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张璐 文/图
9月25日,西安市新城区长乐中路街道西光社区门前格外热闹。优一佳生活超市负责人张海霞在志愿者但禄萍的帮助下,踮着脚张贴海报。橙色海报上“温暖驿站、爱心传递”的字样格外醒目,海报下方“累了渴了,请进来坐坐”的小字,像一句温柔的邀约,悄然温暖着过往行人的心。
西光社区党委书记任晓超(左)为新春来餐厅授牌
当日,新城区慈善会联合西光社区开展的“一餐暖饭”公益项目正式启动,新城区慈善会、长乐中路街道办事处等单位共同参与,为学大教育、新春来餐厅、优一佳生活超市等36家商户授牌,标志着“社区温暖共同体”正式成立。这些分布在社区各处的商户,从此多了一个身份——“温暖驿站”:为外卖骑手、独居老人、外来务工人员及学生群体,撑起一片便利又贴心的小天地。
“项目的起点,是网格员脚下的‘民情账’。”西光社区党委书记任晓超告诉记者,网格员在日常巡查中注意到,外卖骑手常常抱着手机在路边匆匆吃饭,独居老人出门买饭不便,外来务工人员也需要临时休息场所……就连放学后的学生,偶尔也需要一个安静写作业、看书的空间。为了回应这些需求,西光社区以6个网格站点为支点,动员餐饮、药店、书店等不同类型的商户加入,缩短“一刻钟便民公益服务圈”的实际覆盖半径,让温暖触手可及。
在这些“温暖驿站”里,不同群体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贴心服务。对学生群体来说,学大教育和教育书店成了放学后的“第二课堂”。每到下午放学时分,学大教育的“爱心辅导角”就热闹起来。“老师,这道数学题我总是算不对。”“阿姨,作文开头怎么写才好?”面对孩子们的提问,志愿者老师耐心讲解,手把手指导,直到孩子们露出恍然大悟的笑容。
西光社区14街坊的教育书店也为学生们开辟了“免费阅读区”。走进教育书店,书架上整齐摆放着儿童文学、科普读物、教辅资料等书籍,柔和的灯光洒在书页上,不少学生正捧着喜欢的书安静阅读。书店工作人员还会定期更新书籍、组织读书分享会,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增长知识、收获快乐。
“看到孩子们沉浸在书里的样子,就觉得这份公益特别有意义,能为他们的成长添一份力,再累也值得。”书店负责人李海颜说。
而对于外卖骑手、独居老人和外来务工人员来说,最暖心的是“一号套餐”的默契约定——只要有需要的人走进悬挂“西光社区”标识的爱心店铺,轻声说一句“您好,我想要一份‘一号套餐’”,商户就会安静地递上免费餐食,不追问、不打扰。
“我们不希望给需要帮助的人增加心理负担,尊重隐私才能真正地传递温暖。”任晓超说。
新春来餐厅是最早参与公益的商户之一。自2023年12月起,总经理于利华就带领团队为社区保安、困难老人免费提供营养餐。接过“温暖驿站”牌匾时,他动情地说:“只要饭店的灶火还烧着,这‘一餐热饭’的保温箱就绝不会凉。”
为了让公益走得更远,西光社区还创新推出“公益服务积分银行”:商户每提供10份爱心餐积1分,积分可兑换社区广告位或活动冠名权;志愿者每服务10小时也能累计积分,积分可以换取日常生活用品;同时,搭建“爱心资源池”,为商户提供宣传支持,形成“公益-商业-服务”的良性循环。
62岁的志愿者但禄萍每天都在驿站帮忙,协助商户准备“一号套餐”,为独居老人送餐上门。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她会陪老人聊聊天,问问身体状况,帮忙打扫屋子;看到外卖骑手匆匆赶来,她会提前倒好热水,递上纸巾,叮嘱他们“慢点吃,别着急”。
“这个项目不仅解决了部分群体的实际困难,还让整个社区变得更加有温度、有爱心。希望更多的人能加入到我们中,一起传递这份温暖。”但禄萍告诉记者,还有不少年轻志愿者利用周末时间参与服务,有的帮学生辅导作业、有的陪老人散步、有的协助社区整理公益物资……用实际行动传递爱心。
目前,“一餐暖饭”项目已吸纳36家商户和60名志愿者。新城区慈善会会长王军民表示,下一步,新城区慈善会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推动“慈善+社区公益服务+社区治理”深度融合,推广复制经验,将“一餐暖饭”模式及“志愿者+商户”协同机制在全区有条件的社区推广,形成品牌效应;深化资源整合,联动更多企业、社会组织加入“爱心资源池”,增强项目支撑力;完善志愿者培训与激励机制,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探索数字化赋能,积极利用“一刻钟便民公益服务圈”数字化平台,实现需求精准对接、志愿服务全程可追溯,扩大服务范围与透明度,推动社区公益服务更智能、更高效,让慈善资源下沉社区、服务基层,推动“人人可公益、处处有温暖”成为新城区的亮丽名片。
编辑: 意杨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