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历博改造升级 采用多媒体投影技术让文物活了起来

2018-05-19 12:08:50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摘要] 淳化大鼎为西周早期文物,1979年在淳化县史家塬出土。通高122厘米,口径83厘米,重226千克。是迄今世界上最大、最重的西周时期青铜器,也是迄今出土的圆鼎中最大者,是研究西周早期周人分布和青铜器铸造工艺的重要资料,也是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淳化大鼎

  淳化大鼎为西周早期文物,1979年在淳化县史家塬出土。通高122厘米,口径83厘米,重226千克。是迄今世界上最大、最重的西周时期青铜器,也是迄今出土的圆鼎中最大者,是研究西周早期周人分布和青铜器铸造工艺的重要资料,也是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同日,陕西历史博物馆升级改造后的基本陈列正式开门迎客。

  游客在参观兵马俑时感受到了和过去不一样的感觉:灯光突然灭了之后,其中一个兵马俑逐渐由灰色变成了彩色。这是什么原理?华商报记者采访了陕西历史博物馆陈列展览部副部长姜涛。

  采用多媒体投影技术让秦勇显色

  陕西历史博物馆基本陈列的升级改造,不仅增加了近十年来我省每年入选“全国考古十大发现”的展陈内容,在展示手段和效果上也有了很大变化。

  5月17日晚,有幸在“博物馆之夜”活动中抢先参观了新陈列的西安市民赵先生说,展示效果比以前更加吸引人了,特别是参观第一展厅后半段的兵马俑时,灯光突然暗下来后,其中一个兵马俑身上开始逐渐出现鲜艳的颜色。“效果看起来很好,但不知道是运用了什么新技术?”

  据姜涛介绍,秦俑原本是有颜色的,由于秦俑出土后容易风化,加上当时还不具备颜色保护技术,因此大家看到的多是灰色的。现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已经掌握了出土秦俑颜色的保护技术。

  “为了让公众看到秦俑本身的颜色,这次升级改造时采用了真彩秦俑多媒体投影技术。简单来说,就是用高清投影仪来实现的。秦俑身上分区域慢慢出现特定的颜色,是事先进行了精细抠图,将相对应的颜色光线打在秦俑身上特定位置,逐渐使其展示出秦俑本身的颜色。一是为了展示秦俑本身的颜色,二是同时把这些年取得的文物保护新技术进行一个直观展示。”

  “兵马俑展区采用多媒体投影技术,秦俑身后的大屏幕背景墙循环播放整齐的秦军军阵画面,和前面打在秦俑身上的多种光效相结合,使秦军的强大气势更加突出,同时也让文物通过这些新技术活了起来。”

  “以后有可能采用更新的展示方式”

  华商报记者注意到,除了秦俑展区的光影效果很特别,在多个区域还出现了看似一幅画,但画中的人物形象却都会动。姜涛介绍,这其实播放的是动漫,通过这种形式的展示,可以让背景知识的介绍更清楚。对于3D展示等许多更新的展示方式,以后将会根据情况采用。

  开辟国宝馆也是本次升级改造的一大亮点,5月18日国宝厅也和升级改造后的基本陈列一起正式开放,展出的正是之前预告的淳化大鼎。整个展厅只展出这一件重点文物。淳化大鼎被放置在大厅正中的大玻璃罩子里,介绍文字也完全是拟人化的。靠墙区域有一排显示屏,介绍的是和鼎相关的知识。

  姜涛说,国宝厅重点文物的展示采用的是打开“宝盒”的形式,通过电子显示屏等多媒体手段来深度解读相关背景知识。按照计划,每件国宝将展出三个月,列在名单上的陕西顶级文物珍品有一百件(套)。

  《文物陕西》首发 数字博物馆移动馆启动

  全国“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主场地在上海,陕西历史博物馆两大展览——“长安丝路东西风”、“绵亘万里──世界遗产丝绸之路”,荣获“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这一中国文博界最高“奥斯卡”奖项。

  陕西“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主场地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由陕西省文物局主办。当天,《文物陕西》图书首发,陕西数字博物馆移动馆启动,为15家社区博物馆授牌,为“我心中的博物馆”有奖征文大赛及首届陕西历史文化动漫大赛的获奖者颁奖,启动了陕西“互联网+文物教育”平台。此外,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举办了文化创意大赛颁奖典礼暨高峰论坛,汉阳陵博物馆推出了“古彭遗珍——徐州汉代诸侯王陵及王室墓出土文物特展”等活动。

  华商报记者 马虎振 摄影 强军 赵彬

编辑: 刘艳宇

相关热词: 西周文物 淳化县史家塬 青铜器 展览文物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