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财经智库优势 助力陕西追赶超越 ——访省政协委员、西安财经大学党委书记杨涛

2019-02-20 08:14:06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2018年12月13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西安财经学院更名为西安财经大学。作为陕西省唯一的一所综合性财经本科类大学,西安财经大学建校67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锐意改革创新,深化内涵建设,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围绕国家建设和陕西发展所需,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和显著成效。...

  

 
  杨涛近照
 
  西安财经大学校园外景西安财经大学校园外景
 
  环境优美的西安财经大学校园

  2018年12月13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西安财经学院更名为西安财经大学。作为陕西省唯一的一所综合性财经本科类大学,西安财经大学建校67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锐意改革创新,深化内涵建设,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围绕国家建设和陕西发展所需,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和显著成效。

  □ 记者 张继东

  前不久,本报记者在陕西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期间,就西安财经大学的改革发展和陕西金融业发展情况,专访了省政协委员、西安财经大学党委书记杨涛。

  励精图治结硕果 盛世西财启新程

  在谈到西安财经大学的改革发展时,杨涛介绍道,西安财经大学始创于1952年,是国家统计局与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干,凸显统计学、财政学、金融学、会计学等学科的优势和特色,以文学、法学、理学、工学、艺术学为支撑的多科性大学。西安财经大学建校67年来,始终秉承“博学明理,立诚济世”的校训精神,培养了15万余名高层次财经专业人才,产生了一大批高水平研究成果,为国家及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学校正全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大学。

  2018年,是西安财经大学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一年,学校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导向,围绕“立足陕西、服务行业”的办学定位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聚焦内涵建设,实施重点突破,奋力追赶超越,办学实力明显增强,各项事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学校创建高水平财经大学取得重大进展,教育部批复学校更名为“西安财经大学”,实现了几代西财人的梦想;学校入选陕西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统计学入选陕西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建设学科;校党委扎实开展“以案促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认真开展思政课大练兵活动,推动思政课向课程思政的转变;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整改检查,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高端智库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成效初显,科研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人才强校”工程深入实施,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博士招引实行分类标准及待遇,人才引进不断规范;学生在国内外各项赛事中频传捷报,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留学生规模持续增长,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新进展;“两刊”成绩喜人,双双再次入选中国社科院核心期刊;长安校区三号教学楼、大学生活动中心投入使用,体育馆(游泳馆)顺利竣工,新校区办学功能不断完善;精准扶贫赢得上级和群众肯定,产业发展规划和智力帮扶功能突显……

  在谈到西安财经大学金融方向的科研情况时,杨涛介绍道,近年来,西安财经大学金融学科科研成果成绩喜人,获立各级纵向课题29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部级8项;获立横向课题10余项,各类课题经费合计260余万元;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以上论文65篇;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内容涉及金融风险管理、货币政策调节以及能源金融等多个领域;获得厅局级以上奖项合计11项,其中《西部地区民间资本投资环境研究》等7项成果获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不确定条件企业项目投资理论与方法》等4项成果获厅局级优秀科研成果奖。

  他说,西安财经大学充分利用自身特色鲜明、灵活机动的优势,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搜寻研发信息,发现政府和企业需求,拓展研发市场,为政府和企业提供研发服务和决策咨询,在社会服务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近年来,学校积极推进产学研融合发展,受陕西省发改委、西安市工信委、西咸新区统计局等单位委托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完成了《陕西省社会信用促进条例》《陕西省政府公信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陕西县域(开发区)信用建设综合试点评估》《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农业科技项目监测评价咨询》等多个横向项目,为浙商银行兰州分行、陕西信合、交通银行陕西分行等金融机构就利率市场化、国际金融发展趋势等金融理论与实务问题开展专题培训,组织教师赴洛川县、商南县等地,为农户开展“发挥农业保险优势,助推精准扶贫”等专题讲座,送智下乡,助力精准扶贫。此外,《中国保险公司非量化风险评估研究》《影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决策的主要因素研究》等多项科研成果被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采纳,为地方行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发挥财经学科优势 建言陕西金融业发展

  在谈到陕西金融业发展情况时,杨涛坦言,近年来,我省金融业发展迅速,2018年前三季度,全省金融业增加值1069.16亿元,占GDP比重达6.3%,资本市场累计筹资190.31亿元,保费收入782.24亿元,同比增长7.6%。但与东部地区以及四川、重庆等地区相比,我省金融业发展仍略显不足。同时我省还存在金融业相关人才、机构外流等现象,“金融洼地”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影响了我省资本、产业等集聚发力的速度和质量。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主要包括:金融总量相对偏小,集聚效应尚未形成;中小企业融资难仍然存在,金融服务“三农”还有差距;多层次资本市场有待发展,投融资体系尚需完善;信用体系不完善,金融潜在风险不容忽视;高端金融人才相对匮乏。

  针对我省金融业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杨涛建议:

  积极培育新型金融机构,引导金融业集聚发展。一方面加快培育各类金融机构,吸引全国性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外资银行等金融机构到我省设立法人总部和地区分部,打造总部经济。提高准入门槛,完善制度设计,加强行业监管,促进融资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等准金融机构健康发展。培育会计、法律、资产评估、资信评级、投资咨询、保险经纪公司等中介服务组织,构建专业化的金融中介服务体系。

  另一方面推动金融功能区建设。在西安规划建设布局合理、配套完善的金融商务区,引导、推动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中介机构、配套服务机构入驻,完善西安的经济和社会服务功能,打造“一带一路”金融中心。

  进一步转变金融服务方式,支持金融业创新发展。一是强化金融业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合理配置贷款期限,通过银团贷款等方式,发挥金融合力,满足基础设施建设的贷款需求。

  二是强化金融业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支持银行设立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机构,单列信贷计划。开展中小企业小额信用贷款、创业贷款等金融服务,推广应用股权、知识产权、专利技术和特许经营权等多种权利抵质押方式,增加中小企业信贷投放,提高金融服务效率。

  三是强化金融业对“三农”的支持。支持金融组织向农村延伸,鼓励金融机构研究开发推动“三农”发展的金融产品,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推进农村“两权”抵押贷款业务发展,探索开展大型农机具设备、蔬菜大棚、养殖园区等抵质押贷款。推广农户小额信用和联保贷款,扩大农户信用贷款规模。

  着力扩大多种形式融资,推动金融业持续发展。一是保持信贷市场较快发展。支持银行机构加强金融创新,综合运用信贷、票据、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增加资金投放,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各银行业机构在合规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发展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及投资银行等表外业务,积极发展信贷资产、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业务,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强化银政企对接,围绕我省“十三五”重点产业,鼓励金融机构增强信贷投放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二是推动资本市场加快发展。继续做好推进企业上市的各项服务工作,支持各类企业到境内外资本市场挂牌上市。引导优势企业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私募债及其他债券融资,扩大债券融资规模。积极探索中小企业联合发债方式,推进中小企业集合票据、集合债、私募债等金融创新。

  三是大力发展各类投资基金。发挥我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作用,加大创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的培育力度,大力支持基础产业、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发展。

  加快建立风险防控机制,确保金融业有序发展。完善金融统计、风险监测和舆情引导机制,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严把投资理财类企业注册审批关,依法严厉打击各类金融违法行为,严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维护我省金融稳定。

  坚定贯彻金融人才战略,打造金融人才集聚高地。一是加快培养多层次金融人才。加强金融、教育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间协作,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生院开展联合办学,设立金融教育与职业培训基地,提高金融相关专业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二是加强中高端金融人才引进。着力引进国内外金融创新领军人才、拔尖人才、紧缺人才和创新团队,制定完善中高端急需金融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优惠政策。

  三是优化金融人才的管理使用。建立创新型金融人才资源库,畅通金融机构与党政机关间人才双向交流渠道,完善引进高层次金融人才的中介服务体系,规范金融人才流动市场,完善评价体系、考核激励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

  在谈到当前新金融业态的发展时,杨涛说,共享、创新、绿色是当前新金融业态的发展方向。共享经济需要共享金融,为此应进一步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借助数字金融、科技金融等新兴金融业态推动金融更加共享。

  建设共享经济,实现经济的包容性发展。坚持把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作为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加大供给,提高服务对象的金融可获得性和服务满意度。

  紧跟金融创新步伐,完善金融业扶持政策。加强财政与金融配套联动,修订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发挥杠杆和扶持引导作用,向普惠金融、创新型金融、互联网金融倾斜,对金融新主体、新业态、新模式等金融创新进行奖励,对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股权投资基金等创新型金融机构采取税收优惠政策。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发挥金融在调配社会资本中的中枢作用,开发并运用好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金融工具,引导生产和消费的各领域、各环节向着更加绿色、低碳、环保和节约的方向发展。

  杨涛最后表示,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以学校更名为契机,聚力改革,奋力赶超,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更加饱满的状态,投身到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大学建设中去,紧密对接国家和我省重大战略需求,在知识创新、咨政育人、文化传承、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助力追赶超越,以实际行动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各界导报》2019 02 20 第4256期 第四版

编辑: 陈晶

相关热词: 财经 追赶超越 委员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