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崇尚科学成为社会潮流

2019-09-18 09:06:39  来源:陕西日报  


[摘要] 这些问题,你能答对几道?2016年印发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明确了公众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知识和能力。掌握这些知识,从大的方面讲,关系到国家发展。根据国际经验,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公众具有科学素质的比例至少应达到10%;从小的方面讲,关系到每个人在现代社会能否更好地工作、生活。...

  原标题:让崇尚科学成为社会潮流

  漫川中学的孩子们围着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宏福索要签名。

  越来越多市民喜欢带孩子“逛”科技馆等科普场馆。

  这段时间,讲授垃圾分类的专家,被西安市各个社区抢着给社区居民讲授垃圾分类的科普知识,几乎每天课都排得满满的。

  “火”起来的,不仅是专家,还有中国科协科普中国e站。在西安市雁塔区西京社区科普教育馆,社区居民每天围着科普中国e站,饶有兴致地玩着里边的垃圾分类小游戏。

  刚刚过去的暑假,为了帮助孩子完成暑假科学作业,刘女士查找了很多关于垃圾分类的资料,跟孩子一起学习、讨论。

  一时间,垃圾分类掀起了全社会学科学的热潮。垃圾分类,是生活中一道科学必答题。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需要科学知识帮我们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1 公民科学素质,你达标了吗?

  火灾现场如何自救?如果发生地震该怎么办?地球公转和自转分别产生了什么的交替?……

  这些问题,你能答对几道?2016年印发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明确了公众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知识和能力。掌握这些知识,从大的方面讲,关系到国家发展。根据国际经验,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公众具有科学素质的比例至少应达到10%;从小的方面讲,关系到每个人在现代社会能否更好地工作、生活。

  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第十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我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7.87%,比2015年的5.51%提高2.36个百分点,保持了较快速度增长。这意味着我省大约每100个人中,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人有7.87个。

  7.87%处于什么水平呢?根据第十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2018年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到8.47%。资料显示,美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1988年已经达到了10%,2008年提升到28%;瑞典公民2005年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已经达到35%。

  “我们应该看到,虽然我们的增速较快,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与国内一些省市相比,与8.47%的国家平均比例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这已成为制约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社会进步的‘瓶颈’之一,与我省科教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称,与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需求还不匹配。”省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十三五’公民科学素质的目标任务是10%。普及科学知识,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是一项任务艰巨的基础性工作,统计数据每增加一个百分点都意味着科普工作的大幅进步。因此,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2 呼唤更多“网红”科学家

  今年3月,由中科院西安分院、陕西省科学院、西北大学联合主办的院士进校园科普活动,走进山阳县法官镇和漫川关镇几所中小学。在几天的活动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宏福、西安光机所陈中仁研究员、藏羚羊研究专家吴晓民、西安植物园祁云枝研究员等科学家为师生们作了多场科普及励志报告,并与学生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很多孩子都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真正的科学家。

  “原来植物这么有意思,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去发现更多植物的秘密!”听完祁云枝有关植物的科普报告后,漫川关镇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张现说。

  “我来到这所学校38年了。在我的记忆中,以前从没有科学家来过。希望能有更多的科学家来到我们山区学校,为孩子撒播科学的种子。”漫川中学校长董世英表示。

  然而,现实中很多因素制约了科学家从事科普活动的积极性。“一些科研人员不屑于做科普,认为科普是‘小儿科’‘不务正业’。从科研人员个人发展角度来讲,做科普确实会牵扯部分精力,也无助于申报职称、申请科研经费、获得科技奖励。”中科院西安分院科普主管李勃表示。

  这种情况正在不断改善。为了让科技人员成为科普主力,我省进行了积极探索:率先在全国成立高校科协联合会,发挥高校科协的力量,开展学术交流,普及科学知识,服务经济社会。同时,“大手拉小手”“开放实验室”等活动,也在全省范围内持续开展,为推动科技人员成为科普主力军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今年4月9日召开的全省科技创新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祁云枝受到表彰——她的原创科普作品精选《植物智慧》《植物哲学》《枝言草语》荣获2018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把科普作品纳入省级科技奖励,是对科研工作者从事科普工作的激励和肯定,也更坚定了我从事科普创作的信心和勇气。”祁云枝表示。

  2017年,西北大学地质系教授刘建妮联合多位热心科普的青年科学家,成立了青年科学家社会责任联盟,致力于团结国内外青年科学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今年,他们计划在全国贫困偏远地区开展100场科普讲座。“我们的队伍很庞大,科普路上我不是一个人。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科普的价值会被不断放大!”刘建妮表示。

  3 科普之翼托举创新智慧

  9月2日,在西安市电子三路西京社区看到柏景森时,他正在向老邻居们介绍他设计制作的美猴王无人机。

  西京社区离退办党总支书记程宏伟介绍,像柏景森这样的“老创客”,社区有70多位。“老创客”们设计制作的自动调节室内温度的换气扇、节能LED灯、家庭节水龙头等小发明,已经被很多社区居民使用。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在这个社区十分浓厚。

  这只是我省科普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省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针对人群特点开展了广泛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以激发科学兴趣为重点,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以农村科技服务为重点,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以促进科技创新为重点,实施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以提高科学决策能力为重点,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键靠科技创新,基础在于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必须以更加符合科技创新规律和时代需要的手段,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激发科学兴趣,让公众理解科学,让科学普惠民生。”陕西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房喻表示。

  为充分发挥陕西科技教育资源优势,加强公众科学素质发展研究工作,今年3月,省科协在西北工业大学成立了陕西省公众科学素质发展研究中心。

  在西北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看来,陕西省依托西北工业大学成立陕西省公众科学素质发展研究中心,将有助于发挥陕西省丰富的科技教育资源优势,加强公众科学素质发展研究工作,促进我省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长足发展。

  “增强公众科学素质是一项需长期坚持的工作,要有久久为功的劲头,要培育弘扬科学、崇尚科学的文化环境,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尚,让务实进取的科学精神在社会蔚然成风,让科技创新之树枝繁叶茂。”他说。

  他建议,加强教育科技界和社会各界的协同创新,加强产教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我们应该共同努力,让科普之翼托举创新智慧,使科技创新为地方经济发展、国家现代化建设、人类社会进步发挥更大的作用。”黄维表示。

编辑: 张洁

相关热词: 崇尚科学 潮流 素质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