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歌飞扬处 山花烂漫时 ——写在《陕西脱贫文化现象大扫描》专题系列报道完结之时

2019-12-27 08:42:36  来源:陕西日报  


[摘要]或是草长莺飞的暖春,或是骄阳似火的盛夏,或是瓜果飘香的金秋,或是白雪皑皑的寒冬……...

3715def09128d55059be2669a89043df.jpeg

  陇县社火。本版照片均为记者 赵晨摄

  记者 王罡

  或是草长莺飞的暖春,或是骄阳似火的盛夏,或是瓜果飘香的金秋,或是白雪皑皑的寒冬……20多万平方公里,在四季交替间轮回着不同颜色的美;3800万三秦儿女,借文展翼构筑起不朽的精神之魂。

  当写作进阶为创作,当服务升华为艺术,当文艺厚重成文化,脱贫攻坚号角响起时,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怀揣“为时代立传、为人民放歌”的初心,自觉承担起了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重任。

  扛旗出发!担当作为!

  “把C位留给群众”“把视角对准群众”“把欢乐送给群众”,脱贫攻坚的日常,歌与舞,汗与泪,感动与被感动,欢乐与同欢乐……送情送暖,扶志扶智,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陕西文化从未缺席!

ed3f8349eb8633401956a80c0b44b84d.jpeg

  凤翔木板年画。

  一次“有来有去”的文化之旅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新时代的今天,三秦儿女以全新的文化视角俯瞰三秦大地,用一场更丰富、更深入、更持久的文化之旅,把党的群众路线诠释得生动而深刻。

  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贫困地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感受群众贫困之苦痛和脱贫之喜悦,记录脱贫攻坚中干部群众的奋斗足迹,为人民塑像,为时代树碑。

  从群众中来,自然是从最基层的群众中来。根植于三秦大地的文化文艺工作者,从群众火热的生活中不断汲取艺术构思、艺术创作、艺术表达的养分。

  因为有在白水果园的亲身体验,才有了打动千万果农的秦腔现代剧《金果梦》;因为有与众多村镇干部的促膝直面,才有了歌曲《村支书》最本真的创作灵感;只因被眼前移民搬迁的小洋楼所震触,才有了轻松幽默的小品《送鸡风波》;因为有对农村人才现状的深刻痛悟,才有了民歌剧《闹热村的热闹事》这样的舞台经典……坚定的群众立场、群众观点和群众情怀,为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障,伴随着脱贫攻坚步履的渐行深入,《黄土高天》《兰桐花开》《画里洋县》《懒汉脱贫》《又到南泥湾》《一个女干部的扶贫手记》等一大批温润心灵、启迪心智的文艺作品被请上了荧屏、搬上了舞台、传唱于乡间。

097b51f2d8abfb3bc046d31af9bfc142.jpeg

  府谷二人台。

  到群众中去,当然要到最贫困的群众中去。把文化送下去,把欢乐送下去,把信心送下去,让贫困群众在潜移默化的文化感受、文化熏陶和文化激励中,重燃脱贫梦想,再鼓脱贫信心。

  在临潼,一项以微歌曲、微视频、微戏剧、微公益、微宣讲为主要内容的“5V工程”在全区深入推进,身边的帮扶典型和脱贫榜样从生活中走进文艺作品,引发全社会强烈共鸣。

  在渭南白水,由省音协组织的20多位词曲作家走村入户,体验农家生活,感受乡村变化,10个行政村在这场大采风、大创作中有了属于自己的村歌。

  在贫困腹地,一场以“好歌唱三秦”为主题的下基层文艺演出持续开展。艺术家们将500余场文艺大餐送到田间地头、送到村头院落,他们因此被誉为“乌兰牧骑”式的文艺轻骑兵。

  在延川和紫阳,省作协扶贫创作基地每年迎来数批艺术家采风。40多位作家与脱贫攻坚典型“一对一”牵手,在跟拍跟采中搜集创作素材、在促膝长谈中寻找创作灵感,结集而成的《脱贫英雄》一书即将付梓出版。

  在安康、汉中,一批骨干作家艺术家分赴基层,定点体验生活,组织艺术家赴贫困地区开展文艺培训、文艺支教等志愿服务活动。

  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踏歌而行,在这场“为人民代言”的文化之旅中,人民群众作为文化产品的主角是如此的凸显,脱贫攻坚作为文化表达的主题是如此的鲜明。陕西文化,在“一来一去”间,是如此的多元而绚烂。

1c61d0a7e4b6d60213aea8486a1401bf.jpeg

  韩城行鼓。

  一场“扶志扶智”的精神盛宴

  从“坐等帮扶”到“主动努力”,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主观在强化、意愿在质变、角色在转换。根植于黄土地上的陕西文化,以其熏陶、浸润、鼓动、激励的多重功能,为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劲的原生动力。或歌,或舞,或戏,或诗,在这场跨越5个多经度、8个多纬度的“战场”上,作为脱贫攻坚队列中最激昂的一支,陕西文化大军坚定地扛起了“扶志扶智”的时代大旗。

  以亲历、亲见、亲闻为主基调,以脱贫攻坚励志代表、典型案例、感人事迹为创作蓝本,在坚持“真人真事真故事”的基础上,全省各级文化文艺工作者通过艺术加工和艺术升华,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力量,宣传脱贫攻坚典型、鼓舞脱贫攻坚士气、提振脱贫攻坚信心。

  因为一部精心制作的微视频《兔妈妈脱贫记》,西安市临潼区脱贫攻坚励志典型毛春华进入了公众视线,而她从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的真实经历,更为无数贫困群众带来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因为一首广为传唱的歌曲《因为有你》,帮扶干部的日常付出被众人熟知,同一首歌,既鼓舞了帮扶者,也感动了被帮扶人;以聚焦村庄脱贫史、致富梦为主题的扶贫题材长篇非虚构著作《古村告白——精准扶贫工程乡村探访》,通过多维度勾勒而成的三秦大地精准扶贫全景图,又让多少贫困群众看到了走出贫困、走向富裕的希望。一大批诸如《使命》《勋章》《杨毛沟》《拯救爱情》《公鸡打鸣》《寻找北极星》《乡村美容师》《日头日头照着我》等不同体裁的文化文艺作品,沾着泥土、带着露珠、冒着热气走进基层、飞入农家,最终凝结为广大群众求变向好、走出贫困的强大精神支撑。

  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三秦大地处处涌动着文艺创作的浪潮。广大文艺工作者走进生活,用激扬的文字、嘹亮的歌声、动人的旋律、精彩的演出,不断讴歌着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脱贫、励志故事。延安市积极鼓励文艺工作者围绕脱贫攻坚进行文艺创作,先后涌现出30集剪纸动画片《延河湾》、小戏《请财神》《二狗脱贫》、小品《苹果红了》、陕北说书《争书记》《一个都不能少》和音乐快板《果乡处处新亮点》等近百部文艺作品,以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党的富民政策,传播良好社会风气,引导贫困群众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提升脱贫内生动力。

  以戏为介,让贫困群众在享受文化大餐的同时了解脱贫攻坚政策、感受党和政府温暖;以歌为媒,让贫困群众在激昂的音乐旋律中重塑脱贫意愿、提振脱贫信心;借助影视作品,用村上人的脱贫经历鼓励贫困群众,用身边人的励志故事激励贫困群众。陕西文艺,步履坚定地走进了普通群众的精神世界,并有力地影响和改变了贫困群众的主观意愿。

  一部“脱贫文化”的厚重教材

  文化陕西,是陕西多种文化形态的集合、统一和凝练。

  自延安时期起,文化大典中的每一个章节,陕西都占据有足够的段落空间。从《白毛女》到《创业史》,从《平凡的世界》到《白鹿原》,柳青、杜鹏程、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高建群、陈彦……陕西文化已写入文化中国超大硬盘的每一个功能分区,成为擎起中华文化巨著最为有力的闪亮字节。

  悠久的历史赋予了这片土地深厚的文化积淀,新时代、新使命、新任务,又为这里提出了文化创造的崭新课题。

  从榆林到安康、从宝鸡到渭南,西安、延安、咸阳、铜川、商洛、汉中,三秦大地,因一场空前深入的文化扶贫而精神焕发,也注定会因由此形成的扶贫文化而镌写入册。继仰韶文化、汉唐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形态之后,三秦儿女和着前进的号角和激昂的鼓点,在脱贫攻坚的历史章节中,创造性地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文化脱贫印记。

  陕西的脱贫文化,是对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的延续,是对延安精神、柳青精神的传承,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在文化领域的生动体现,是“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重要指示的深度践行。脱贫文化,已成为陕西多元文化结构的重要组成,也必将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文艺创作和表达中,镌刻下“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使命初心。

  走最崎岖的路,唱最铿锵的歌,演最生活的戏,诵最真情的诗。最精彩的文字,常常写的是最亲近的人;最感人的故事,也只想讲给最需要、最重要、最广泛的人听。

  脱贫与文化,在陕西已注定不可分割。三秦儿女,已读透了这部厚重的时代教材。

  广袤的三秦大地上,奋斗还在继续,颂歌飘向远方……

编辑: 孙璐莹

相关热词: 陕西 脱贫攻坚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