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家园深入的美丽——十三省区市政协媒体联合采访见闻

2018-11-21 08:34:26  来源:各界导报-各界新闻网  


[摘要]重访精准扶贫首倡地,聚焦武陵山区域发展。10月30日至11月1日,由湖南省政协办公厅主办、湘声报社承办的“政协云媒”合作研讨会暨13省区市政协媒体“重访精准扶贫首倡地寻找家园深处的美丽”联合采访活动在湖南举行。...

 

十八洞村村规民约
十八洞村
圣弗朗西斯科城堡
翁布里亚爵士音乐节
      □记者刘菁

 

  编者按

  重访精准扶贫首倡地,聚焦武陵山区域发展。10月30日至11月1日,由湖南省政协办公厅主办、湘声报社承办的“政协云媒”合作研讨会暨13省区市政协媒体“重访精准扶贫首倡地寻找家园深处的美丽”联合采访活动在湖南举行。

  陕西、吉林、安徽、山东、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山西、甘肃、宁夏等13省区市的政协媒体,共同参与了由湘声报社发起的“政协云媒”正式上线仪式,协商通过了“政协云媒湘西倡议”。此外,还参加了湘鄂渝黔四省市政协助推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扶贫合作座谈会,见证了区域联动履职的新成果。

  重庆秀山洪安边城,湖南花垣茶峒边城、十八洞村、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3天时间,采访团一路感受这些地区充分发挥旅游、生态等资源优势所带来的蝶变,思索记录产业扶贫的“武陵山模式”。

  十八洞村:

  精准扶贫首倡地的“旅游实践”

  武陵山片区分属三省一市,山同脉、水同源,虽是大美之地,曾经也是至贫之地。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武陵山区,走进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的苗族风情小寨——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自此,十八洞村开始依托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大胆推行发展乡村旅游脱贫致富的构想。

  来到十八洞村,采访团沿着当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的足迹,边走边看。短短5年,这个曾经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的典型贫困村道路通了、寨子靓了、村镇银行有了、邮政服务点进村了、游客多了、产业火了,村民的钱包鼓了、笑容甜了。

  2013年,该村人均纯收入仅1668元,到2017年人均收入突破万元。2017年2月,湖南省扶贫办宣布该村脱贫摘帽。十八洞村成为湖南省首批脱贫的贫困村和全国精准扶贫的一面旗帜。

  村里还成功探索出猕猴桃种植、湘西黄牛养殖、苗绣手工等产业为主的“旅游+”扶贫发展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时要求,“不栽盆景,不搭风景”。眼前的十八洞村,完全保持了原生态的苗族建筑风格特点,修旧如旧,全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全面完工,青石板路、停车场、一期游步道、村大门完成了改造并投入使用。

  在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为了更好地引导农家乐发展,十八洞村对农家乐接待户按区编号管理,并捆绑经营,实行“五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接团、统一分流、统一结算、统一价格、统一促销,一方面防止了恶意竞争,另一方面有利于农家乐保证品质。

  思路清则道路活。十八洞村利用村里闲置的土地,与花垣县苗汉子合作社“联姻”,组建了花垣县十八洞村苗汉子果业有限责任公司,流转土地1000亩打造猕猴桃产业化基地,将农业产业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进行了“113工程”建设,即每家每户种植10株冬桃、10株黄桃,养殖300条稻田鱼,并将桃子采摘权和稻田鱼捕捉权对外出让。仅此一项,每户农户投资只需400元左右,3年后即可实现创收近5万元。同时,村里还积极挖掘苗族文化元素,提升十八洞村文化品位,农家乐围绕苗族文化开展特色化服务项目,共同开发苗绣文化旅游商品等。

  据介绍,未来十八洞村将形成“一带四”的产业格局,即以乡村旅游业为核心动力,带动以猕猴桃为主的种植业、以湘西黄牛为主的养殖业、以苗绣为主的手工艺加工业、以“旱涝保收”为主的劳务输出业,从而支撑起整个乡村旅游扶贫发展格局。

  华谊兄弟(长沙)电影小镇:

  从意大利“搬来”的风情小镇

  国庆前夕,位于湖南湘江新区大王山旅游度假区的华谊兄弟(长沙)电影小镇开园试运营。随后的十一黄金周,湖南音乐文化周和翁布里亚爵士音乐节在小镇精彩上演,意大利艺术家在仿阿西西山城古堡前,用音乐诠释着欧洲文化,让小镇迅速在湖南人的朋友圈里火了一把,一度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

  这座意大利风情的电影小镇为何一夜爆红?小镇是如何找准特色定位?又是如何因地制宜将产业与文化并进齐驱发展的?11月1日,13家省级政协媒体负责人和记者组成的以“寻找家园深处的美丽”为主题的联合采访团来到小镇,寻访它的别样魅力。

  大胆探索文化旅游创新

  国庆长假期间,小镇举办了首届“镇上有个音乐节·翁布里亚爵士长沙”。音乐节与小镇独特的意大利建筑风貌、电影艺术文化主题融为一体,爵士乐也从音乐厅和剧场走了出来,音乐人出现在小镇的街头、剧场、广场等地。

  “国庆试营运期间,我们采取了限流措施,仍然挡不住市民蜂拥而至的热情。”华谊兄弟(长沙)电影文化城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这个小镇异域风情街区里,来自威尼斯的传统面具大师MaregaCarlo将自己的作品向长沙市民展示,街区里还能找到意大利的手工箱包、正宗披萨。

  小镇总投资超过34亿元,项目整体选取“意大利风情”与“老长沙文化”两个主题,第一期1:1复刻意大利建筑,还有9纵7横16条道路、5座广场、1条堤岸、22座桥梁。小镇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

  威尼斯集群总监、文物修复专家SergioCalo说,小镇分为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山城”阿西西,真实还原了两座城市的一角,通过色彩、建筑等多重因素作用,采用不同石材、墙面,以及一些做旧的处理,让小镇显得更加原汁原味。阿西西的建筑多为玫瑰色,特征十分鲜明。

  “镇上的35栋建筑,每一栋都能在意大利找到原型。”有关负责人介绍,如意大利拉斯佩齐亚火车站、阿西西市立绘画美术馆、圣弗朗西斯科城堡、斯马拉歌剧院等,这些知名建筑都被“搬”了过来。

  产业与文化齐驱并进

  在2018中国特色小镇博览会上,华谊兄弟(长沙)电影小镇获评“特色小镇优秀解决方案奖”。

  全国特色小镇有上千个,如何突出其特色产业定位?华谊兄弟(长沙)电影小镇综合自身的资源禀赋,以电影为主题,打造文化、旅游、体验、休闲度假等于一体的聚集地,通过“电影文化体验+电影文化游乐”的方式,带领游客走进电影世界。

  在功能运用方面,小镇是影视拍摄场景地。

  在娱乐体验方面,小镇广泛运用VR、全息等技术,打造了“解密达芬奇”“漫游意大利”“电影工坊”等IP体验项目,以及“功夫”“芳华”等12个电影场景。

  在产业发展方面,小镇形成了以电影文化产品、旅游文化产品、民俗文化产品等为主的产业链。

  小镇还注重与影视机构、明星互动,一些新片发布会、明星见面会等活动将会积极导入到小镇举行。

  如何把小镇文化提炼出来,并与当下的生活方式紧密融合?有关负责人表示,小镇正在建设中的老长沙区域,复原了十大民国建筑,并汇集了湖湘本土餐饮、特色演艺、传统手工艺品及手工作坊、民俗风情民宿客栈、婚庆产业等,充分还原“老长沙”城市景象。

  此外,小镇还将在古建筑保护、非遗传承等方面有所作为。让文化在小镇可感、可知、可行、可融。

  浔龙河:从省级贫困村到全国知名小镇

  踏进浔龙河小镇,青山绿水围绕、道路整洁宽敞、徽派建筑错落有致、吃住游功能齐全;丛林深处,一栋栋造型独特、精巧的星空木屋酒店和玲珑剔透的地球仓酒店随地而生,时隐时现,与山体和树林相依相伴,融为一体。创客街、民宿街、好呷街、土菜街、休闲街各具特色。

  七山二水一分田、闭塞贫困、致富无门,曾是浔龙河村的基本村情。但此次深入探访,采访团很难找到曾经的省级贫困村的痕迹,落后面貌彻底改观。

  盘活乡村资源促进民生改善

  村委会人员介绍,村民集中安置区“有天有地有院子有门面”,水电路气网和科教文卫体等配套设施齐全;全面引进城市公共配套设施,村民活动中心及广场、农民菜园、农贸市场、自来水厂等公共项目,带来了农村生活方式的转变和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浔龙河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及风貌,被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来,打造了云田谷、童勋营等景观,让村民也让游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美丽乡村+生态社区+特色产业”,这就是浔龙河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浔龙河项目发起人柳中辉理想中“城镇化的乡村,乡村式的城镇”。柳中辉说,浔龙河的发展定位就是打造一个为当地农民提供城市生活品质,为都市人提供田园生活需求,以生态旅游为主导产业的田园综合体。

  如何全面兼顾农民、政府、企业三者合作共赢?如何解决发展过程中的人才、资金问题?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和意义?如何解决群众共同致富问题?

  座谈会上,采访团一行将话筒对准了“总策划师”柳中辉。

  2009年,柳中辉放弃外地亿万生意,回到家乡当起了“村官”,怀揣着新型小城镇的梦想。他从盘活乡村资源和促进民生改善两部分入手,农民将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出让、流转或置换,以土地资源支持项目建设,通过项目建设实现致富增收。

  村里的山、林、水、田、土都可以流转,按照每年每亩耕地600斤稻谷、林地150斤稻谷、水塘坡地200斤稻谷的价格折算成现金,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村集体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停车场、加油站等经营性项目,村民成为股东;通过土地增减挂钩政策推动村民实行集中居住,村民拆除旧房后获得约59万元的补偿,凭旧宅基地可在集中居住区置换一套新房。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起推动和监督作用,村民全程参与和分享,确保民生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在此基础上,一批生态农业、养生、休闲旅游等产业项目被引进。如今,浔龙河形成了“教育产业为核心、生态产业为基础、文化产业为灵魂、康养产业为配套、旅游产业为抓手”的产业格局。“在处理几方关系上,我们把政府比作董事长,管大导向;我们企业作为总经理,负责操盘;农民则是股东,享受分红。”省政协委员、湖南棕榈浔龙河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聪球打了个比方。浔龙河模式能否复制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国生态宜居示范村、2017年度全国文明村、农村基层治理十大创新案例等荣誉纷至沓来……浔龙河成功了!但“能否复制”是每一个到浔龙河考察的人一定会提出的问题,这也是13省市区政协媒体采访团成员最为关心的问题。

  柳中辉的答案是:“距城市半小时车程以内,交通方便、环境优美的强三线城市近郊型农村,都可以广泛复制浔龙河模式。”

  成为中国农村变革和发展的探索者、实践者甚至能够成为推动者,将浔龙河打造成全国可复制的品牌,是柳中辉的梦想。

  今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第一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年规划,其中提到了系统解决“人、地、钱”难题。具体怎么去破解这一命题,全国各地都处于探索阶段,而浔龙河或许率先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样本。

  根据实践,浔龙河探索了这样的发展模式:采用“资本下乡+土地改革+生态供给”的新路径,尤其是在管理农村土地的过程中,浔龙河村从确权到置换流转,再到开发使用,使土地资源从固化走向流通,形成了完整清晰的价值增值链条。

  《各界导报》2018年11月21日 第4184期第四版

编辑: 陈晶

相关热词: 十三省区市 政协 媒体联合 采访见闻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