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坐诊近40年、95岁的吴合医生走了 遗体和角膜都已捐献

2019-07-29 09:35:14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摘要]轻轻的,她走了,没有带走一片云彩。那个离休后还坚持坐诊近40年、从医71年的吴合医生去世了,95岁高龄的她,走得平静安详。遵照生前遗嘱,儿女已经为她完成了眼角膜和遗体捐献,在另一个世界里,或许她还在给患者看病,因为这是她一辈子最喜欢的事情……...

1.jpg

  她的职业观:

  从医71年,离休后坐诊近40年

  “医生最重要的标准——当个好人”

  她说身后事:

  不抢救,要安静地离开

  不要送花圈,不要买寿衣,一切从简

  她的公益心:

  资助贫困生七八十个,金额近7万

  给外孙女送的结婚礼物是一份“给贫困生的捐助”

  轻轻的,她走了,没有带走一片云彩。那个离休后还坚持坐诊近40年、从医71年的吴合医生去世了,95岁高龄的她,走得平静安详。遵照生前遗嘱,儿女已经为她完成了眼角膜和遗体捐献,在另一个世界里,或许她还在给患者看病,因为这是她一辈子最喜欢的事情……

2.jpg

  >>老人安详去世

  遗体和角膜都已捐献

  华商报在2015年7月21日A07版、2016年3月30日A06版,曾报道过这位可敬的老医生坚持义诊、资助贫困学生的事迹。当时,90多岁的她虽然早已从陕西省友谊医院离休,但仍坚持在医院和家里义务坐诊30多年,因为看病认真、用药便宜效果好,备受患者信赖,还有人专程从外地慕名来就医。

  “妈妈是7月26日10时28分逝世的,她走得很安详,谢谢大家的关心。”7月28日下午,在西安市边家村一小区内,老人的大女儿朱建平告诉记者。

  这里就是老人临终前居住了好几年的地方,直到一年前,还坚持在家里接待慕名而来的患者,最后因为没有力气支撑不下来才停止。屋子里陈设简单,客厅里放着一张大桌子,老人用来接待患者、整理资料,四周仍摆着老人编著的书籍和患者的病历资料,卧室内一张小小的单人床,就是休息的场所。

  朱建平说,母亲是平静离开的,遵照她的意愿,没有进行插管等抢救。24日,母亲在家里昏迷,送到了工作多年的友谊医院,两天的保守治疗后,安详地走了,“她之前给所有的家人都叮咛过,不抢救,要安静地离开。”

  早在2001年,老人就亲自填写了遗体捐献申请,并立下遗嘱:“自愿捐献遗体、眼角膜,不要送花圈,可将准备买花圈的费用捐助失学儿童上学用。不要买寿衣,一切从简。”看到这样的遗嘱,令人动容。

  朱建平说,母亲去世后,全家人在病床前鞠躬,医院领导和医护人员也赶来,大家一起简单地告别,随后空军军医大学就派救护车将遗体带走,捐献了眼角膜,大学和眼库都送来了荣誉证书。不设灵堂、不摆花圈,全家人聚在一起,分享母亲传承给家庭的敬业精神、对医学的热爱,以及善良、快乐的人生态度。

4.jpg

  >>人生充实而精彩

  离休后仍义务“超期服役”

  吴合老人的人生充实而精彩,她1924年出生于河北,从小在上海长大,父亲是获得“庚子赔款奖学金”留美的医学专家,一生崇尚治病救人,吴合在书香家庭长大,从小父亲就给她看居里夫人传记,被教育要善良、独立、诚实、质朴,对家里常年上门求医的患者心怀尊重。

  她1948年从上海医学院(现复旦大学医学部)毕业,1954年转至陕西省友谊医院,并在该院创建了西北地区第一家变态反应科,主任医师,第五届陕西省人大代表。多次荣获“医德奖”“模范共产党员”。2016年4月,吴合当选敬业奉献“中国好人”。

  “医生最重要的标准——当个好人”“只要让看病,不给工资也行”……这都是吴合老人说的。

  在同事的记忆里,她上班从来风雨无阻,业余时间还要出门巡诊,冬天都是穿着毛衣睡觉,因为这样半夜爬起来不冷。

  1979年,55岁的她光荣离休,但她离不开工作、病人,主动要求“超期服役”。于是,医院返聘了她。这一坐,又是30多年。最后几年,吴合身体健康发出警报。院领导担心她不能承担这种高强度工作,多次劝说老人在家颐养天年。但吴合表示,看病救人是自己生活的重大意义。实在没辙,2014年,该院领导“通牒”不给返聘工资了,其实也就几百元钱。但吴合从来没把工资放在心上,她说:“不给钱没关系,只要让我看病就行。”2016年,因为不慎伤到腰膝无法下楼,她就改在家里出诊,由女儿朱建平在一旁帮忙。

  >>努力用最便宜的药治好病

  一辈子唯一爱好就是看病

  “母亲主要从事内科和过敏性免疫变态病的治疗,每次看病,都先让患者读书。”朱建平说,很多患者都说第一次遇到让病人先读书学习的医生,读的书是吴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编写的关于免疫治疗的小册子,让病人读书就是要让他们了解自己的病因、病情,对患者的自觉治疗很有帮助。努力用最便宜的药、最简单的治疗方法将病人治好,患者一般吃一个月的药才花五六十元钱。

  记者问吴合老人晚年有什么爱好,“姥姥就没有晚年,她根本闲不住,一辈子唯一的爱好就是看病。”外孙女孙雅楠说,姥姥平常就是看病,或者整理患者资料,还有一些写书的资料,个人生活极其简朴。

  >>她送外孙女的结婚礼物是“贫困生捐助”

  “你知道姥姥给我的结婚礼物是什么吗?是一份给贫困学生的捐助,当时婚宴上大家都给姥姥鼓掌。”孙雅楠说,当时是2008年,婚宴上姥姥说不给红包,送给她几个贫困学生的捐助,以后还会以她的名字继续捐助更多的学生,当时全场都为这样特别的姥姥点赞欢呼,她觉得骄傲极了。后来,姥姥给几个孙子外孙女都分有贫困学生名额,姥姥自己出钱,名誉留给孩子们,至今她还收到贫困学生的感谢信。在姥姥资助下得以正常读书的贫困学生有七八十个人,资助金额近7万元,送到家里的感谢信有几大袋子。

  另一个外孙女尚思是从温哥华赶回来的,她在当地是一名护士,她陪伴了姥姥最后在医院的时光。尚思说:“遇到难治的病人,姥姥会反复钻研,正是这种对医学的热爱,对患者的关心,将我也带入了医学领域。有这样的姥姥真的很幸运。”

  在吴合老人的患者微信群里,当女儿发出老人去世的消息后,患者们纷纷表达不舍:“一路走好”“吴合医生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医生,她对病人更像长者关心家人一般,永生难忘”“百姓的好医生”“愿她在天堂里依然幸福快乐”…… 华商报记者 李琳

  想替妈妈说的话

  我今身九十五岁,

  生命止步于2019年7月26日10时28分。

  今日的天很蓝,太阳好温暖,

  我愿,手扶墙,挪到窗台,举首望青天,感觉白云翩翩。

  我愿,乘轮椅,行至巷道,抚指树干,感受东风千千。

  哦,若能倒退三年,我还在上班,给患者诊断,疾与病不返。

  若再退二十年,往返母校的讲台,抒发对上海医学院的情怀。

  且当再退三十年,忙碌在医疗队乡间,为他们送药,还为他们亲身输血。

  可能的话,退还在游击队医院,医生护士一人担,救八路军和战俘伤者,兼顾培训护理人员。

  当然更想退至医学院课桌前,再聆听教授们的详细指点,拥抱一下闹学潮被国民党搜捕时,护在我前面的那些、那些同学。

  倘若再退几岁,那是我的童年,游泳跳水,嬉戏在黄浦江边……

  心愿,足以实现,何必往返回当年。

  人,要想取得自己具有最大的成功,就是把喜欢的事做到极致。

  我将继续用眼角膜详视人间,

  用亲身遗体给空军军医大学学生们做教学指南。

  来年,我还给你们看病,

  来世,我将祝人类康健。

  女儿 朱建华

编辑: 罗亚秀

相关热词: 吴合 患者 坐诊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