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共同见证·庆祝改革开放40年 土地上的春讯

2018-12-17 07:59:41  来源:陕西日报  


[摘要]1978年夏秋之际,安徽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小岗村20户人家100多口人,大多数需要讨饭才能活下去。这一年的冬天,小岗村18位农民在一张“包产到户”的字据上捺下了充满悲壮意味的18个红手印。他们一致认为,要想大家不吵不闹,都有碗饭吃,就不能再维持原来生产队的模式,只有分开一家一户地干才能吃饱饭。这一纸带有手印的“契约”,成为记录中国农村改革历史性突破的重要文物。...

  1978年,岐山县岐星村的致富带头人冯德玉(右二)与村民查看小麦生长情况。 张毓秀摄

  记者 沙莎

  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中是特别的地方。

  1978年夏秋之际,安徽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小岗村20户人家100多口人,大多数需要讨饭才能活下去。这一年的冬天,小岗村18位农民在一张“包产到户”的字据上捺下了充满悲壮意味的18个红手印。他们一致认为,要想大家不吵不闹,都有碗饭吃,就不能再维持原来生产队的模式,只有分开一家一户地干才能吃饱饭。这一纸带有手印的“契约”,成为记录中国农村改革历史性突破的重要文物。

  1992年2月10日,志丹县杏河乡杨家岭村在第一次责任田划分的基础上再次进行土地调整。 胡国庆摄

  小岗村的做法震惊中国。在经过一系列讨论后,1980年,中共中央75号文件出台,文件指出,“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地区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正式确认了“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的合法地位。

  1988年,陕西省农村工作会议召开。 资料照片

  仅仅一年时间,全国实行“双包制”的生产队就上升至86.7%,一股强大的时代潮流在全国涌动。

  40年前,发端于小岗村的“大包干”成为改革开放第一声春雷。 汪强摄

  1979年1月2日,《陕西日报》刊登文章《纠正平均主义 保证多劳多得——兴平县大皋公社正西大队的调查》。正西大队的经验又一次证明,坚决贯彻执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切实纠正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就能调动广大社员的劳动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1987年12月1日下午,中国第一宗土地公开拍卖在深圳正式举行。 刘庭芳摄

  1982年1月,中共陕西省委召开工作会议,重点研究稳定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问题,会议提出要加强农业工作,千方百计争取农业的全面发展。

  1978年,袁家村班子成员(从左至右:郭建军、陈素云、郭裕禄、张文西、王志学)带领村民走上致富道路。 张毓秀摄

  在陕西的土地上,农民生产的热情开始高涨,1983年,全省99.2%的生产队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陕西粮食总产量超过1000万吨,创历史最高。

  小岗村原生产队副队长严宏昌后来回忆道,社会主义要的是什么?要的是不断前进,不断发展,是领导着全国人民过上富裕生活。

  1979年,西安市长安县马兴公社农民在田间劳作。 赵康摄

  伴随着土地上的春讯,一系列关于农村、农民的政策纷纷出台。1983年,人民公社退出历史舞台;1984年,《国务院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发布,农民由此获得在城市合法生存的权利;1986年6月25日,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土地管理法颁布;1987年12月1日,深圳敲响了新中国土地拍卖第一锤。

  改革开放让中国人对土地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土地的温度与能量激发着每一个渴望富裕的中国人。

  上世纪80年代,农业机械在农村广泛使用。 姚歌民摄

  改革之声

  社会主义要的是什么?要的是不断前进,不断发展,是领导着全国人民过上富裕生活,并不是叫全国人民去到处要饭,去贫穷。

编辑: 罗亚秀

相关热词: 农村 改革 小岗村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