现。”

  哈佛大学古生物学家Joanna Wolfe表示:“寒武纪大多数化石产地保存的是壳体化石,即生物硬体,只有这种软躯体化石库能够给出生物的解剖结构特征。清江生物群是软体化石库最好中的最好。”

  牛津大学万灵学院古生物学家Ross Anderson表示:“大量刺胞动物的发现,将为解决动物演化树的根底类群关系提供证据。清江生物群是目前发现最好的化石宝藏。”

  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教授、古生物学家寒武纪化石研究专家John Paterson 表示,清江化石库没有经历后期地质改造,对于研究古海洋的原始化学特征和生态系统至关重要。“清江生物群的动物演化研究,将改写教科书,敬请期待!”

  当清江生物群在世界各大媒体上大放异彩的时候,西北大学早期生命与环境创新研究团队的张兴亮教授正带领项目团队在长阳当地钻井取样,以期探索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期古生物环境条件如何影响生态结构及演化,并试图破解动物软体结构特殊埋藏机制。

  西北大学科研团队频频“震动国际学术界”

  自1996年舒德干和助手第一次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云南虫被重新解释为最古老的半索动物》以来,西北大学早期生命与环境创新研究团队在《自然》和《科学》上已经发表14篇论文,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研究成果两次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两次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这支身处中国西北的科研团队堪称传奇,隔三差五的,团队总会有新的科学发现和科研成果震动国际学术界。

  英国《科学报告》曾在线发布了张志飞教授课题组寒武纪冠轮动物超门研究成果,成果揭示了5.3亿年前软体动物门和环节动物门的共祖特征。这项研究成果对理解后生动物门类尤其是冠轮动物超门的系统演化有重要科学意义。张志飞关于内肛动物的发现填补了寒武纪大爆发缺乏内肛动物的空白,被评价为“成全了新达尔文主义的梦想”。

  2012年,团队的刘建妮教授在澄江化石库发现了仙人掌滇虫,这个来自5.2亿年前、浑身长刺、身体和腿基本一样粗的生物后来被证实是节肢动物的祖先。仙人掌滇虫的发现,解决了节肢动物这一地球上最大优势类群起源的难题,是古生物学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仙人掌滇虫”入选了2012年度国际十大生物新属种,是唯一入选的化石新属种,也是唯一一个代表中国入选的生物新属种。

  作为舒德干院士指导的第一位博士生,张兴亮在寒武纪大爆发和动物门类起源基础前沿取得的成果,解决了许多长期悬而未决的科学难题。2016年,由张兴亮教授主持,舒德干院士、刘建妮教授、张志飞教授、韩健教授为主要完成人的“地球动物树成型”项目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这一年,距舒德干创立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所,整整过去了20年。

  “我希望最好的研究工作 由中国人来完成”

  “要说运气,可能是有一点儿吧。”谈到这些昔日的学生、今天的同事们的表现,舒德干院士笑了:“不过,我们不是用化石说话,我们是用知识说话。”

  “幸运”的背后,是在野外无数次挥动手中的地质锤,是背着几十公斤的石头在山路上奔波,是长时间在显微镜下观察引发的头疼、恶心,是一遍遍修改论文的郁闷,是一次次科研失利的挫败,是被灯光照亮的无数个不眠之夜,是节假日坚守在实验室里的寂寞和冷清……更是科学家们对事业的执著和坚持,对科学真理无限的热爱。“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从发现化石到最终发表研究成果,中间往往是5年、10年甚至是更长时间的学习和研究。在发现清江生物群之前,研究团队的张兴亮教授和傅东静副教授,每年都拿着地质图,带领团队在全国进行巡回野外踏勘,华南、华北甚至新疆,凡是有寒武纪泥质页岩的地区,都留下了团队的足迹。

  动物界有38个门,在寒武纪大爆发时期已发现20个现生动物门和6个灭绝动物门类,还有18个现生动物门类在寒武纪大爆发时期未找到化石代表。新化石产地发现的意义格外重大,清江生物群中已经发现了许多形态奇异的崭新物种。“随着日后研究工作的展开和深入,清江生物群在揭示动物树最初成型中的重大事件,探索人类最早的进化轨迹,特别是研究动物树和环境的协同变化关系等方面,一定会取得震惊世界的科研成果。”

  73岁的舒德干院士,对团队以后的研究工作充满了期待:“前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年轻人来完成。我希望最好的研究工作,由中国人来完成。” (张  潇 熊晓芬)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清江 生物群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