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民以食为天”,对于美丽的花儿古人自然不会放过,我国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吃花史。第一种被吃的是菊花,《诗经》中“采蘩”采的就是白色小野菊,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最早的吃花记录。屈原也把吃菊花的经历写了下来,所谓“夕餐秋菊之落英”。也就是说,春秋战国时期,古人直接吃花,菊花当药当菜吃。
随着饮食文化的发展,到了汉代,大家开始花样吃花,菊花酒、兰花酒和芍药酱盛极一时。唐代重阳节甚至有了吃菊花的习俗。武则天时期,花的地位更高了,不仅每年农历二月有游园赏花的活动,宫女们还要集体采花,制作一道宴席珍品“百花糕”。宋代吃花风行,老百姓家家都爱做各式花汤。元代出现最早的熏制花茶,人们开始喝花。清代时,鲜花作为一种食品,制作方法已经多达20余种,可谓集历代吃花之大成,直到今天,花朵入食也是一种高雅的饮食文化。
既然吃花有这么多好处,那么为什么生活中吃菜却比吃花更加普遍呢?
其实花中含有特殊物质,不能长期吃,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吃花不像吃菜那么普及的原因。比如北方有吃槐花的习惯,但槐花在人体内能分解出一种感光性物质,有些人对这种物质敏感,吃过槐花后皮肤经阳光直射,就有可能导致代谢障碍,诱发日光性皮炎。再如,蒲公英在中医上的作用是消炎,但胃肠道不好的人不能吃。桃花富含的苦杏仁苷可以排毒养颜,吃少了可排毒,吃多容易拉肚子。所以食用花卉一要遵从传统,遵从科学推荐。没有列入的要谨慎食用,从来没有人吃过的花千万不要吃。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张秀新)
编辑: 罗亚秀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