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老同志们畅谈沧桑巨变

2019-09-30 08:57:24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盛世金秋,喜庆华诞。回顾新中国发展历程,70年来,我国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 记者 满淑涵

  盛世金秋,喜庆华诞。回顾新中国发展历程,70年来,我国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从筚路蓝缕到成就辉煌,70年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凝结着老同志们的开拓与创新、奋斗与奉献。在举国上下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来自全省不同行业的老同志们畅谈亲历感想,真情讲述“我和我的祖国”温暖故事。

  ★壮志凌云我辈荣光

  青春因奉献而厚重,年华因奋斗而饱满。回忆起1964年到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的情景,今年80岁的陈中仁难掩激动心情。“当时西安光机所成立不久,为满足我国首次原子弹爆炸测试需要,承担了每秒20万次高速摄影机和长焦距克尔盒高速摄影机的研制任务。”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巨响;1966年10月27日,“两弹”结合飞行试验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最近,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正在中央电视台热播,在《壮志凌云》一集中,“两弹一星”成功研制的画面让陈中仁思绪万千。“高速摄影机具体做什么呢?就是拍摄原子弹爆炸早期火球半径序列照片,获得火球半径随时间变化和表观温度变化等数据,测试爆炸威力。”陈中仁说,当时没有任何实物参考和技术条件,全靠白手起家、自主研发。

  “把个人成长融入共和国发展历程,虽然微不足道,但永远光荣自豪。”从记录“两弹一星”到见证“嫦娥奔月”,陈中仁把一生献给了自己衷爱的科学事业。三年前,他担任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团西安分团团长,到关中、陕南、陕北的中小学作科普宣传。“我小时候当过放牛娃,过过苦日子,我愿意把自己的经历讲给孩子们听,希望他们立志科学、成就未来。”

  ★听到新中国成立激动难掩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今年91岁的姜长贵曾参加过渡江战役,每每回想当年,“打过长江去”的嘹亮口号犹在耳畔。“后来,我又参加华东剿匪作战,主要搞机要密码工作。”

  1949年10月1日,姜长贵正在皖赣浙三省交界的山沟谷地里剿匪,当他从电台听到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激动心情溢于言表。“那时候,高兴极了!”

  时节如流。重温峥嵘岁月,姜长贵更感慨和平来之不易。“幸福生活还需要我们共同守护。”

  ★登上“辽宁号”无比自豪

  “最让我感到自豪的是,2011年,我登上了咱中国人自己的航空母舰辽宁号,亲手把我们的雷达安装在舰上,进行调试和交验。”崔子岩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研究所研究室高级工程师,回首壮丽70年的荣光时刻,他有许多故事要讲。

  1983年,崔子岩赴英学习。“到了英国,亲身感受到了我们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很明显。就拿收入水平来看,当时我们月薪六七十元,而他们普通讲师的月薪是六七百英镑,那时候英镑和人民币的汇率是五比一,也就是说我们的收入水平与他们相差五十倍之多。”

  崔子岩说,英国每年都有航海节,节日期间军港向游客开放,普及海洋知识、展示海军力量。“有一次,我登上英国的航空母舰,看着那宽敞的甲板,我心里就想,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的,他们有的,我们也一定会有!”

  “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崔子岩相信,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军舰下水,有更多的海上岛礁建设完毕,有更多自主研发的装备。“这是我们这些退休人员的心愿。”

  ★朝食武昌鱼晚品北京鸭

  前不久,西安和平电影院退休职工司马振亚刚刚结束了一趟欧洲游,他感到,旅游日益成为中国人小康生活的重要标志。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和境外旅游支出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境游市场。中国旅游业发展速度之快、规模之大,超过许多国家,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中国现象”。

  “我小时家里穷,上高中时每天要走七八里路,每当有其他学生骑着自行车,叮叮当当摁着车铃从身边经过,心里顿生一丝羡慕。”司马振亚说,如今,小汽车走进寻常百姓家,高速公路四通八达,高铁成为国内游出行新宠。“李白所说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已不再是梦想,我们可以朝食武昌鱼,晚品北京鸭。”

  “通信工具不断迭代升级,唐代边塞诗人岑参诗中‘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窘迫和无奈早已不见,万里之外,通过一部智能手机,向家人报声平安就如同邻里讲话那样随意。”司马振亚说。

  ★奥运扬眉吐气发展鼓舞人心

  1984年7月29日,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在第二十三届奥运会上为中国夺得第一块金牌,打破了新中国在奥运会金牌榜上“零”的纪录。“我们一群人围着电视机欢呼跳跃、热泪盈眶。”今年83岁的傅庚时过去在西安市体委工作,在新中国迎来70华诞之际,他最感怀奥运赛场中国人扬眉吐气那一刻。

  1994年,傅庚时调到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工作,担任《西安年鉴》主编。年鉴每年出版一卷,记载着西安发展成绩。“这些年,我也养成记录经济数据的习惯,退休后仍一直保持。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总量上升很快,特别鼓舞人心。70年来,中国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试想,这是怎样的历史跨越?”

  ★亲历科技发展祝福伟大祖国

  “科研经费投入不断加大,科研管理机制愈加灵活,科技成果转化通道越来越畅通……”9月25日,在省科技厅光电园生活小区院内,几位老同志聊起科技事业取得的显著成绩。

  郑胜金上世纪90年代在华阴市挂职,担任分管农业和科技工作的市委副书记。“我们在当地推广日光温室,联系农科院专家到地里给农民教育苗、移栽技术。农民不相信,我们就从试验示范抓起。一年下来,一个西红柿大棚就能收入五六千元。”

  当前,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在中华大地持续展开,中国明年将率先消除绝对贫困,减贫和绿色发展的中国成就有目共睹。郑胜金感慨地说,减贫成绩背后是诸多扶贫艰辛。“壮哉,脱贫攻坚!”

  78岁的吕锡灿过去参与了西安、宝鸡、渭南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项目,从事过科技成果评审、鉴定、管理等工作。他感受最深的是,国家政策红利不断释放,科技成果加快转化,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作用日益凸显。

  “经费是科研创新活动的重要保障。当前,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科研人员创新活力正在得到更大激发。”刘占明从财务管理的工作实践来说。

  袁林霞的公公是一名老革命战士,老人去世后,家人每年都会带着儿孙一起去寻访老人战斗工作过的地方,以此勉励晚辈努力奋斗。

  “我们是共和国建设发展的参与者,也是受益者。”老同志们畅谈中抒发对祖国的真挚热爱。“祝愿祖国繁荣昌盛!祝愿人民幸福安康!”

编辑: 罗亚秀

相关热词: 新中国 辽宁号 祖国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