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省两会开幕,省政协委员、陕西网络作协主席申大鹏最近忙着完善自己的提案。今年,他将目光对准了火爆的微短剧市场。
如何让西安留住“短剧之都”
“陕西微短剧发展在当前面临着多重困境,我们不能沉浸于虚名之中,要真正看到问题所在,寻求突破。”谈到我省微短剧发展现状,省政协委员、陕西网络作协主席申大鹏言辞恳切。
近年来,西安一度享有“网络微短剧之都”的称号,然而其当下发展面临诸多新挑战,从事网络文学创作十余年的申大鹏对此有着深刻洞察。谈及西安短剧发展初期优势,他说:“起初西安成本优势显著,相比北上广等城市,在西安拍摄一部短剧的人力、场地成本低得多。”
但时过境迁,随着演员、场地等拍摄成本上升,全国多地纷纷打造拍摄基地,西安的先发优势逐渐式微。“如今,各地微短剧行业都在不断升级,各地竞争激烈,西安短剧成本也从最初的低价到现在甚至超全国平均,其‘微短剧之都’的地位不断受到冲击。”申大鹏表示。
面对微短剧发展中的种种问题,申大鹏强调当下应正视现状,从更细的层面出发“破局”谋发展。他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要出台更细化的监管政策,引导网络短剧从业人员走上正轨,杜绝滥竽充数、粗制滥造作品充斥市场,为行业净化生态。”
扶持政策同样关键,申大鹏希望:“能真正采取具体举措吸引有才华的编剧、专业拍摄队伍及优质平台扎根西安,为微短剧重焕活力筑牢根基,让人才与资源汇聚于此。”
针对本地微短剧中小企业,他提出要给予切实扶持,如办公场地支持、专业人员培训等,还应出台具体减免政策,帮助其存活发展,持续为陕西创造文化输出影响力,形成良性循环。
为陕西网络文学设立专项奖
去年,申大鹏立足本职工作,敏锐洞察到陕西网络文学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要加强网络文学人才队伍建设,其中包括设立网络文学专项奖。
申大鹏指出,陕西网络文学爱好者群体庞大,然而人才结构存在隐忧,难以形成连贯、有效的传承体系。而设立网络文学专项奖,恰能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钥匙。一方面,能够为陕西网络文学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强化人才梯队建设。另一方面,此奖项承载着文化传播的重任。
“借助网络文学专项奖的激励,创作者们能够将肉夹馍、米线等特色美食背后的故事,以及社火、剪纸、民歌、刺绣等传统文化瑰宝巧妙融入网络文学作品。”他说,这些作品通过网络平台广泛传播,将使全国读者沉浸式感受三秦大地的风情万种,进而让陕西文化走向更广阔天地。
申大鹏透露,目前,陕西网络文学专项奖处于筹备阶段,有望助力“文学陕军”在网络文学领域强势崛起,推动新大众文艺在全社会广泛传播,并进一步拓展并丰富陕西文学版图。(记者 石喻涵 实习生 程歆媛)
编辑: 张洁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