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闻网讯 “一次疏忽,差点让公司‘寸步难行’。”回忆起去年因存在相关涉税违法行为被判定为D级纳税人,企业负责人岳先生至今仍心有余悸。他坦言,纳税信用降级如同给企业贴上了一张“失信标签”,对日常运营造成了巨大冲击,“发票领用、融资贷款、工程投标等方面都受到了严格限制,给企业各方面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这并非个例。在过去,一旦企业在纳税信用评级中被评为D级,将在多个领域受到联合惩戒,严重影响其生存与发展。然而,这样的困境正随着一项关键机制的完善而迎来转机。
对于岳先生的企业而言,转机出现在当地税务部门推出的“信用修复绿色通道”上。在发现企业信用等级问题后,税务部门主动对接,指派专人提供“一对一”辅导,详细讲解信用修复的政策条件和流程。在税务人员的专业指导下,该企业第一时间缴清了所有欠缴税款和滞纳金,并按要求提交了纠正违法行为的证明材料。“有‘绿色通道’助力,公司纳税信用等级在极短的时间内成功由D级修复至B级,顺利实现了重生。”岳先生欣喜万分。
“信用修复相当于给企业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岳先生感慨道,“这次经历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合规经营是企业的生命线,更是企业规范管理的意识和未来发展的信心。”
这样“信用重生”故事,正是汉中纳税信用修复机制效能持续释放的缩影。近年来,汉中税务部门不断完善纳税信用修复机制,细化修复范围、条件和标准,为失信企业提供了弥补过失的途径,引导企业从“失信受限”向“守信受益”转变。
除此以外,汉中税务部门还将纳税信用修复提醒前置至企业办理涉税业务时。“针对较为活跃的纳税人群体,我们系统研判企业是否存在欠税、逾期未申报、待处理违法事项等异常状态,为纳税人群体提供及时可靠的‘纳税信用体检’。”国家税务总局汉中市汉台区税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当活跃纳税人群体办理涉税业务时,税务人员立即对其进行风险扫描,根据结果精准推送信用预警提醒和纳税信用修复政策,引导企业主动纠正失信行为,避免因自身违法行为造成严重失信后果。”
据了解,随着信用修复机制的深化推进,正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像该企业一样,通过及时纠错,成功撕掉“失信”标签,重新轻装上阵。这一转变,不仅盘活了企业自身发展活力,更在全社会弘扬了“守法经营、诚信纳税”的价值导向,为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注入了源源不断的“信”动能。(王佳茜 王鑫剑)
编辑: 孙璐莹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