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风骨傲岸•柳色青青”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西安市长安区进行社会调研。该实践队以“无畏七十年风雨昂首走来 继承柳青精神续写新华章”为主题,以皇甫村的创业发展历程和柳青精神的传承为主要内容开展活动。
活动伊始,实践队员们走进了西安市长安区创新创业中心,系统的了解双创中心的组织架构,运作模式以及创新创业理念。在双创中心企业内部,大家与优秀的创业者代表就创业初期的想法、创业路上的挫折、入驻双创中心之后的整体发展等内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交流中了解到创业需要的不仅仅是机遇、政策,更重要的是像《创业史》中梁生宝一样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工作人员也鼓励大家以柳青先生为榜样,艰苦奋斗,牢记使命,勇敢前行,紧跟时代步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刘田民讲述柳青的故事
23日,实践队一行来到了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王曲街道神禾源畔的的柳青纪念广场,在这里大家见到了柳青笔下《创业史》中的人物原型——刘田民老人。这位七十四岁的老人,已经自愿在柳青墓园坚守了十九年,墓前致敬过后,老人深情的为大家讲述了柳青前辈的一生,话语之中的“俺柳青伯”透露出了老人对柳青前辈的敬仰与尊重,交谈时的几度哽咽更体现出了老人对前辈的感恩与怀念。临别之际,老人拉着队员的手用淳朴的乡音嘱咐道:“你们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要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家做贡献哩!”他的目光一直注视着大家离开,回头望去,爷爷胸前的党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犹如柳青前辈的一生,绽放着璀璨的光芒。
皇甫村村委会合影
24日,队员们走进皇甫村村委会,皇甫村村干部就传承柳青精神,谱写皇甫村“新创业史”等方面向大家展开了介绍,针对于前者,皇甫村整合了村上196亩闲置空地和302户老旧房屋,发展民宿经济与红色旅游产业,恢复老西台,碾场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业史》中的农耕场景,让游客体验原生态乡村生活,勾起人们记忆深处浓浓的乡愁。后者,皇甫村村委会积极响应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在长安区的“柳青精神传承工程”中,有16个项目将在皇甫村逐步展开,这是皇甫村难得的机遇,党支部委员董雪利说:“柳青是皇甫村发展的金字招牌,《创业史》是我们皇甫的传家宝,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们皇甫一定会实现乡村振兴,续写柳青笔下未竟的梦想。”
董雪利女士为实践队题字
柳青前辈笔下的梁生宝是国家领导下坚韧不拔和艰苦奋斗的社会主义创业者,双创中心的创业者是政府支持下迎难而上和百折不回的社会主义奋斗者。作为新时代接班人,实践队员们也勉励自己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志存高远,发扬柳青前辈脚踏实地干实事的精神,坚持从实际出发,把人生的路一步步走稳走实,在困境中更不能忘记前方的路,将前辈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永远的传承下去 。
编辑: 张洁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