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书写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慈善答卷——山阳县漫川关镇康家坪村创建慈善幸福家园纪实

2025-09-23 08:41:07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秦岭南麓的褶皱中,革命老区商洛市山阳县漫川关镇康家坪村正经历着一场静默而深刻的变革...

  □ 胡运森 张达喜

  秦岭南麓的褶皱中,革命老区商洛市山阳县漫川关镇康家坪村正经历着一场静默而深刻的变革。这个曾因“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陷入贫困的村落,如今依托省慈善协会“慈善幸福家园工程”建设,将中药材种植的产业根基与慈善文化的精神滋养深度融合,构建起“产业反哺+政府引导+文化浸润”的三维慈善生态,在秦岭深处书写出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慈善答卷。

  产业反哺:

  荒坡上长出“慈善银行”

  “过去种玉米,一亩地挣600元,现在种白及,一亩地能挣4000元!”8月27日,康家坪村村民陈玉琴站在自家20亩中药材坡地前,算着“土地账”。2018年,康家坪村党支部书记徐小成发起产业革命,将1400亩贫瘠耕地改造成“林下种连翘、坡地栽苍术、梯田育白及”的立体种植园。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全村1300亩耕地中,中药材占比超90%,亩均收益实现6倍跃升。

  2024年,全村中药材种植白及600亩、苍术150亩、黄精150亩、猪苓200亩,年产值达2000余万元。依托生态资源,康家坪村发展跑山猪养殖产业,现存栏300余头,年利润预计达30万元,产品包括鲜肉、腊肉及火腿。 ‌‌

  在合作社带动下,程周海家的烤炉成了“慈善中转站”,阴雨天免费为脱贫户烘干药材;陈玉琴的种植园优先雇佣留守老人,土地流转收益直接注入村集体基金。这种“产业+慈善”模式,让慈善从“输血”转向“造血”,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政府引导:

  制度创新织就慈善网络

  5月8日,在康家坪村慈善幸福家园启动仪式上,19万元的募集款物标志着政府主导的慈善生态链正式成形。康家坪村创新“五个一”机制,即建设一个慈善工作站、设立一支互助金、办好一个关爱中心、制定一份慈善公约、组建一支志愿服务队,将慈善资源精准投向“一老一小”。

  走进康家坪村占地200平方米的慈善综合体,爱心餐厅、文化娱乐室、卫生保健室、理发室、浴池等设施一应俱全。中午时分,爱心餐厅飘出阵阵饭香。8张圆桌坐满老人,83岁的李奶奶正给邻桌张爷爷夹菜:“这红烧肉软和,你牙不好多吃点。”

  餐厅墙上贴着价目表:90岁以上老人每餐1角,80岁至90岁老人每餐1元,70岁至80岁老人每餐2元,70岁以下所有人每顿早餐3元、午餐5元、晚餐4元。爱心餐厅的开设,不仅解决了老年人的吃饭问题,也为村民们提供了便利。每逢红白喜事,村民们只要交500元,就可以在爱心餐厅办酒席,无需租赁场地、餐具,既节约了开支,又增添了欢乐气氛。

  村支书徐小成的一番话,让人备感温暖:“在外打工的村民们安心吧,孝敬家中老人的事,由我们村党支部负责。”

  “这里的饭菜比家里还香呢!我和老伴每天三餐都在这里吃,一人一天只交3块钱,孩子们在外打工也很放心。”李奶奶笑容满面地说。

  文化浸润:

  传承慈善精神基因

  近年来,康家坪村党支部通过“发现-评选-表彰-传播”的链条,精心培育出了“好人文化”的沃土。村上每年都会精心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如“五好家庭”“好媳妇”“好公婆”“好丈夫”等评选活动,激发了村民们向上向善的热情。每逢红白喜事,村里都会严格按照简朴的习俗办理,推进了民风建设。

  来自山阳县农商行的驻村第一书记王林宏感慨地说:“这个村是徐向前元帅带领红四方面军驻扎过的地方,县农商行先后扶持该村近30万元,助力慈善幸福家园创建。”

  漫川关镇包村干部李钊表示,康家坪村的中药材经济发展得很快,是全县的样板,慈善幸福家园创建后,更是进一步促进了全村的产业发展。

  徐小成表示,下一步,村里将继续推进野果大山林建设,开办慈善超市,全力打造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康养结合的慈善之村。

编辑: 意杨

相关热词: 乡村振兴 慈善 山阳县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