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交通体系基本形成 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2019-09-30 21:07:21  来源:西安新闻网  


[摘要]西安市统计局发布相关报告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是城市规模日渐扩大的70年,是城市面貌发生巨大改变的70年,也是古城魅力逐步彰显的70年。...

  经过70年的发展,今日之西安,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现代化交通体系基本形成,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到处绿树成阴。夜晚,五光十色的路灯和蜿蜒流动的车灯交相辉映,组成一幅流光溢彩的美丽画卷。9月30日,西安市统计局发布相关报告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是我市城市规模日渐扩大的70年,是城市面貌发生巨大改变的70年,也是古城魅力逐步彰显的70年。

  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由1978年的95平方公里扩展到1990年的138平方公里

  新中国成立初期,西安城区主干道只有东西南北四条大街,道路总长不足10公里,市政基础设施落后。一五期间,西安被列为国家一五计划重点建设的八大城市之一,这期间,全国156项重点建设项目在西安地区就有17项,国家在西安的基本建设投资达10亿多元。三年经济恢复和“一五”时期,西安掀起了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先后建成了100多条宽阔的柏油马路,把城区和郊区连成一体,初步形成了贯穿东西南北的路网系统,为新兴的西安发展奠定了基础。

  1983年,临潼、蓝田、户县、周至、高陵五县划归西安市,城市骨架拉大,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1978-1990年,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978年的95平方公里扩展到1990年的13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由498.10万人增加到608.89万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203亿元,年均增长18.9%。

  上世纪90年代以来 开发区成为新的发展载体

  1994年,西安被批准为全国新一轮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1993年,西安经济增长达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23.9%)。

  1999年3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出台,西安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扩大招商引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在此期间,西安新建、扩建城市道路,完成了上百条背街小巷拓宽改造任务,新建了多座立交桥和过街天桥。以1990年西临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为里程碑,西安公路建设规模迅速扩张,相继建成了西—阎、西—蓝、西—延、西—汉、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高速等多条道路。

  随着西安被确定为内陆开放城市,发展载体增多,先后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现代服务等为主导产业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文化和旅游为主导产业的曲江新区,以“都市型生态区,生态化商务城”为发展定位的浐灞生态区以及先后成立的西安航空产业基地、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西安国际港务区等,成为西安最具发展活力的区域和新的增长极。

  1991-2010年,西安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41平方公里扩展到39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由615.48万人增加到782.73万人。累计投资1149亿元,年均增长24.3%;2001-2010年累计投资过万亿,达到12745亿元,年均增长30.2%,是改革开放以来投资增长最快的时期。

  2011年以来 大西安建设逐步开启

  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及西咸一体化等进一步实施,及2017年后西咸新区由西安市整体代管、《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复,明确了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多轴线、多中心、多组团”的空间格局和“北跨、南控、西进、东拓、中优”的大西安发展思路基本确立,大西安建设逐步开启。

  2011年以来,先后建设开通地铁1、2、3号线,正在建设4、5、6、9号线及城际轨道,总投资已超千亿元,形成了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现代立体综合交通。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曲江南湖公园、汉城湖遗址公园、大明宫遗址公园、楼观台风景名胜区及美陂湖水生态景区等项目,在服务民生、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提升了城市品质。

  2011-2017年,西安城市建成区面积由415平方公里扩展到683平方公里。2011-2018年,常住人口由851.34万人增加到1000.37万人。累计完成投资43321.97亿元,年均增长12.5%。

  人居环境 从千疮百孔到美丽西安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市仅有莲湖公园、革命公园和儿童公园,总面积18.6公顷。上世纪50年代,西安掀起了群众性植树运动高潮,新建了丈八沟、小雁塔等7个苗圃,1958年兴建兴庆宫公园,1959年建成西安植物园。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建成劳动公园和大兴善寺。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西安市加大对城市园林绿化的投入,完成了西安第一个现代化广场——新城广场的整体环境和绿地改造,对未央路、长安路、兴庆路、二环路等多路段进行绿化,新建了以南门、北门、钟鼓楼、西华门、北大街、玉祥门、土门等为代表的城市绿地广场,城市绿化实现了新飞跃。

  2000年以来,西安市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进一步加大了城市绿化力度,陆续建成小雁塔公园、长乐公园、乐游塬公园、皂河林带等绿化工程和大雁塔曲江风景区、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汉城水上公园、丰庆公园、文景公园、曲江池遗址公园等大型综合性公园,建成了近200个小型休闲绿地广场。通过实施城市绿化工程,进一步美化了城市环境,优化了城市布局,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

  2011年以来,成功举办世园会,并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积极开展城市绿化美化工程。相继建成了世园会公园、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清凉山公园、汉城湖、环城西苑北段、文景山公园、灞渭桥车游湿地公园等一批城市公园,新建和提升改造绿地广场100多个。

  截至2017年底,全市拥有公园103个,分别比1949年、1978年增加100个和97个。公园面积3260公顷,分别是1949年、1978年的148倍和40倍。绿地总面积30704公顷,是1978年的103倍。建成区绿化覆盖总面积为35936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0.79%,比1990年提高10.79个百分点,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天更蓝水更清 去年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88天

  上世纪80年代,西安的大气及噪声污染较为严重。进入新世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西安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全市以创建国家卫生和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为目标,不断加大环境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力度。通过实施“蓝天工程”,陆续拆除了城区燃煤锅炉,推广使用洁净型煤,集中治理餐饮洗浴业油烟和烟尘污染、实施机动车排气污染治理,严格控制城区建筑工地等场所扬尘污染。

  2013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了治污减霾工作,“治污减霾·保卫蓝天”行动扎实有效。2017年清理整顿“散乱污”企业1531户,实施机动车常态化限行。渭河西安段“三年变清”目标如期实现,南岸124公里堤顶景观大道全线贯通,启动实施了涝河渼陂湖等一批重大生态工程。大力开展烟头革命、厕所革命和城乡环境大整治行动,全面推行“路长制”“所长制”,强力推进“四改两拆”。大力开展“五路”两侧增绿美化,使西安更加靓丽。 城市生产生活环境显著改善,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

  2018年,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88天。2017年, PM2.5年平均浓度73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降低32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浓度年平均值19微克/立方米,比2000年降低22微克/立方米。2017年完成环保验收项目环境保护投资22.90亿元,是2000年的67倍。(梁  璠 王  昕)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城市面貌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