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滨区充分发挥多党合作制度优势,聚焦基地建设、模式创新和品牌培育,着力形成“党派建基地、基地抓服务、服务育品牌”的社会服务工作新机制,有效拓展民主党派的履职渠道。
围绕党派建基地,搭建社会服务平台。着眼推动多党合作所长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深度融合,汉滨区将社会服务作为民主党派发挥作用的重要抓手。各民主党派区委会结合各自优势特点,按照“一党派一基地”的思路,率先实现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四个区级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基地全覆盖,为民主党派开展社会服务提供了平台载体,有效促进社会服务由开展的随意性向规范性、资源的分散性向聚集性、工作的临时性向常态化转变,提升了社会服务的规范化、精准化、实效性。
围绕基地抓服务,创新社会服务模式。着眼民主党派界别特点和社会服务基地自身优势,坚持“一基地一模式”的思路,创新形成了以基地为主导的输出式、输入式、双向式三种社会服务模式,其中民盟和民建区委会社会服务基地分别以普法宣传、法律咨询、法律帮助和销售助农、就业服务、解困救难为内容开展社会服务,属于“输出式”模式;民进区委会社会服务基地以送教送培、健康教育、爱心捐助为内容开展社会服务,属于“输入式”模式;农工党区委会社会服务基地以阳光义诊、健康讲座、捐助慰问、奉献爱心为内容开展社会服务,属于“双向式”互补模式,增强了社会服务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围绕服务育品牌,扩大社会服务影响。着眼支持区级各民主党派培育打造“汉滨同心”工作品牌,坚持“一品牌一特色”的思路,支持各民主党派区委会打造“书香民盟”“暖冬民建”“智汇民进”“农工护绿”等特色品牌,目前已建成民盟区委会“书香民盟”社会服务基地,有效将培育打造民主党派品牌与社会服务基地结合起来,推动社会服务从“做实事”向“树品牌”深化,持续提升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的知晓度与影响力,着力推动形成以服务促发展、以品牌聚合力的良好局面。(来源:汉滨区委统战部)
编辑: 孙璐莹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