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再走长征路|绥德师范:诞生陕北首个基层党组织

2019-08-13 08:30:37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读书勿忘救国,救国勿忘读书”——创建于1923年的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以下简称绥德师范),曾先后更名为陕西省立绥德师范学校、陕甘宁边区绥德师范学校、陕西省绥德师范学校等,是一所红色历史底蕴深厚的学校。...

  □记者 张姣姣

  “读书勿忘救国,救国勿忘读书”——创建于1923年的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以下简称绥德师范),曾先后更名为陕西省立绥德师范学校、陕甘宁边区绥德师范学校、陕西省绥德师范学校等,是一所红色历史底蕴深厚的学校。建校以来,绥德师范为中国革命和教育事业培养了万余名优秀人才,为西北地区党团组织、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特殊而重大的贡献,享有“革命基地,教师摇篮”的美誉。近日,“记者再走长征路”采访团来到位于陕北绥德城内的绥德师范旧址,探寻这所被誉为“西北革命策源地”活动中心红色学校的光辉历史。

  李子洲担任绥德师范校长

  上世纪20年代初,如何让家乡百姓开蒙启智,成为游学在外的众多陕北学子的一块心病。就在此时,在北大求学的李子洲、呼延震东和在天津南开中学上学的白超然获得陕西当局拟建绥德师范的消息,便立即联合陕北著名教育家杜斌丞等人四处奔走,随后在1923年5月终于将这所学校创办地争取到了陕北绥德。

  据绥德师范原副校长张杰介绍,1923年秋季绥德师范开学的消息,在陕北地区引起轰动。1924年夏,李子洲就任绥德师范校长后,辞退了旧教职员工中的封建腐儒,并从北大、北师大等学校聘请了共产党员王懋廷、王复生和进步知识分子田伯荫、杨明轩、常汉山等人到学校执教。他们大刀阔斧地进行教育改革,将马克思主义列为必修课,开设《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共产主义ABC》等课程。

  从绥师走出去的革命青年

  绥德师范倡导进步思想和先进教育理念,由此培养出了大批优秀人才,从这里走出去的革命青年,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2000年7月15日,习仲勋同志亲笔给学校题词:“陕甘宁绥德师范学校:革命英才的摇篮”。

  绥德师范先后向黄埔军校输送了贾春霖、刘志丹、杨国栋;向农民运动讲习所输送了霍世杰、李波涛、乔国桢;向上海大学输送了张肇勤、李维勤、柳长青;向甘肃军校、耀县三民军官学校输送了丁广智等学员。在学校校史馆里有一份1947年的统计资料:当时绥德师范自动报名参军的学生有56名,占在校学生总数的40%,其中女生15名,占当时女生总数的86%。

  值得一提的是,从李子洲开始,绥德师范一直都有依据现实生活创作通俗易懂的文艺宣传作品的优良传习。在上世纪30年代的学员中,出现了《创业史》作者柳青这样的著名作家。当时的绥德师范文艺班,为新中国文艺事业发展培养了一批知名艺术家。

  点燃陕北革命星星之火

  1924年秋天,在绥德师范开学典礼上,李子洲公开宣称自己“为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种子而迁就此职,并非只为师资教育、个人职业”。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让绥德师范一批进步师生积极向党靠拢。经中共北京区委批准,李子洲于1924年10月发展教师田伯英为中共党员,并于1924年11月成立中共绥德小组。这是陕北的第一个基层党组织。“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点燃了陕北革命的星星之火,绥德师范成了陕北有志青年最向往的地方。”据绥德师范校史馆讲解员介绍,1925年年初,在原中共绥德师范党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陕北第一个中共党支部——中共绥德支部,李子洲被委任为书记。自此陕北有了共产党的领导,陕北地区的革命事业翻开了新的一章。

  绥德师范在大革命时期成为陕北革命活动的中心地,也是陕北共产党的策源地,在当时被誉为“陕北的上海大学”“陕北革命的指挥中心”。大革命失败后,虽然绥德师范多次被国民党查封,但革命活动从未中断。

  绥德解放后,绥德师范被边区政府接管,这里实际成为党培养各级干部的学校。新中国成立后,绥德师范继续培养各类师范生。

编辑: 罗亚秀

相关热词: 绥德师范 陕北革命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