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蓝地绿水净环境美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陕西代表委员热议绿色发展

2019-03-12 07:55:02  来源:陕西日报  


[摘要]植树造林是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环境美的重要途径。天蓝、地绿、水净、环境美,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三月让春意更浓,让大地更绿。

  植树造林是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环境美的重要途径。天蓝、地绿、水净、环境美,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在第41个植树节即将到来之际,陕西代表委员围绕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生产、生活和生态发展的话题展开热议。大家认为,绿色是生命的颜色,谋发展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绿色发展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就是要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食物、生活在宜居环境,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

  精细化管理树木 让沙海增绿农民增收

  植树造林是增加森林资源的主要途径,是生态修复的重要措施,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多种树,生态环境改善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上来了,农民脱贫问题也解决了。”全国人大代表、定边县定边镇十里沙村党支部书记石光银告诉记者,这些年,国家对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在生态保护、治沙造林方面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政策也越来越好。大地山川绿起来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也美起来了。

  今年全国两会,生态环保依然是石光银关注的话题。他说,陕北地区目前的生态环境变好了,但与全国相比,仍然比较脆弱。“在干旱的黄土高原,栽树太难了。希望国家在退耕还林方面加大投入和监管力度,巩固和发展好退耕还林成果。”石光银建议。

  考虑到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特殊性,以及树木植被的存活率偏低,石光银认为,要改变过去粗放式的种植和经营模式,实现精细化管理。他说:“过去,我们种杨树、柳树等,但这些树种的存活期比较短。我们应选择经济价值高、存活期长的树种,比如松树,它的存活期可达百年。这样一来,增绿又增收,一举两得。”

  建设国家公园 保护好每一寸绿色

  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秦岭是中国的地理标识,是我国南北气候分界线和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素有“生物基因库”“自然博物馆”的美誉。建设秦岭国家公园,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科学意义。

  “秦岭国家公园将兼有科研、教育、游憩和社区发展等功能,是实现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必然选择。”全国政协委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校长郝际平认为,“启动秦岭国家公园建设正当其时。这既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部署,又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郝际平表示,应综合统筹秦岭域内的森林资源、水资源、地质资源、风景资源、人文资源,整合国有林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将生态保护、生态修复、旅游观光、科普科考“四位一体”,紧密融合,保护好秦岭一草一木,把秦岭国家公园建成一个后来居上、功能完备、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特区。

  留住生态底色 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持续抓好国土绿化、防沙治沙、水土流失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铜川市委书记杨长亚深有感触。他说,铜川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发挥了明显的“乘数效应”。不仅生态环境变好了,干部群众珍惜生态、保护生态的理念也比过去更强了,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优美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台湾旺旺、西安佰度、浙江明联等食品加工企业落户铜川。这有力推动了铜川产业转型和城市建设。

  杨长亚表示,铜川人民在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过程中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发展的新希望。铜川将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抓好落实,坚决完成好这项重大而光荣的任务。他建议,加大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的支持力度,为黄土高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发挥示范作用,保护好每一寸绿色。记者 齐小英 陈艳

编辑: 罗亚秀

相关热词: 绿色发展 生态 保护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