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城故事浸润小康路

2019-12-12 10:04:42  来源:陕西日报  


[摘要]  驼城故事浸润小康路——绽放在三秦大地上的文艺之花(下)  电影《一把挂面》剧照。 资料照片  秧歌表演。 资料照片  榆林是一座文化的“富矿&rdqu...

  驼城故事浸润小康路——绽放在三秦大地上的文艺之花(下)

  电影《一把挂面》剧照。 资料照片

  秧歌表演。 资料照片

  榆林是一座文化的“富矿”。在这片古韵悠长且充满昂扬向上精神的热土上,千千万万的劳动者艰苦奋斗、砥砺前行,创造出一部部生活史诗的同时,也发出了追求幸福的心灵呐喊。

  这些心灵呐喊,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手持三弦或琵琶自弹自唱、说唱相间地叙述故事的陕北说书;唱法形式多样、曲调繁多的府谷二人台;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提升脱贫精气神的影视作品……这些文艺作品在榆林的山山梁梁、沟沟峁峁、村村落落里生动呈现,表达了榆林人民在艰难困苦之时的拼搏奋斗,也激励大家在小康路上不忘初心、踏歌前行。

  陕北说书:唤起自强不息的力量

  作为陕北说书艺术的发源地,榆林市横山区说书氛围活跃,聚集着一批陕北说书艺人、陕北说书艺术传承人。

  12月3日下午,在横山区文化馆的二楼会议室里,5名陕北说书艺人正聚在一起排练。虽然高强度的排练已持续进行了1小时,但他们依旧用力维持着高昂饱满的情绪,一遍遍重复着激昂洪亮的唱腔,试图为周末的表演寻找更好的状态。

  横山区曲艺家协会主席曹振鹏介绍:“目前,区曲协吸纳了187名陕北说书艺人,他们平时广泛活跃在庙会、庆典等各类活动中。遇有义演、公演时,由区曲协牵头、区文广局组织,为观众奉上一场场精彩的演出。近年来,陕北说书艺人义务下基层,为广大群众送上文化和政策宣传400多场,使这一艺术深深地服务群众、扎根群众。”

  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横山的陕北说书艺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用文艺表演助力脱贫攻坚。一方面,横山广泛开展陕北说书精品展演活动,表演者纷纷以说书的形式赞咏脱贫路上的先进典型、乡村面貌的巨大变化;另一方面,陕北说书艺人推陈出新,创作出《常赖娃脱贫记》《懒汉脱贫》《赌逼妻泪》等10多个说书段子,用群众听得明白、听得舒心的方式讲述脱贫故事,在潜移默化中提振群众的脱贫信心,激发群众不等不靠的脱贫内生动力。

  几经改编的《常赖娃脱贫记》,讲述了一个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的生动故事。剧中的常赖娃,原本是个好逸恶劳、打算“大吃救济吃到老”的懒汉,将村上的帮扶措施当成了坐吃山空的本钱。为彻底扭转他的思想观念,村干部与他签订羊子繁殖合同和脱贫合同,变“输血”为“造血”,倒逼常赖娃发展产业、断绝坐吃救济的念头。

  2018年2月,《常赖娃脱贫记》在榆林市老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出,得到了观众们的一致好评。两年来,《常赖娃脱贫记》随着陕北说书艺人的脚步,先后走进横山区党岔镇等10多个镇村,用诙谐幽默的方式反映了脱贫攻坚的艰辛,也展现出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路上的坚定信念与责任担当。

  “我们对常赖娃这一人物形象进行了多番打磨,就是要传递对于脱贫攻坚中一些不良风气的抨击,用文艺作品鼓起群众的脱贫信念,传递一股正能量,从思想认识层面上启发人们走正道、干正事。”陕北说书艺人熊竹英表示。

  《常赖娃脱贫记》等陕北说书产生的影响,使横山区一批说书爱好者自发地活跃在脱贫攻坚一线。

  “一段好的说书,抵得上十条标语。”横山区柏树渠村村民侯万红是这样认为的。11月20日起,侯万红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说书形式,陆续在各行政村人员密集区域,用通俗易懂的唱词将脱贫攻坚的政策举措唱给更多的人听。

  “无定河的流水,呼啦啦地响,好日子忘不了共产党。五星红旗高举上,幸福的生活万年长……高压线联成网,家家通电;自来水压管道,吃水方便。”侯万红对说书段子稍做修改,就改编出了一段简单明快的唱词,唱出了乡村面貌发生的巨大改变。

  “前不久妻子因病去世,给家里造成不小的经济压力,再加上3个孩子在上大学,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思前想后,我只好先回农村老家生活,但老家的土窑洞也很破旧,住着不安心。这个时候,政府不仅帮我家进行了危房改造,还让孩子们都享受上教育扶贫政策继续学业。”侯万红高兴地说,“陕北说书可以现编现演,有时候兴致一高,我就把自己的脱贫故事也当作说书段子唱了出来。”

  府谷二人台:用身边事激励身边人

  “今年,我们在4天内辗转了6个贫困村和1个敬老院,举行了7场扶贫慰问演出。虽然每天都是早出晚归,但看到观众鼓掌叫好,我们就倍受鼓舞,表演的劲头更足了。”12月4日,府谷县文化馆馆长温永开告诉记者,县文化馆以二人台艺术团为骨干力量,组织馆内工作人员成立了文化下乡慰问团,积极参与扶贫扶志扶智活动,为群众送去温暖和欢乐。

  二人台艺术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是府谷当地广为流行的艺术形式。鲜活的故事、生动的表演,让二人台艺术深受群众喜爱。为更好地保护、传承、弘扬二人台艺术,县文化馆抽选一批人员,挂牌成立了府谷县二人台艺术团。“在慰问演出中,我们不仅安排有二人台艺术经典作品,还结合脱贫攻坚工作,把新创作编排的《圆梦路上》等二人台小戏搬上了舞台。”温永开说。

  《圆梦路上》讲的是,主人公李天明主动放弃了城里的优越生活,来到农村当起了第一书记,将所有的时间、精力、金钱投入到扶贫帮困中,以至于差点引发家庭矛盾,也几乎累垮身体的故事。

  当《圆梦路上》等二人台小戏在五道河村、郭家庄则村等村上演时,吸引了众多村民前来观看。观众中,有掉了牙的大爷、拄着拐杖的奶奶、提着篮子的大婶、扛着锄头的大叔,甚至还有刚从田间地头忙活完的村民……一场场二人台小戏,讲的是村民身边的故事,唱的是浓浓的乡土情,把现场观众乐得喜笑颜开。

  要说感触最深的,还得数石庙墕村村民温飞飞。已经40多岁的温飞飞在本该干出一番事业的年纪,因病长期闲居在家,抽烟、闲逛成了他的日常。对于这一帮扶对象,县文化馆副馆长温和平与村上干部时常上门劝说,讲政策、谈帮扶、话先进,温飞飞却无动于衷,没有劳动意愿,成为村里有名的“困难户”。

  6月13日,当二人台小戏《圆梦路上》等一个个扶贫故事在舞台上生动展现时,台下的温飞飞终于有所触动,再也坐不住了。“戏里唱的‘党的政策暖人心,件件为咱老百姓’不是一句空话,村干部为了让我们过上好日子,做的事不比‘李书记’少,我也要拿出一股干劲向前冲。”演出一结束,他便找到艺术团的工作人员,提出学唱二人台的想法,最终,却被艺术团的选拔标准挡在门外。

  “好不容易鼓起来的劲头,可不能因为这点挫折就消磨掉了。”温和平开导他,“二人台可以慢慢学,现在最要紧的是找一份工作好好干,先把生活料理好。”

  看到温飞飞有了干事的动力,思想上的穷根也有所松动,温和平决定再加一把劲,彻底解决温飞飞没有收入来源的问题。在10月下旬,温和平和村上干部把他就近安排在村养殖场做门卫工作,兼职搞好卫生保洁。通过这一举措,温飞飞不仅每个月能收入1800元,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改观。

  “我们把群众身边事搬上舞台,就是想为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宣传脱贫攻坚工作中涌现出的典型模范出一份力。温飞飞的事迹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也更加强化了我们深入基层做好文艺宣传的责任。”温永开感慨地说,“艺术团将继续加强文艺宣传,创作更多的二人台艺术精品,向着用优秀文艺作品感染一批人的目标继续努力。”

  《一把挂面》:让传统产业成为“香饽饽”

  12月3日传来好消息:以吴堡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空心手工挂面为题材的电影《一把挂面》入围第二届中国(沧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颂网络电影盛典优秀网络电影作品。活动现场,影片部分主创人员把《一把挂面》中丰富的文化元素、厚重的文化情怀、原汁原味的陕北地域景象展示给了更多观众。

  该影片反映了吴堡县张家山镇空心手工挂面制作技艺、独有的膳食文化背后的故事。影片中,根根、柜柜、栓栓祖孙三人代表了三个时代、三种生存方式。根根偷学技艺、白手起家,几经磨难才钻研出制作手工挂面的精髓,凭借着挂面手艺赢得了衣食的温饱。而继承父亲手艺的柜柜,被勒令停止从事挂面制作,遭到奚落、嘲讽。作为第三代传承人,栓栓受过高等教育,有知识、有理想、有闯劲,他认为这不单是家族手工艺传承的问题,他要带动全村的父老乡亲一起做挂面,走出一条集体致富的新路子。

  “影片的创作初衷,就是通过三代‘挂面人’不同的历史命运和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讲述张家山镇空心手工挂面由生活必需品向商品演化的动人故事,从而展现陕北人民勤劳朴实、坚韧不拔的人性美。”该影片制片人、陕西金石人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璟表示,“我们也希望影片在助推地方扶贫产业发展的同时,让更多观众明白脱贫不能凭借‘等靠要’,必须开动脑筋、找准路子,依靠自身辛勤劳动来实现。”

  《一把挂面》等影视作品在荧屏和互联网上的热播,让吴堡县空心手工挂面这一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成为热销产品。

  目前,吴堡县共有生产、销售空心手工挂面的农产品企业、专业合作社18家,仅专业合作社就带动953户脱贫。张家山镇高家塄村贫困群众张冠军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今年63岁的张冠军一直靠种庄稼为生,年景不好时,就跑出去打工。由于长期干重体力活,他患上了腰椎疾病。

  吴堡空心手工挂面的品牌打响后,张冠军和村民们都嗅到了商机。张冠军用1万元的帮扶资金发展挂面产业。平日里,他和老伴总是三四点钟起床干活,他们把面和好后,再经过搓条、盘面、醒面、上杆等一系列工序,将挂面上架后拉直、进行晾晒……一直忙到上午10点钟,两口子才能稍微休息一会儿。

  把挂面装袋后,张冠军就不定期地推着小车送到张世新手工挂面合作社,结算自家的挂面钱。“我们一年加工300多袋面,能挣个六七万元。”张冠军憨憨一笑说,“在家门口就能挣不少钱,以后再也不外出打工了。”

  通过《一把挂面》等影视作品的推动,空心手工挂面产业已成为当地群众脱贫的重要产业,在张家山镇更是形成了“户户想做挂面、人人争先致富”的喜人局面。“空心手工挂面如今是张家山镇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全镇空心手工挂面年产量3900多吨,产值5000多万元。我们以‘党支部+企业+贫困户’的模式,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张家山镇镇长王娜说。(记者 赵波 见习记者 陈志涛)

编辑: 罗亚秀

相关热词: 文艺 榆林 一把挂面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